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2272发布日期:2022-09-30 18:3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汽车上已经开始配备摄像头。设有摄像头的汽车前挡风玻璃一般包括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具有透视区,摄像头朝向前挡风玻璃的透视区设置,摄像头可以透过前挡风玻璃的透视区观察车前的行车环境。但是在秋冬季或者下雨天,前挡风玻璃内外部温差较大,前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容易起雾,在透视区的内表面起雾后,会对摄像头造成干扰,不利于行车安全。
3.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存在设有暖风设备或透明导电膜的前挡风玻璃,暖风设备能够向透视区的内表面吹暖风来加热透视区,但是使用上述设有暖风设备的前挡风玻璃的过程中发现,暖风并不能很好地防止透视区起雾;而设有透明导电膜的前挡风玻璃,成本高,市场上还没有有效且成本低的汽车前挡风玻璃,能够避免透视区起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市场上带有摄像头的前挡风玻璃,不能以兼顾成本和除雾有效性的方式,来避免摄像头所对应的透视区起雾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
6.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具透视区和环绕所述透视区的第一加热区,所述透视区允许光线透过,所述第一加热区的内表面布满有呈蛇形弯曲延伸的银浆线路,所述第一加热区还设有正极焊片和负极焊片,所述银浆线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正极焊片和所述负极焊片;
7.电性连接接头,所述电性连接接头具有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所述正极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正极焊片和外部电源的正极,所述负极导线的两端的分别连接于所述负极焊片和所述外部电源的负极。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银浆线路包括依次相连并环绕所述透视区的若干蛇形迹线,若干所述蛇形迹线的首端连接于所述正极焊片,若干所述蛇形迹线的末端连接于所述负极焊片,各所述蛇形迹线均包括交替连接的若干弯折段和若干延伸段,同一所述蛇形迹线的若干所述延伸段平行设置,且同一所述蛇形迹线的相邻的所述延伸段之间的距离相等。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视区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斜边、上底边、第二斜边和下底边,所述上底边和下底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斜边和所述第二斜边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底边和所述下底边之间;所述蛇形迹线的数量为六段,六段所述蛇形迹线分别为第一迹线、
第二迹线、第三迹线、第四迹线、第五迹线和第六迹线,所述第一迹线和所述第六迹线设置于所述第一斜边的外周,所述第二迹线蛇形迹线设于所述上底边的外周,所述第三迹线和所述第四迹线设于所述第二斜边的外周,所述第五迹线设于所述下底边的外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迹线的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第一斜边之间的夹角为85
°‑
95
°
,所述第三迹线的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第二斜边之间的夹角为85
°‑
95
°
,所述第二迹线和所述第五迹线的所述延伸段均垂直于所述下底边,所述第四迹线和所述第六迹线的所述延伸段平行于所述下底边。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区上设有所述第一迹线、所述第二迹线和所述第三迹线的区域和所述透视区的上部形成大致的梯形,所述第一加热区上设有所述第四迹线、所述第五迹线和所述第六迹线的区域与所述透视区的下部形成大致的矩形,且所述第一迹线、所述第二迹线与所述第三迹线的总长度小于所述第四迹线、所述第五迹线和所述第六迹线的总长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由所述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外侧至内侧依次设置的黑边区、气泡区和第二加热区,所述第一加热区和所述透视区设于所述黑边区。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区设有透明导电氧化物膜或若干发热钨丝。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黑边区还设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雨水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基板上还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银浆线路层,所述保护层为pet膜或pvc膜。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基板为夹层玻璃。
17.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汽车前挡风玻璃,透视区被第一加热区环绕,第一加热区布满有呈蛇形弯曲延伸的银浆线路,第一加热区还有正极焊片和负极焊片,银浆线路的两端分别和正极焊片和负极焊片电性连接,正极焊片通过电性连接头的正极导线连接至外部电源的正极,负极焊片通过电性连接头的负极导线连接至外部电源的负极,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内外温差较大时,使外部电源为银浆线路供电,银浆线路能够将第一加热区加热,进而使被第一加热区包围的透视区的温度上升,可有效地避免透视区起雾,保证与透视区的位置对应的摄像头正常工作,且银浆线路的成本远低于现有技术中的透明导电膜,可见,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能够通过有效且成本低的方式避免与摄像头对应的透视区起雾,保证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前挡风玻璃的a处放大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透视区和第一加热区的结构示意
图。
2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3.100-玻璃基板;110-透视区;111-第一斜边;112-上底边;113-第二斜边;114-下底边;120-第一加热区;130-银浆线路;131-蛇形迹线;132-弯折段;133-延伸段;1311-第一迹线;1312-第一迹线;1313-第三迹线;1314-第四迹线;1315-第五迹线;1316-第六迹线;140-正极焊片;150-负极焊片;160-黑边区;170-气泡区;180-第二加热区;
24.200-电性连接头;210-正极导线;220-负极导线;230-连接接头。
25.300-雨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30.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进行说明。该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玻璃基板100和电性连接头200,其中,玻璃基板100具透视区110和环绕透视区110的第一加热区120,透视区110允许光线透过,第一加热区120的内表面布满有呈蛇形弯曲延伸的银浆线路130,第一加热区120还设有正极焊片140和负极焊片150,银浆线路1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正极焊片140和负极焊片150;电性连接接头230具有正极导线210和负极导线220,正极导线2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正极焊片140和外部电源的正极,负极导线220的两端的分别连接于负极焊片150和外部电源的负极。
31.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内外温差较大时,外部电源为银浆线路130供电,银浆线路130能够将第一加热区120加热,进而使被第一加热区120包围的透视区110的温度上升,可有效地避免透视区110起雾,保证与透视区110位置对应的摄像头正常工作,且银浆线路130的成本远低于现有技术中的透明导电膜,可见,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能够通过有效且成本低的方式避免与摄像头对应的透视区110起雾,保证行车安全。
32.可选地,玻璃基板100为夹层玻璃。
33.可选地,电性连接头200还包括连接接头230,连接接头230用于将正极导线210和负极导线220同时连接至外部电源。
34.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银浆线路130包括依次相连并环绕透视区110的若干蛇形迹线131,若干蛇形迹线131的首端连接于正极焊片140,若干蛇形迹线131的末端连接于负极焊片150,各蛇形迹线131均包括交替连接的若干弯折段132和若干延伸段133,同一蛇形迹线131的若干延伸段133平行设置,且同一蛇形迹线131的相邻的延伸段133之间的距离相等。
35.需要说明的是,蛇形迹线131的数量可以二段、三段、四段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36.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同一蛇形迹线131的各延伸段133平行设置,且同一蛇形迹线131的相邻的延伸段133之间的距离相等,蛇形迹线131较为均匀地布设在第一加热区120上,能够将第一加热区120较为均匀地加热,进而使第一加热区120的热量较为均匀地从透视区110的各个方位传递到透视区110,能够较好地避免透视区110起雾,保证行车安全。
37.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透视区110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斜边111、上底边112、第二斜边113和下底边114,上底边112和下底边114平行设置,第一斜边111和第二斜边113分别连接于上底边112和下底边114之间,可以理解,透视区110的形状为梯形。
38.请参阅图3,蛇形迹线131的数量为六段,六段蛇形迹线131分别为第一迹线1311、第二迹线1312、第三迹线1313、第四迹线1314、第五迹线1315和第六迹线1316。第一迹线1311设于透视区110的第一斜边111的外周,且第一迹线1311的各延伸段133与第一斜边11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85
°‑
95
°
;第二迹线1312设于透视区110的上底边112的外周,第二迹线1312的各延伸段133可以垂直于透视区110的上底边112;第三迹线1313设于透视区110的第二斜边113的外周,第三迹线1313的各延伸段133与透视区110的第二斜边113之间的夹角可以为85
°‑
95
°
;第四迹线1314设于透视区110的第二斜边113的外周,第四迹线1314的各延伸段133可以与透视区110的下底边114平行;第五迹线1315设于透视区110的下底边114的外周,第五迹线1315的各延伸段133可以与透视区110的下底边114垂直;第六迹线1316设于透视区110的第一斜边111的外周,第六迹线1316的各延伸段133可以与透视区110的下底边114平行。
39.并且,请参阅图3,第一迹线1311、第二迹线1312、第三迹线1313、第四迹线1314、第五迹线1315、第六迹线1316的相邻的延伸段133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例如,第一迹线1311的相邻的延伸段13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毫米,则第二迹线1312的相邻的延伸段133之间的距离、第三迹线1313的相邻的延伸段133之间的距离、第四迹线1314的相邻的延伸段133之间的距离、第五迹线1315的相邻的延伸段133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六迹线1316的相邻的延伸段133之间的距离均为3毫米。
40.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通过将各迹线的相邻的延伸段133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相等的值,使银浆线路130整体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加热区120,有利于透视区110的各处的温度较为均匀地升高,保证除雾效果,且透视区110不易出现热应力集中的区域。
41.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一加热区120上设有第一迹线1311、第二迹线1312和第三迹线1313的区域和透视区110的上部(靠近上底边112的区域)形成大致的
梯形,第一加热区120上设有第四迹线1314、第五迹线1315和第六迹线1316的区域与透视区110的下部(靠近下底边114的区域)形成大致的矩形,且第一迹线1311、第二迹线1312与第三迹线1313的总长度小于第四迹线1314、第五迹线1315和第六迹线1316的总长度。
4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热区120上设有第一迹线1311、第二迹线1312和第三迹线1313的区域与透视区110的上部(靠近上底边112的区域)可以共同形成梯形或圆角梯形,第一加热区120上设有第四迹线1314、第五迹线1315和第六迹线1316的区域与透视区110的下部(靠近下底边114的区域)可以共同形成矩形或圆角矩形。
43.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相比于透视区110的上部,透视区110的下部面积更大,在透视区110的下部的外周的设有长度更长的第四迹线1314、第五迹线1315和第六迹线1316,在透视区110的上部的外周设有长度更短的第一迹线1311、第二迹线1312和第三迹线1313,有利于透视区110的各处的温度较为均匀地升高,不易出现热应力集中的区域,且能够更好地避免透视区110起雾。
44.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由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外侧至内侧依次设置的黑边区160、气泡区170和第二加热区180,第一加热区120和透视区110设于黑边区160。第二加热区180设有透明导电氧化物膜或若干发热钨丝。
45.需要说明的是,黑边区160印刷有黑色油墨,透视区110设于黑边区160可以理解为,透视区110位于黑边区160内,但是透视区110不会被黑边区160的黑色油墨遮挡,依然能够透过光线,第一加热区120设置于黑边区160可以理解为,银浆线路130印在黑色油墨上,这样,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前侧不能观察到银浆线路130,可以提高汽车前挡风玻璃的美观度。
46.气泡区170具有若干黑色气泡,且越靠近玻璃基板100的中心,黑色气泡的直径越小,黑色气泡吸收热量后能够将热量更为均匀地传递至玻璃基板100的中心,避免玻璃基板100上出现温度骤变的区域,保证玻璃基板100不因局部热应力而炸裂。
47.第二加热区180可以允许光线透过,第二加热区180是汽车前挡风玻璃的主要区域,汽车驾驶员透过第二加热区180观察车前行车环境。在第二加热区180设置透明导电氧化物膜或若干发热钨丝,能够对第二加热区180进加热,避免第二加热区180的起雾,保证汽车驾驶员的视野不会被遮挡。
48.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黑边区160还设有湿度传感器(图未显示)、温度传感器(图未显示)、雨水传感器(图未显示)、雨量传感器300、光线传感器(图未显示)中的至少一种。
49.上述传感器用于与控制器或行车电脑电性连接,上述传感器与行车电脑电性连接时,行车电脑能够根据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控制汽车的除雾除霜操作,行车电脑能够根据雨水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300的检测参数,控制雨刷的启闭和运行速度,行车电脑还能够根据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照强度,控制汽车的车灯的启闭以及调节车灯的亮度。设置上述传感器,能够丰富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功能,辅助汽车驾驶员自动、安全驾驶。
50.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玻璃基板100上还设有保护层(图未显示),保护层覆盖银浆线路130,保护层为pet膜或pvc膜。设置上述保护层能够避免银浆线路130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脱落、氧化或划伤等情况,保证银浆线路130的使用寿命。
5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