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封闭救生水路两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3189发布日期:2022-10-22 07:0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封闭救生水路两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封闭救生水路两用车。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灾情发生后,人们若乘坐家用轿车逃离,存在安全风险,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同时家用驾车的功能性较低,只能在陆地上使用,面对洪水等灾情时,不能转变成为水用轿车,降低其对驾驶员的保护的效果,适用范围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封闭救生水路两用车。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封闭救生水路两用车,包括车舱、前驱动部、底盘、后驱动部、缓冲机构,其中所述车舱与底盘转动连接,且底盘的尾部与后驱动部连接,所述后驱动部通过缓冲机构与车舱连接,所述车舱前侧设置有前驱动部;
5.所述车舱包括车舱壳体,所述车舱壳体顶部铰接有开合门,且开合门的内壁与电磁推杆转动连接,所述电磁推杆的另一端与车舱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车舱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驾驶座,且驾驶座的前侧设置有方向盘,所述方向盘与主控台连接,且主控台与车舱壳体固定连接;
6.所述前驱动部包括一套转向机构和一个前轮,所述转向机构与前轮转动连接,且转向机构与方向盘连接;
7.所述底盘包括底盘壳体,且底盘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双蓄电池,所述底盘壳体的内部两侧设置有敞开式气囊壳体,所述气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的进气端设置有气管,且气管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底盘壳体和车舱壳体与抽风机连接,所述抽风机安装在车舱壳体内侧顶部,所述底盘壳体的内部还安装有电磁推杆,且电磁推杆的底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底盘壳体通过密封圈密切接触并滑动连接,且滑块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滑块与推进器固定连接;
8.所述后驱动部包括两个后驱动轮,且后驱动轮的内侧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与连杆一固定连接,且连杆一与连杆二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连杆三转动连接,且连杆三的中心位置处与支撑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与底盘壳体的尾部两侧转动连接,且连杆一的另一端与底盘壳体转动连接;
9.所述双蓄电池与驱动电机、推进器、驱动马达及电磁推杆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由伸缩杆和弹簧组成,其中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车舱壳体和底座壳体转动连接,且伸缩杆的外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的内杆和外筒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主控台的下侧铰接连接有脚踏发电机,且脚踏发电机与双蓄电池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驾驶座的后部设置有氧气罐。
13.优选的,所述车舱壳体的前侧设置有挡风窗,所述挡风窗延伸至车舱壳体中部位置处,且挡风窗和开合板均由高强亚克力板制作而成。
14.优选的,底座壳体的两侧还设置有可伸缩的踏板。
15.优选的,所述车舱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耐高温防火胶皮制作而成。
16.优选的,所述挡风窗和开合门的外轮廓包裹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由柔性橡胶层制作而成。
17.优选的,所述开合门的表面贴有反光层。
18.优选的,所述车舱壳体的前端还设置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灯,所述车厢壳体的后端设置有通风孔。
19.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0.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全封闭救生水陆车,其构造简单、使用方便;隔热、还可以水上行驶,实现水路两用,适用范围广,对乘客的保护全面,避免使用时发生危险,能保证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中底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中后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中车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中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0-车舱、11-车舱壳体、12-开合门、13-驾驶座、14-电磁推杆、15-方向盘、16-挡风窗、17-主控台、18-脚踏发电机、19-氧气罐、20-前驱动部、21-转向机构、22-前轮、30-底盘、31-踏板、32-气管、33-底盘壳体、34-双蓄电池、35-充气气囊、36-推进器、37-驱动电机、38-气囊壳体、39-电磁推杆、310-滑块、40-后驱动部、41-连杆一、42-连杆二、43-支撑架、44-连杆三、45-防护罩、46-驱动马达、47-后驱动轮、50-缓冲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0.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31.一种全封闭救生水路两用车,包括车舱10、前驱动部20、底盘30、后驱动部40、缓冲机构50,其中车舱10与底盘30转动连接,且底盘30的尾部与后驱动部40连接,后驱动部40通过缓冲机构50与车舱10连接,车舱10前侧设置有前驱动部20;
32.车舱10包括车舱壳体11,车舱壳体11顶部铰接有开合门12,且开合门12的内壁与电磁推杆14转动连接,电磁推杆14的另一端与车舱壳体11转动连接,车舱壳体11的内部设置有驾驶座13,且驾驶座13的前侧设置有方向盘15,方向盘15与主控台17连接,且主控台17与车舱壳体11固定连接,车舱壳体11的前端还设置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灯,用于夜间行驶时照明使用,车厢壳体11的后端设置有换气孔,用于车厢壳体11内外的空气交换;
33.前驱动部20包括一套转向机构21和一个前轮22,转向机构21与前轮22转动连接,且转向机构21与方向盘15连接;
34.底盘30包括底盘壳体33,且底盘壳体33的内部设置有双蓄电池34,底盘壳体33的内部两侧设置有敞开式气囊壳体37,气囊壳体37的内部设置有充气气囊35,充气气囊35的进气端设置有气管32,且气管32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底盘壳体33和车舱壳体10与抽风机连接,抽风机安装在车舱壳体10内侧顶部,底盘壳体33的内部还安装有电磁推杆39,且电磁推杆39的底端设置有滑块310,滑块310与底盘壳体33通过密封圈密切接触并滑动连接,且滑块310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37,驱动电机37的输出轴贯穿滑块310与推进器36固定连接;
35.后驱动部40包括两个后驱动轮47,且后驱动轮47的内侧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驱动马达46,驱动马达46与连杆一41固定连接,且连杆一41与连杆二42转动连接,连杆二42的另一端与连杆三44转动连接,且连杆三44的中心位置处与支撑架4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支撑架43与底盘壳体33的尾部两侧转动连接,且连杆一41的另一端与底盘壳体33转动连接;
36.双蓄电池34与驱动电机37、推进器36、驱动马达46及电磁推杆14电性连接。
37.如图1中所示:缓冲机构50由伸缩杆和弹簧组成,其中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车舱壳体11和底座壳体33转动连接,且伸缩杆的外部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的内杆和外筒固定连接。
38.如此设置,在救生车行驶过程中,利用缓冲机构50实现对车舱10的缓冲,起到了缓冲减震的作用,增加乘客的舒适感。
39.如图4中所示:主控台17的下侧铰接连接有脚踏发电机18,且脚踏发电机18与双蓄电池34电性连接。
40.如此设置,利用脚踏发电机18,实现对双蓄电池34的人工充电,且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充电时,脚踏发电机18可收纳进主控台17的内部,避免脚踏发电机18占用车舱10内部过多的体积。
41.如图4中所示:驾驶座13的后部设置有氧气罐19,用于对乘客的氧气供应,起到了临时救援的作用,避免乘客发生疾病时出现窒息现象。
42.如图1和图4中所示:车舱壳体11的前侧设置有挡风窗16,挡风窗16延伸至车舱壳体11中部位置处,且挡风窗16和开合板12均由高强亚克力板制作而成。
43.如此设置,利用挡风窗16,便于乘客对外部的观察,同时可以增强挡风窗16和开合板12的抗冲击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乘客的安全。
44.如图1中所示:底座壳体33的两侧还设置有可伸缩的踏板31。
45.如此设置,便于乘客进出车舱壳体11。
46.车舱壳体11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由耐高温防火胶皮制作而成,用于对车舱壳体11的保护,避免在太阳直射情况下,车舱壳体11产生高温,造成车舱10内部高温,影响乘客乘坐时的舒适度。
47.挡风窗16和开合门12的外轮廓包裹有密封层,密封层由柔性橡胶层制作而成,起到了密封的功能,防止车舱10内部进水,造成危险。
48.开合门12的表面贴有反光层,避免行人被太阳光晒伤。
49.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车舱内部的空气流通,车厢壳体11的尾部下侧开设有换气孔,用于空气流通,而车辆落水后,驾驶人员会第一时间打开气囊35,车辆处于漂浮的状态,水不会通过换气孔进入车厢壳体11的内部。
50.车舱10的内部可以设置一个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磁推杆310、驱动电机37和推进器36电性连接,实现对推进器36的升降、启闭和角度控制,提高其操作性。
51.工作原理:使用时,乘客首先启动电磁推杆14将开合门12打开,进入车舱壳体11的内部后,关闭开合门12,启动双蓄电池34,为驱动马达46供电,带动后驱动轮47旋转,进而实现车辆在陆地上的行驶,同时利用连杆一41、连杆二42、连杆三44和支撑架43之间的配合,实现后驱动轮47的自适应调节,同时利用缓冲机构50的配合,实现后驱动部40的缓冲,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当车辆落水时,使用者只需启动抽风机,将外部的空气通过气管38抽进气囊35的内部,打开气囊35,实现车辆在水中的漂浮,此时启动电磁推杆310将推进器36推出,利用推进器36将车辆前推,当车辆需要角度调节时,启动驱动电机37,带动推进器36转动,进而实现车辆在水中的角度调节,实现水路两用,适用范围广,对乘客的保护全面,避免使用时发生危险。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