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和散热的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6434发布日期:2023-01-06 19:0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和散热的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和散热的导风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技术越来越成熟,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寻求低成本高性能的系统设计越来越受到各个主机厂的青睐。发动机进气温度直接关系着发动机动力性能和油耗,因此发动机进气通道的设计也较为重要。传统燃油车为满足进气量需求、进气温度需求和防止雨雪误入,发动机进气口一般布置在发动机冷却器上方或者发动机舱罩盖下方,在此区域设计若干构件形成与机舱密封的空间,尽可能防止发动机舱热气回流。
3.cn 204354808u公开的“一种带有导风板的汽车发动机舱进气口”,汽车发动机舱的进气口依次设置有下进气格栅、中冷器、冷凝器、散热器和散热风扇,下进气格栅边缘设置有进气格栅导风板组,散热器上缘设置有散热器导风板组、中冷器下缘设置有中冷器导风板组。其有益效果是:增加进气格栅的开口面积,进而增加散热器进风量,但是在汽车造型确定后,进气格栅的造型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只能通过增加散热器导风板,来提高进气量,进而改变发动机舱内部流场分布情况,优化发动机舱热管理。但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未提及设置专用发动机进气通道。虽然可防止发动机舱热气回流至进气口,但由于采用金属前端框架安装散热器等附件,发动机舱与散热器前端之间存在较多不规则空隙,加之进气口工作时负压大,要想将散热器前端完全密封,隔绝发动机舱热气回流到进气口非常困难的。因此,亟待对现有的车辆发动机进气和散热的导风结构加以改进。
4.cn211685336u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导风板总成”,包括板材,所述板材整体设置为弧状结构,中间整体向外侧凹陷;所述板材的中部垂直一体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安装孔;所述板材的右下角处还一体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为l形,安装板底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板材的边框上还设置有第一发泡条和第二发泡条;所述板材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矩形槽痕。通过对定位孔和安装孔位置进行调整和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导风板总成装配的便利性。在导风板边框上面设置发泡条,保证了机舱内部进气和导流功能稳定,达到了汽车前端机舱的热管理要求。通过弧状的外表面和矩形槽痕,进一步保证了汽车在行驶中的稳定性。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失为所述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和散热的导风结构,其能够形成发动机进气专用通道,满足发动机的进气量需求,并且能够防止雨雪误入和防止发动机舱热气回流,提升整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和散热的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板总成和与其相邻的前端框架、前碰撞横梁、前保险杠上盖板、前保险杠总成和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
导风板总成包括导风本体,在所述导风本体的外侧下部设有第一安装结构、内侧中部设有第二安装结构、外侧上部设有第三安装结构,在所述导风本体的内侧上边设有第四安装结构和第五安装结构,所述导风本体上的五个安装结构分别通过螺栓配合连接在所述前端框架上;在所述导风本体的中部偏上的部位设有铰链结构、铰链结构的下部设有自身卡扣,所述铰链结构能够旋转避让前碰撞横梁,并通过自身卡扣固定,包裹住前碰撞横梁;在所述导风本体与前端框架、前碰撞横梁、前保险杠上盖板、前保险杠总成和散热器相邻的部位设有密封条。
7.进一步,所述导风板总成还包括设在导风本体上部边缘的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分别设在导风本体外侧边缘上部和下部的第三密封条和第四密封条,分别设在导风本体内侧边缘上部、中部和上部的第五密封条、第六密封条和第七密封条,设在所述铰链结构边缘的第八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与所述前保险杠上盖板干涉搭接,所述第三密封条和第四密封条与所述前保险杠总成干涉搭接,所述第五密封条、第六密封条和第七密封条与所述散热器干涉搭接,所述第八密封条与所述前碰撞横梁干涉搭接。
8.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第四密封条、第五密封条、第六密封条、第七密封条和第八密封条均为采用epdm发泡制成的泡棉,并且一面贴有双面胶,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导风本体周圈边缘。
9.进一步,所述导风本体上的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第三安装结构、第四安装结构和第五安装结构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结构。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由于导风本体局部带铰链结构和自身卡扣结构,在装配到前端框架时可通过铰链结构旋转避让前碰撞横梁,然后通过自身卡扣结构固定,将前碰撞横梁包裹在其中,以填充前碰撞横梁与散热器之间的空隙,提高密封效果。
12.由于各密封条均为采用epdm发泡制成的泡棉,与周边构件采用干涉搭接,从而保证密封作用。能够防止雨雪误入和防止发动机舱热气回流,提升整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13.由于导风本体通过一副注塑模具一次性注塑成型,可节约制造运输的成本,减少装配工时,最终节约整车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总成结构示意图;
15.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总成与周边构件装配后的断面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发动机进气流向)。
17.图中(技术特征标记):1—导风板总成,10—导风本体,11—第一安装结构,12—第二安装结构,13—第三安装结构,14—第四安装结构,15—第五安装结构,16—铰链结构,17—自身卡扣;
18.101—第一密封条,102—第二密封条,103—第三密封条,104—第四密封条,105—第五密封条,106—第六密封条,107—第七密封条,108—第八密封条;
19.2—前端框架;
20.3—前碰撞横梁;
21.4—前保险杠上盖板;
22.5—前保险杠总成;
23.6—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25.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和散热的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板总成1和与其相邻的前端框架2、前碰撞横梁3、前保险杠上盖板4、前保险杠总成5和散热器6,其特征是:导风板总成1包括导风本体10,在导风本体10的外侧下部设有第一安装结构11、内侧中部设有第二安装结构12、外侧上部设有第三安装结构13,在导风本体10的内侧上边设有第四安装结构14和第五安装结构15,导风本体10上的五个安装结构分别通过螺栓配合连接在前端框架2上;在导风本体10的中部偏上的部位设有铰链结构16、铰链结构16的下部设有自身卡扣17,铰链结构16能够旋转避让前碰撞横梁3,并通过自身卡扣17固定,包裹住前碰撞横梁3,以填充前碰撞横梁与散热器之间的空隙,提高密封效果;在导风本体10与前端框架2、前碰撞横梁3、前保险杠上盖板4、前保险杠总成5和散热器6相邻的部位设有密封条。
26.导风板总成1还包括设在导风本体10上部边缘的第一密封条101和第二密封条102,分别设在导风本体10外侧边缘上部和下部的第三密封条103和第四密封条104,分别设在导风本体10内侧边缘上部、中部和上部的第五密封条105、第六密封条106和第七密封条107,设在铰链结构16边缘的第八密封条108;第一密封条101和第二密封条102与前保险杠上盖板4干涉搭接,第三密封条103和第四密封条104与前保险杠总成5干涉搭接,第五密封条105、第六密封条106和第七密封条107与所述散热器6干涉搭接,第八密封条108与前碰撞横梁3干涉搭接。各密封条与周边构件采用干涉搭接,以保证密封作用。
27.第一密封条101、第二密封条102、第三密封条103、第四密封条104、第五密封条105、第六密封条106、第七密封条107和第八密封条108均为采用epdm发泡制成的泡棉,并且一面贴有双面胶,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导风本体10周圈边缘。各密封条的宽度为10mm,高度为10mm,长度根据具体部位确定。
28.导风本体10上的第一安装结构11、第二安装结构12、第三安装结构13、第四安装结构14和第五安装结构15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结构。通过一副注塑模具一次性注塑成型,可节约制造运输的成本,减少装配工时,最终节约整车成本。
29.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导风本体局部的变化及密封泡棉的长度和数量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