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6936发布日期:2022-08-12 22:1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履带运输车。


背景技术:

2.随着采煤工业的技术发展,单个矿井的产量和采煤效率越来越高,综采机械以及支架的应用,成倍的增加了运输任务量和难度。由于地形原因,履带运输车在运输物料或中小型设备时广泛地被应用。但现有的履带式运输车因车斗的高度位置相对固定,因此,不能满足登高作业的需求,使得其功能受到了很大限制,使得其在需要登高作业的场景下,常常需要起吊装置配合辅助,增大了作业成本,况且在空间狭小的地形下起吊装置也不便于作业,致使履带式运输车的使用受到了诸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履带运输车。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履带运输车,包括车架、设于车架下方的行走总成和设于车架上方的载物总成;所述行走总成包括设于对称设于车架两侧的履带式行走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履带式行走机构的行走驱动机构;所述载物总成包括升降机构和载物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于车架顶面,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剪叉支架组件和用于与驱动剪叉支架组件的剪叉驱动组件,且所述剪叉支架组件为两个并呈对称分布;所述载物机构设于两个所述剪叉支架组件的顶端。
5.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剪叉支架组件均包括两个剪叉支架,且两个剪叉支架对称分布于车架宽度方向的两侧;每个剪叉支架均包括呈剪叉式设置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一支臂的底端铰接于所述车架的顶面上,所述第一支臂的顶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载物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二支臂的底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车架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支臂的顶端铰接于所述载物机构的底面上;每个所述剪叉支架组件的两个第二支臂的底端设有连轴,所述剪叉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连轴上。
6.进一步地,所述剪叉驱动组件包括双输出轴电机,所述双输出轴电机固定于所述车架的顶面中心处;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均能传动连接有丝杆,且两个丝杆的丝向相反;每个所述丝杆上均设有丝母座,每个所述丝母座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连轴相铰接。
7.进一步地,所述载物机构包括底盘以及设于底盘上方的车斗;所述底盘的一侧与车斗相铰接,所述底盘的顶面的另一侧铰接有翻转油缸,所述翻转油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于所述车斗的底面上。
8.作为优化,所述第二支臂的底端和第一支臂的顶端均设有滚轮;所述车架的顶面和载物机构的底面上均设有与滚轮相配合的滑道;所述滚轮设于所述滑道内。
9.作为优化,每个所述剪叉支架组件上均设有一个剪叉驱动组件,所述剪叉驱动组件设于车架顶面的中心处;所述剪叉驱动组件为伸缩油缸,所述伸缩油缸的缸体底端铰接
于所述车架上,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于所述连轴上。
10.作为优化,所述底盘的纵截面为直角n型结构。
11.作为优化,所述车架的顶面设有若干限位柱,当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最低位置处时,所述底盘的底面能够抵靠于所述限位柱的顶面上。
12.作为优化,每个所述剪叉支架的第一支臂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支臂分别对称设于第二支臂的两侧。
13.作为优化,所述底盘的顶面设有顶部敞口的容纳槽,所述翻转油缸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运输车,通过在用于装载物料的载物机构下方连接升降机构,使得载物机构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充分满足了不同高度下的高位作业需求,使得本运输车的功能更加多样化;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支架组件所组成的升降机构,可使得载物机构的运行更加平稳支撑更加稳固,相较于设置单个式剪叉支架组件结构,本装置能够避免在调整时造成单侧缺少支撑的现象发生,能够使得对升降机构对载物机构的支撑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装置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履带运输车,主要包括车架1、行走总成和载物总成。行走总成包括对称设于车架两侧的履带式行走机构2以及设于车架1底部的行走驱动机构(图中未
示出),行走驱动机构与履带式行走机构2传动连接,以便带动运输车整体进行移动,此处可采用现有技术,本技术不再进一步赘述。
22.载物总成设于车架1的顶部,载物总成包括升降机构3以及设于升降机构3顶部的载物机构4,升降机构3能够带动载物机构4升降,以满足高位装载或卸料作业的需求。
23.升降机构3包括两个设于车架1顶部的剪叉支架组件301,且两个剪叉支架组件301呈对称地分布于车架1的前后两侧(在本实用新型中,前进方向为前侧,后退方向为后侧)。两个剪叉支架组件301通过剪叉驱动组件302带动,进而能够实现两个剪叉支架组件301之间的高度调整。
24.载物机构4连接于两个剪叉支架组件301的顶端,较于传统的单个式的剪叉支架组件301,本装置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支架组件301可对载物机构4进行更加稳定地支撑,防止在升降时因一侧缺少支撑力而发生侧翻。
25.每个剪叉支架组件301均包括两组剪叉支架,两组剪叉支架分别设于车架1宽度方向的两侧。每组剪叉支架均由呈剪叉式设置的第一支臂3011和第二支臂3012组成,每组剪叉支架的第一支臂3011均为两个,并对称分布于第二支臂3012的两侧。第一支臂3011和第二支臂3012的中部相铰接,且第一支臂3011的底端铰接于车架1的顶部,第一支臂3011的顶端滑动连接于载物机构4的底面上以形成活动端,使得第一支臂3011的顶端能够沿载物机构4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二支臂3012的底端滑动连接于车架1的顶面上以形成活动端,使得第二支臂3012的底端能够沿载物机构4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二支臂3012的顶端铰接于载物机构4的底部。每个剪叉支架的第二支臂3012的底端之间连接有连轴3013,且两个剪叉支架组件301的连轴3013均靠近车架1的中间一侧设置。剪叉驱动组件302与此连轴3013传动连接,以便通过剪叉驱动组件302带动车架1前后两侧的第二支臂3012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位于剪叉支架组件301顶端的载物机构4进行高度调整。
26.在本实用新型中,剪叉驱动组件302包括双输出轴电机3021,双输出轴电机3021与设于车架1下方的蓄电池组(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双输出轴电机3021位于车架1的中心部位处,在双输出轴电机3021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传动连接有丝杆3022,丝杆3022的中轴线与车架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且两个丝杆3022之间的丝向相反。在每个丝杆3022上均连接有丝母座3023,每个丝母座3023分别与相对应的连轴3013相铰接,当丝母座3023沿丝杆3022相对运动时,能够通过带动连轴3012进而带动第二支臂2012产生位移,使得剪叉支架组件301进行升降。
27.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连轴3013可设于每个剪叉支架的两个第一支臂或第二支臂之间的任意一处,且在每个剪叉支架组件301上均传动连接有一个剪叉驱动组件302,且剪叉驱动组件302为伸缩油缸(图中未示出)。两个伸缩油缸对称地分布于车架1的中心部位处,且伸缩油缸的缸体底部铰接与车架1上,伸缩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于连轴3013上,由此可通过伸缩油缸的伸缩作用带动两个剪叉支架组件301进行高度调节。
28.在每个第二支臂3012的底端和第一支臂3011的顶端均安装有滚轮3014,车架1的顶面以及载物机构4的底面上均设有与滚轮3014相配合的滑道3015,第二支臂3012的滚轮3014和第一支臂3011的滚轮3014分别设于与其相对应的滑道3015内,使得滚轮3014能够于滑道3015内位移,使得每个剪叉支架组件301的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29.载物机构4包括底盘401以及设于底盘401上的车斗402,升降机构3的剪叉支架组
件301顶端连接于所述底盘401的底面上。底盘401的一侧与车斗402的底部相铰接,在底盘401顶面的另一侧的铰接有至少一个转动油缸403,转动油缸403的活塞杆末端铰接于车斗402的底面上并用于带动车斗402进行翻转以实现自动卸料。
30.底盘401的纵截面呈现直角n形结构,当升降机构3位于最低位置时,底盘401能够扣设于升降机构3上,呈现如图3所示的状态。底盘401的顶面上还开设有顶部敞口的容纳槽4011,转动油缸403安装于容纳槽4011内,以节省空间,缩小整车体积。
31.在车架1顶面的四角处还设有限位柱101,当升降机构3位于最低位置时,底盘401的底面能够抵靠与限位柱101的顶面上,使得限位柱101能够对底盘401的底面形成有力的支撑和限位。
32.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