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控屏滑移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6037发布日期:2022-09-10 07:0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控屏滑移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汽车中控屏领域,特别是一种中控屏滑移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客户对汽车内饰舒适性需求的提高,乘客对中控屏娱乐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市面上的中控大屏多为主驾服务,中控屏设置为固定式,但主驾人员在开车时几乎不会使用中控屏,而副驾人员使用中控屏不便。
3.部分厂商制造的汽车上,中控屏虽可移动,但滑动不顺畅,容易卡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控屏滑移结构和车辆,中控屏可顺畅地滑动,便于副驾人员使用。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控屏滑移结构,中控屏滑移结构包括支撑架、导向件、滑移件、第一连接件和驱动装置,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所述导向件;
6.所述滑移件与所述导向件配合,且所述滑移件可相对所述导向件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滑移件相连,以驱动所述滑移件相对所述导向件运动。
7.进一步,中控屏滑移结构还包括复位装置和第二连接件;
8.所述滑移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滑移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复位装置相连。
9.进一步,所述复位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位于所述滑移件的两侧。
10.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导向件均为长条状,所述导向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架;
11.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导向件的一端对齐,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超出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复位装置。
12.进一步,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位于端部的动力支架,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动力支架上。
13.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牵引绳。
14.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设置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转盘;
15.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一连接件随所述转盘转动而缠绕在所述转盘上或从所述转盘上释放。
16.进一步,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发条、发条盒和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发条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条盒连接,所述发条盒套设在所述发条外侧;
17.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发条盒上,所述滑移件远离所述复位装置时,所述第二连接件带动所述发条盒转动使所述发条蓄力。
1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仪表盘、设置在所述仪表盘内的管梁、中控屏和前述的中控屏滑移结构;
19.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管梁上,所述中控屏安装在所述滑移件上。
20.进一步,车辆还包括中控屏支架,所述中控屏通过所述中控屏支架安装在所述滑移件上,所述中控屏滑移结构设置在所述仪表盘内;
21.所述仪表盘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中控屏支架穿设于所述滑移孔中。
22.相比于一些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控屏滑移结构,滑移件可相对导向件滑动,驱动装置带动滑移件移动,中控屏可安装在滑移件上随滑移件一同滑动,进而使中控屏可在主驾人员和副驾人员之间移动以便于相应人员使用。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撑架上位置固定,结构设置合理、中控屏滑动顺畅。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驾乘人员使用体验好,实用性强。
25.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控屏滑移结构的示意图一;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控屏滑移结构的示意图二;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控屏滑移结构的示意图三(略去了中控屏及中控屏支架);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控屏滑移结构的示意图四;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控屏滑移结构的示意图五。
32.图示说明:
33.1-支撑架,11-动力支架,2-导向件,3-滑移件,4-驱动装置,5-复位装置,61-第一连接件,62-第二连接件,71-管梁,72-安装支架,73-中控屏支架,74-中控屏。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控屏支架滑移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中控屏支架滑移结构包括支撑架1、导向件2、滑移件3、第一连接件61和驱动装置4,支撑架1上设置有导向件2;滑移件3与导向件2配合,且滑移件3可相对导向件2移动;驱动装置4安装在支撑架1上,驱动装置4通过第一连接件61与滑移件3相连,以驱动滑移件3相对导向件2运动。
36.支撑架1可以安装在车辆上的指定位置,如:仪表盘内的管柱结构上。导向件2安装在支撑架1上,作为滑动的轨道。滑移件3与导向件2配合并相对导向件2滑动。中控屏74安装在滑移架上,实现中控屏74左右移动,便于主驾人员和副驾人员使用。
37.其中,第一连接件61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换言之,驱动装置4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
第一连接件61驱动滑移件3运动,如:第一连接件61可以是连接件、弹性绳索或其它缆绳等。
3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中控屏支架滑移结构还包括复位装置5和第二连接件62;滑移件3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61与驱动装置4相连,滑移件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2与复位装置5相连。
39.一方面,驱动装置4通过第一连接件61带动滑移件3运动,使滑移件3上的中控屏74朝向一侧运动,如:驱动装置4通过第一连接件61带动中控屏74由主驾驶位置朝向副驾驶位置移动。另一方面,复位装置5通过第二连接件62带动滑移件3运动,使滑移件3上的中控屏74朝向另一侧运动,如:复位装置5通过第二连接件62带动中控屏74由副驾驶位置朝向主驾驶位置移动。
4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复位装置5和驱动装置4分别位于滑移件3的两侧。
41.复位装置5和驱动装置4分别位于滑移件3的两侧,以便于分别带动滑移件3向两个方面运动,无需再设置转向滑轮等复杂结构。
4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架1和导向件2均为长条状,导向件2的长度小于支撑架1;支撑架1和导向件2的一端对齐,支撑架1的另一端超出导向件2的另一端的部分设置有复位装置5。
43.导向件2沿长度方向安装在支撑架1上,导向件2的长度小于支撑架1的长度,换言之,导向件2没有在长度方向上覆盖支撑架1,支撑架1上留有空位,空位上设置有复位装置5。支撑架1上构件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减小了空间占用。
4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支撑架1还包括位于端部的动力支架11,驱动装置4安装在动力支架11上。
45.在支撑架1的一端单独设置有动力支架11,动力支架11用于安装驱动装置4。
46.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均为牵引绳。
47.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均采用牵引绳的形式,牵引绳可以选用弹性较小的绳。
4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和设置在电机输出端的转盘;第一连接件61的一端固定在转盘上,第一连接件61随转盘转动而缠绕在转盘上或从转盘上释放。
49.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将牵引绳缠绕在转盘上或从转盘上释放,进而使滑移件3沿导向件2移动。
50.在实际应用中,电机可以是带有减速装置的电机,以精确带动滑移件3移动,便于精确调整中控屏74的停止位置。电机正转,电机带动中控屏74向一个方向移动;电机反转,释放第一连接件61,由复位装置5带动中控屏74向相反方向移动。
51.在实际应用中,电机可以由预先设定的程序操控,电机转动6圈,绳子缠绕在转盘上的长度为355mm,即滑移件3滑动的距离为355mm。电机反转6圈,可回到初始状态。电机和复位装置5的力可以平衡,以使滑移件3能够停在任意位置。
5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复位装置5包括发条、发条盒和转轴,转轴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上,发条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与发条盒连接,发条盒套设在发条外侧;第二连接件62的一端固定在发条盒上,滑移件3远离复位装置5时,第二连接件62带动发条盒转动使发条蓄力。
53.在驱动装置4通过第一连接件61带动滑移件3移动时,滑移件3远离复位装置5,第二连接件62带动发条盒转动使发条蓄力。当中控屏74需要复位时,驱动装置4反向转动释放第一连接件61,此时复位装置5作为动力源带动滑移件3反向移动,进而使中控屏74复位。
54.在设置复位装置5后,无需再增设其他驱动装置4,简化了驱动装置4的结构。复位装置5无需电力供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
55.应当理解的是,复位装置5还可以是其它形式,可以将滑移件3进行复位即可,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
5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仪表盘、设置在仪表盘内的管梁71、中控屏74和前述的中控屏支架滑移结构;支撑架1安装在管梁71上,中控屏74安装在滑移件3上。
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驾乘人员使用体验好,实用性强。
58.支撑架1可以通过安装支架72固定在管梁71上,安装支架72一端固定在管梁71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主体上。安装支架72两端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接、胶粘等。
59.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中控屏支架73,中控屏74通过中控屏支架73安装在滑移件3上,中控屏支架滑移结构设置在仪表盘内;仪表盘上开设有滑移孔,中控屏支架73穿设于滑移孔中。
60.滑移孔的尺寸应略大于中控屏支架73的尺寸,避免中控屏支架73在滑动过程中与滑移孔发生摩擦。
61.在本技术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上”、“下”、“一端”、“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装配”、“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术语“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3.本技术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64.本技术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技术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技术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技术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技术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技术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