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0985发布日期:2023-02-03 20:1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无b柱车型在发生侧碰时,由于缺少b柱对侧门的阻拦,车门容易向内侵入,危害副驾乘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安全支架组件和下安全支架组件;
5.所述上安全支架组件包括车身侧上安全支架和车门侧上安全支架;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设置在无b柱车身钣金的侧围门洞上端,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设置在所述车门钣金对应所述侧围门洞上端的位置;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为几字型结构并且其两端与车门钣金连接;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的两端与侧围门洞上端连接,并且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配合的翻边;
6.所述下安全支架组件包括车身侧下安全支架和车门侧下安全支架;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设置在无b柱车身钣金的侧围门洞下端,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设置在所述车门钣金对应所述侧围门洞下端的位置;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为几字型结构并且其两端与侧围门洞下端连接;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的两端与车门钣金连接,并且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配合的翻边。
7.其中,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的两端通过螺栓与车门钣金紧固连接。
8.其中,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的两端通过螺栓与侧围门洞上端紧固连接。
9.其中,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的两端通过螺栓与侧围门洞下端紧固连接。
10.其中,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的两端通过螺栓与车门钣金紧固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①
发生侧碰时,将力传递给侧围上框和门槛,起到缓冲的作用,能减缓车门对乘员舱的入侵;
13.②
车门和车身侧的安全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简单;
14.③
车门和车身侧的安全支架为几字型结构,结构形式简单,易于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1的安全防护装置在车身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16.图2为实施例1的安全防护装置在车门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1的安全防护装置中的上安全支架组件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1的安全防护装置中的下安全支架组件示意图;
19.图5为实施例1中的上安全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5沿着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实施例1中的下安全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图7沿着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24.实施例1
25.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上安全支架组件30和下安全支架组件40。如图3、5-6所示,所述上安全支架组件30包括车身侧上安全支架31和车门侧上安全支架32;结合图1-2所示,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31设置在无b柱车身钣金10的侧围门洞上端11,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32设置在所述车门钣金20对应所述侧围门洞上端11的位置。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32为几字型结构并且其两端通过螺栓与车门钣金20紧固连接;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31的两端通过螺栓与侧围门洞上端11紧固连接,并且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31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32配合的翻边。
26.如图4、7-8所示,所述下安全支架组件40包括车身侧下安全支架41和车门侧下安全支架42。结合图1-2所示,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41设置在无b柱车身钣金10的侧围门洞下端12,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42设置在所述车门钣金20对应所述侧围门洞下端12的位置。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41为几字型结构并且其两端通过螺栓与无b柱车身钣金10的侧围门洞下端12紧固连接;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42的两端通过螺栓与车门钣金20紧固连接,并且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42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41配合的翻边。
27.本实施例在侧碰最易变形的b柱上下位置的车门和车身上分别安装支架,支架装配到位后,支架相对其它钣金件距离最近。在碰撞发生时,力沿车门上下传递给车门安全支架,车门安全支架和车身安全支架发生碰撞,并将力传递给车身安全支架,再进一步传递到车身上较为坚固的钣金上。通过将力传递给侧围上下端,避免了b柱中间区域车门变形过大,保护乘员的安全。
28.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及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安全支架组件和下安全支架组件;所述上安全支架组件包括车身侧上安全支架和车门侧上安全支架;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设置在无b柱车身钣金的侧围门洞上端,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设置在车门钣金对应所述侧围门洞上端的位置;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为几字型结构并且其两端与车门钣金连接;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的两端与侧围门洞上端连接,并且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配合的翻边;所述下安全支架组件包括车身侧下安全支架和车门侧下安全支架;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设置在无b柱车身钣金的侧围门洞下端,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设置在所述车门钣金对应所述侧围门洞下端的位置;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为几字型结构并且其两端与侧围门洞下端连接;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的两端与车门钣金连接,并且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配合的翻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侧上安全支架的两端通过螺栓与车门钣金紧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上安全支架的两端通过螺栓与侧围门洞上端紧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下安全支架的两端通过螺栓与侧围门洞下端紧固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侧下安全支架的两端通过螺栓与车门钣金紧固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上安全支架组件和下安全支架组件;发生侧碰时,将力传递给侧围上框和门槛,起到缓冲的作用,能减缓车门对乘员舱的入侵。。。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磊 赵丽明 李宁 刘磊 黄曼青 马东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8
技术公布日:20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