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自行车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5177发布日期:2022-11-29 21:5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自行车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自行车固定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和商用轿车的普及率大大增加,这些车不但可以载人,也可以在车顶安装行李架装载行李、帐篷之类的出行物品,但用车顶行李架装载自行车非常不方便。
3.为此有人设计了固定在汽车尾部的自行车支架,由于该类自行车支架是简单地安装于汽车尾部,虽然为装载自行车提供了便利,但自行车支架上的轮托不具有位置调节功能,当需要装载不同大小、尺寸的自行车时,可能需要更换相对应的轮托,操作较为麻烦,还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托可调节的车载自行车固定架,使用较为方便。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自行车固定架,包括用于与汽车尾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座和用于承载自行车的支撑架,所述的固定座的后侧与所述的支撑架的前侧相连接,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偶数个轮托单元,两两所述的轮托单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的轮托单元包括与所述的支撑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座、轮托和锁定件,所述的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的轮托的下部与所述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的锁定件用于将所述的轮托与所述的安装座锁定。
6.所述的轮托的下端设置有滑块和插孔,所述的轮托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插孔连通的第一穿孔,所述的滑块与所述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的锁定件包括限位块、转轴和手柄,所述的限位块与所述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的限位块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插入到所述的插孔内的定位销,所述的定位销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穿孔连通的第二穿孔,所述的转轴包括沿直线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连接轴、偏心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的第一连接轴与一个所述的第一穿孔相对应,所述的偏心轴与所述的第二穿孔相对应,所述的第二连接轴与另一个所述的第一穿孔相对应,所述的第一连接轴伸出所述的第一穿孔并与所述的手柄连接;当通过所述的手柄转动所述的转轴时,所述的偏心轴发生摆动并带动所述的限位块左右上下移动。该结构中,限位块向上移动能够与滑槽内侧上壁压紧配合,或向下移动与滑槽的槽底压紧配合,压紧后定位销不易滑动,从而将轮托的位置锁定,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
7.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固定框和分布设置在所述的固定框左右两侧的连接框,一半所述的轮托单元设置在位于左侧的所述的连接框上,另一半所述的轮托单元设置在位于右侧的所述的连接框上。
8.所述的轮托的上端设置有与自行车车轮相配合的固定槽和固定绑带。该结构中,自行车车轮摆放在轮托的固定槽内,并通过固定绑带绑住,稳定性较好。
9.本车载自行车固定架还包括转动机构、锁定机构和脚踏件,所述的固定座通过所述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的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的锁定机构用于将所述的转动机构锁定,所述的脚踏件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架的后端并与所述的锁定机构相连。初始时,锁定机构将转动机构锁定,当脚踩脚踏件后,锁定机构解锁,此时支撑架能够在自重作用下向下转动,以便于使用者打开后备箱门,使用较为方便。
10.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的支撑架前端固定连接的两个转动板和与所述的固定座后端固定连接的两个固定板,所述的转动板与所述的固定板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的转动板之间固定设置有限位杆,所述的固定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的限位杆摆动角度的第一弧形孔,所述的限位杆穿过两个所述的第一弧形孔,所述的固定板的上端向下凹陷形成卡槽;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板,所述的锁定板的中部与所述的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的锁定板的前部设置有嵌入所述的卡槽的锁定杆,所述的锁定板的后端通过连接线与所述的脚踏件相连。当脚踩所述的脚踏件后,连接线带动锁定板转动,锁定杆脱离卡槽,此时转动板能够相对于固定座发生转动;第一弧形孔用于限制限位杆摆动的角度,避免支撑架过度转动,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11.两个所述的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的拉簧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的转动轴上,所述的拉簧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的锁定杆的杆体上。该结构中,拉簧用于使锁定杆产生向下翻转的趋势,当转动板复位后,通过拉簧使锁定杆再次嵌入卡槽,使用较为方便。
12.所述的转动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的锁定杆摆动角度的第二弧形孔,所述的锁定杆穿过所述的第二弧形孔。该结构中,第二弧形孔用于限制锁定杆摆动的角度,避免支撑架过度转动,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13.所述的锁定板上端面的后部设置有踏板。该结构中,通过踩踏踏板也能够使锁定板发生转动,实现解锁的目的,灵活性较好。
14.所述的支撑架的后端设置有后框体,所述的后框体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尾灯和车牌架,以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轮托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安装座上,并通过锁定件进行锁定,使得轮托的位置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灵活性较好,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轮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轮托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轮托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轮托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固定座;2、支撑架;21、固定框;22、连接框;23、安装架;231、夹头;3、轮托单元;31、安装座;311、滑槽;32、轮托;321、滑块;322、插孔;323、第一穿孔;324、固定槽;33、锁定件;331、限位块;332、转轴;3321、第一连接轴;3322、偏心轴;3323、第二连接轴;333、手柄;334、定位销;3341、第二穿孔;34、固定绑带;4、转动机构;41、转动板;411、第二弧形孔;42、固定板;421、第一弧形孔;422、卡槽;43、限位杆;44、转动轴;5、锁定机构;51、锁定板;52、锁定杆;53、连接线;54、踏板;6、脚踏件;7、后框体;71、尾灯;72、车牌架;8、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载自行车固定架,包括用于与汽车尾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座1和用于承载自行车的支撑架2,固定座1的后侧与支撑架2的前侧相连接,支撑架2上设置有偶数个轮托单元3,两两轮托单元3呈左右对称分布,轮托单元3包括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的安装座31、轮托32和锁定件33,安装座31的上端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311,轮托32的下部与滑槽311滑动配合,锁定件33用于将轮托32与安装座31锁定。
29.实施例二:如图1至图6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轮托32的下端设置有滑块321和插孔322,轮托3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插孔322连通的第一穿孔323,滑块321与滑槽311滑动配合,锁定件33包括限位块331、转轴332和手柄333,限位块331与滑槽311滑动配合,限位块33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插入到插孔322内的定位销334,定位销334上设置有与第一穿孔323连通的第二穿孔3341,转轴332包括沿直线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连接轴3321、偏心轴3322和第二连接轴3323,第一连接轴3321与一个第一穿孔323相对应,偏心轴3322与第二穿孔3341相对应,第二连接轴3323与另一个第一穿孔323相对应,第一连接轴3321伸出第一穿孔323并与手柄333连接;当通过手柄333转动转轴332时,偏心轴3322发生摆动并带动限位块331左右上下移动。
30.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包括固定框21和分布设置在固定框21左右两侧的连接框22,一半轮托单元3设置在位于左侧的连接框22上,另一半轮托单元3设置在位于右侧的连接框22上。进一步的,支撑架2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框21上端面上的安装架23,安装架23上设置有多个夹头231,夹头231用于夹持自行车梁,一个夹头231与两个相对应的轮托32配合固定一辆自行车,稳定性较好。
31.本实施例中,轮托32的上端设置有与自行车车轮相配合的固定槽324和固定绑带34。
32.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转动机构4、锁定机构5和脚踏件6,固定座1通过转动机构4与支撑架2转动连接,锁定机构5用于将转动机构4锁定,脚踏件6设置在支撑架2的后端并与锁定机构5相连;初始时,锁定机构5将转动机构4锁定,当脚踩脚踏件6后,锁定机构5解锁,此时支撑架2能够在自重作用下向下转动。
33.实施例四:如图7至图10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三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转动机构4包括与支撑架2前端固定连接的两个转动板41和与固定座1后端固定连接的两个固定板42,转动板41与固定板42通过转动轴44转动连接,两个转动板41之间固定设置有限位杆43,固定板42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限位杆43摆动角度的第一弧形孔421,限位杆43穿过两
个第一弧形孔421,固定板42的上端向下凹陷形成卡槽422;锁定机构5包括锁定板51,锁定板51的中部与转动板41转动连接,锁定板51的前部设置有嵌入卡槽422的锁定杆52,锁定板51的后端通过连接线53与脚踏件6相连,当脚踩脚踏件6后,连接线53带动锁定板51转动,锁定杆52脱离卡槽422,此时转动板41能够相对于固定座1发生转动。
34.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板42之间设置有拉簧8,拉簧8的一端缠绕在转动轴44上,拉簧8的另一端缠绕在锁定杆52的杆体上,拉簧8用于使锁定杆52产生向下翻转的趋势,当转动板41复位后,通过拉簧8使锁定杆52再次嵌入卡槽422。
35.本实施例中,转动板41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锁定杆52摆动角度的第二弧形孔411,锁定杆52穿过第二弧形孔411。
36.本实施例中,锁定板51上端面的后部设置有踏板54。
37.实施例五:如图1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支撑架2的后端设置有后框体7,后框体7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尾灯71和车牌架7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