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面安全气帘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4086发布日期:2022-07-12 17:1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面安全气帘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气帘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面安全气帘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的汽车基本都装配了安全气帘,以便在车辆在侧面碰撞时更好的保护乘员头部。安全气帘在充气时,由于气流不顺,存在气袋展开形态不稳定的问题,容易在充气过程中发生偏转,此外,安全气帘由于其自身形状的特殊性,使得安全气帘的前后腔无法同时展开,因此,气帘无法展开到理想形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侧面安全气帘,使得安全气帘在工作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同时展开,减少了气帘在充气过程中的偏转,使得气帘能够展开到理想形态。
4.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面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包括:
5.气帘本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6.进气袋,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切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朝向所述第一腔体输送气体,所述第二出气口朝向所述第二腔体输送气体,
7.所述切口靠近所述第二出气口,且朝向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切口将朝向所述第二出气口吹送的气体分流至所述切口,并从所述切口输送至所述第一腔体。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设置有多个第一锁区,所述多个第一锁区围成间断环形,从而将所述第一腔体限定形成为回字形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具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流出时首先经过的起始端和最后经过的末尾端;
10.所述切口设置成气体从所述切口流出时通过所述末尾端进入到所述第一腔体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包括第二腔体本体和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本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口到所述第一腔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出气口到所述第二腔体本体的距离。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开口。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平齐,所述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呈一定的夹角。
15.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夹角为范围在30
°‑
60
°
中任一值。
1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帘。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气袋,在进气袋上设置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切口,其中,第一出气口朝向第一腔体输送气体,第二出气口朝向第二腔体输送气体,切口靠近第二出气口,且朝向第一腔体,切口将朝向第二出气口吹送的气体分流至切口,并从切口输送至第一腔体,使得安全气帘在工作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同时展开,减少了气帘在充气
过程中的偏转,使得气帘能够展开到理想形态。
18.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19.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气帘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进气袋,10-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出气口,13-切口,2-气帘本体,20-第一腔体,201-第一锁区,21-第二腔体,210-第二腔体本体,211-连接腔,3-第一气流方向,4-第二气流方向,5-第三气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气帘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侧面安全气帘,包括气帘本体2和进气袋1,气帘本体2设有第一腔体20和第二腔体21。进气袋1设有进气口10、第一出气口11、第二出气口12和切口13。其中,第一出气口11朝向第一腔体20并向第一腔体20内输送气体,第二出气口12朝向第二腔体21并向第二腔体21内输送气体。切口13靠近第二出气口12处设置且朝向第一腔体20,该切口13将朝向第二出气口12吹送的气体分流至所述切口13,并从该切口13输送至第一腔体20内。
2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进气袋,在进气袋1上设置进气口10、第一出气口11、第二出气口12和切口13,其中,第一出气口11经第一气流方向3朝向第一腔体20输送气体,第二出气口12经第三气流方向5朝向第二腔体21输送气体,切口13靠近第二出气口12,且朝向第一腔体20,切口13将朝向第二出气口12吹送的气体分流至切口13处,并从切口13经第二气流方向4输送至第一腔体20内,使得安全气帘在工作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同时展开,减少了气帘在充气过程中的偏转,使得气帘能够展开到理想形态。
24.在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腔体20内设有多个第一锁区201,多个第一锁区201围成间断环形,从而将第一腔体20限定形成为回字形结构,使得第一腔体20具有气体从第一出气口11经第一气流方向3流出时首先经过的起始端和最后经过的末尾端,而切口13设置成气体从该切口13流出时通过末尾端进入到该第一腔体内20内,从而实现对第一腔体20的充气。
25.进一步地,第二腔体21包括第二腔体本体210和连接腔211,连接腔211的一端与第二腔体本体211连通,另一端则与第二出气口12连接,用以将气流经第三气流方向5引导至第二腔体本体211内。其中,第一出气口11到第一腔体20的距离小于第二出气口12到第二腔体本体211的距离,而第二出气口12的开口大小大于第一出气口11的开口大小,从而增加第二腔体21的进气量,使得第一腔体20和第二腔体21能够同时到位。
2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进气袋1靠近第二出气口12处设置切口13,可以使第二出气口12的部分气流沿第二气流方向4经过切口13给第一腔体20充气,从而调节第一出气口11和第二出气口12的出气量,以保证第一腔体20和第二腔体21的到位时间进本一致性,进而减
少气流不稳导致的气袋偏转。
27.更进一步的,第一出气口11和第二出气口12平齐,而进气袋1的进气口10和第一出气口11呈一定的夹角,其夹角为范围在30
°‑
60
°
中任一值,其夹角范围根据各车辆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在本实施例中以45
°
为例来说明,通过设置夹角可以减少气流对进气袋1的冲击力,使得气流能够更加平稳,有利于气流快速地向第一腔体20和第二腔体21充气。
28.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帘。
29.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侧面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帘本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进气袋,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切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朝向所述第一腔体输送气体,所述第二出气口朝向所述第二腔体输送气体,所述切口靠近所述第二出气口,且朝向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切口将朝向所述第二出气口吹送的气体分流至所述切口,并从所述切口输送至所述第一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设置有多个第一锁区,所述多个第一锁区围成间断环形,从而将所述第一腔体限定形成为回字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具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流出时首先经过的起始端和最后经过的末尾端;所述切口设置成气体从所述切口流出时通过所述末尾端进入到所述第一腔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包括第二腔体本体和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本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到所述第一腔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出气口到所述第二腔体本体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平齐,所述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呈一定的夹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夹角为范围在30
°‑
60
°
中任一值。9.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面安全气帘及车辆,属于安全气帘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帘本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进气袋,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切口,第一出气口朝向第一腔体输送气体,第二出气口朝向第二腔体输送气体,切口靠近第二出气口,且朝向第一腔体,切口将朝向第二出气口吹送的气体分流至切口,并从切口输送至第一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气袋,在进气袋上设置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切口,第一出气口给第一腔体充气,第二出气口给第二腔体充气,切口也给第一腔体充气,使得安全气帘在工作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同时展开,减少了气帘在充气过程中的偏转,使得气帘能够展开到理想形态。使得气帘能够展开到理想形态。使得气帘能够展开到理想形态。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磊 王丹 陈宏民 尹刚 汪长军 王鹏翔 周大永 吴勇强 聂耸 尹科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5
技术公布日:2022/7/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