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9295发布日期:2022-09-21 02:4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电器设备的增加,不同的电器部件都要用到液态热管理系统,现有的技术方案是每个需要热管理的电器设备都单独配备了液态热管理系统,这样造成整车需要配备多个液态热管理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同时还造成成本和能耗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节省了一定的空间,同时减少了成本和能耗的浪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包括电驱动热管理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
5.电驱动热管理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集成一体,共用散热器。
6.可选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水冷系统和/或空调系统,若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水冷系统和空调系统,第一水冷系统与空调系统集成一体,共用管路。
7.可选的,第一水水冷系统和/或空调系统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制冷回路和第二制冷回路。
8.可选的,第一水冷系统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制冷回路和第二制冷回路。
9.可选的,第一制冷回路包括相互串联的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压缩机,其中,冷凝器为分层式冷凝器。
10.可选的,第一制冷回路中还包括第一流量阀,其中,第一流量阀由整车vcu控制。
11.可选的,第二制冷回路包括相互串联的冷凝器、蒸发器、第一热交换器、第二流量阀以及压缩机,其中,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一水泵形成第一循环水路,第一水泵和第二流量阀均由整车vcu控制。
12.可选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设置有干燥器和膨胀阀。
13.可选的,电驱动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二水冷系统,第二水冷系统包括第二热交换器与第二水泵形成的第二循环水路,其中,第二热交换器分层设置,与冷凝器为矢量控制,第二水泵由整车vcu控制。
14.可选的,第二水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第三流量阀,其中,第三流量阀由整车vcu控制。
15.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含上述的热管理系统。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电驱动热管理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集成一体,节省了一定的空间和成本,电驱动热管理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共用散热器,减少了一定的能耗。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0 电驱动热管理系统
ꢀꢀꢀꢀꢀꢀꢀꢀꢀꢀꢀꢀꢀꢀꢀ
101 辅助系统
23.102 其他系统
ꢀꢀꢀꢀꢀꢀꢀꢀꢀꢀꢀꢀꢀꢀꢀꢀꢀꢀꢀꢀꢀꢀ
11 电池热管理系统
24.120 第一水冷系统和/或空调系统
25.121 第二水冷系统
ꢀꢀꢀꢀꢀꢀꢀꢀꢀꢀꢀꢀꢀꢀꢀꢀꢀꢀ
122 冷却风扇
26.200 冷凝器
ꢀꢀꢀꢀꢀꢀꢀꢀꢀꢀꢀꢀꢀꢀꢀꢀꢀꢀꢀꢀꢀꢀꢀꢀ
201 蒸发器
27.202 压缩机
ꢀꢀꢀꢀꢀꢀꢀꢀꢀꢀꢀꢀꢀꢀꢀꢀꢀꢀꢀꢀꢀꢀꢀꢀ
203 第一流量阀
28.204 第一热交换器
ꢀꢀꢀꢀꢀꢀꢀꢀꢀꢀꢀꢀꢀꢀꢀꢀꢀꢀ
205 第二流量阀
29.206 第一水泵
ꢀꢀꢀꢀꢀꢀꢀꢀꢀꢀꢀꢀꢀꢀꢀꢀꢀꢀꢀꢀꢀꢀ
207 干燥器
30.208 膨胀阀
ꢀꢀꢀꢀꢀꢀꢀꢀꢀꢀꢀꢀꢀꢀꢀꢀꢀꢀꢀꢀꢀꢀꢀꢀ
209 第二热交换器
31.210 第二水泵
ꢀꢀꢀꢀꢀꢀꢀꢀꢀꢀꢀꢀꢀꢀꢀꢀꢀꢀꢀꢀꢀꢀ
211 第三流量阀
32.212 第四流量阀
ꢀꢀꢀꢀꢀꢀꢀꢀꢀꢀꢀꢀꢀꢀꢀꢀꢀꢀꢀꢀ
213 第五流量阀
33.214 回路阀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35.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电驱动热管理系统10与电池热管理系统11;
36.电驱动热管理系统10与电池热管理系统11集成一体,共用散热器。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电驱动热管理系统10中的热交换器与电池热管理系统11中的冷凝器分层布置,装配在一个固定架上,固定架前端安装冷凝器,固定架后端安装热交换器,共用一个散热器。
38.可选的,散热器可以为冷却风扇,也可以为散热片,在此不作限制。
39.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连接示意图,电池热管理系统11包括第一水冷系统和/或空调系统120,若电池热管理系统11包括第一水冷系统和空调系统120,水冷系统与空调系统集成一体,共用管路。
40.第一水冷系统和/或空调系统120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制冷回路和第二制冷回路。
41.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制冷回路包括相互串联的冷凝器200、蒸发器201以及压缩机202,其中,冷凝器200为分层式冷凝器。
4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制冷回路中包含的装置及各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不限于此。
43.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制冷回路中还包括第一流量阀203,其中,第一流量阀203由整车vcu控制。
44.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制冷回路包括相互串联的冷凝器200、蒸发器201、第一热交换器204、第二流量阀205以及压缩机202,其中,第一热交换器204与第一水泵206形成第一循环水路,第一水泵206和第二流量阀205均由整车vcu控制。
45.为了避免当任何一个回路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其他回路正常工作,在第二制冷回路中还设置有回路阀214。
46.可选的,回路阀可以为四回路阀,也可以为其他回路阀,在此不作限制。
47.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制冷回路中包含的装置及各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不限于此。
48.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动力电池工作时,启动第一水冷系统开展冷却工作,启动蒸发器201进行制冷或同时启动蒸发器201与冷却风扇122进行制冷,在第一热交换器204中注入冷却水,经第一水泵206形成的第一循环水路进行冷却循环,期间可由整车vcu控制第二制冷回路中第二流量阀205的开度。
49.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动力电池工作时,启动空调系统开展冷却工作,整车vcu控制空调系统,调节空调风速,通过蒸发器201运用鼓风机将空调冷风吹入车辆风道,以实现空调制冷。
50.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动力电池工作时,同时启动第一水冷系统和空调系统120开展冷却工作,整车vcu控制第一水冷系统中流量阀的开度以及空调风速,实现制冷。
51.为减少能耗,整车vcu可以通过获取车辆各电器的实际温度来控制第二流量阀205的开度。
52.为使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进而控制阀门流量,在冷凝器200与蒸发器201之间设置有干燥器207和膨胀阀208。
53.一些实施方式中,电驱动热管理系统10包括第二水冷系统121,第二水冷系统121包括第二热交换器209与第二水泵210形成的第二循环水路,其中,第二热交换器209分层设置,与冷凝器200为矢量控制,第二热交换器209与冷凝器200装配在一个固定架上,固定架前端安装冷凝器,固定架后端安装热交换器,共用一个散热器,第二水泵210由整车vcu控制。
5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热交换器的温度会高于冷凝器的温度,冷风应从低温吹向高温,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55.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冷却风扇122冷却第二热交换器209与冷凝器200,通过第二水泵210形成的第二循环水路对电驱动热管理系统10、辅助系统101以及其他系统102进行冷却。
56.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冷系统和/或空调系统120与第二水冷系统共用冷却风扇122。
57.一些实施方式中,整车vcu可以根据冷却需求控制冷却风扇122的转速。
58.为确保风量更好的通过性,可以将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的散热错开。
59.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水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第三流量阀211,其中,第三流量阀211由整车vcu控制。
60.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水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第四流量阀212和第五流量阀213,均由整车vcu控制。
61.需要说明的是,流量阀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制。
62.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含上述热管理系统。
6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6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65.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