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9209发布日期:2022-10-22 08:2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特别是一种在车辆被水淹等情况下能够防止水从空调管道进入车厢内的车辆。


背景技术:

2.近年,在强降雨、大型台风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行驶中的车辆有可能突然被水淹。为了使驾乘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能够安全逃离车厢,有些车辆中设置有强制解除车门锁定机构、强制降下车窗玻璃等的控制机构。
3.然而,车辆中通常都装备有空调装置,当空调装置在外气导入模式下运行时,被水淹的车辆周围的水会进入外气导入口,并经由空调管道从空调出风口进入到车厢内,从而会加速车厢进水,导致车内的驾乘者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离车厢。其结果,即便能够强制解除车门锁定机构等,也难以有效地辅助驾乘者安全逃离车厢。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被水淹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水经由空调管道进入车厢内的车辆。
5.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向车厢内部供给空调风的空调机;检测到所述车厢内部的水位超过规定值时输出浸水信号的浸水检测器;及实施浸水时的控制的控制器,所述空调机具备空调管道;经由切换装置从所述空调管道的上游端分歧出的、与所述车厢外部连通的外气导入口和与所述车厢内部连通的内气导入口;及从所述空调管道的下游端分歧出的、用于向所述车厢内部吹出空调风的多个出风口,所述切换装置能够在使所述外气导入口与所述空调管道连通的同时使所述内气导入口关闭的外气导入位置、和使所述内气导入口与所述空调管道连通的同时使所述外气导入口关闭的内气导入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控制器具备与所述浸水检测器连接的信号接收部;及与所述切换装置连接、当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浸水信号时,向所述切换装置输出使其切换到所述内气导入位置的切换信号的空调控制部。
6.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在被水淹的情况下,由于切换装置切换到使内气导入口与空调管道连通的同时使外气导入口关闭的内气导入位置,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车辆周围的水从外气导入口经由空调管道进入到车厢内,从而能够减慢车厢内的水位上升速度,使驾乘者有充足的时间逃离车厢。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中,较佳为,设置有实施车门的锁定和解锁的车门锁定机构,所述控制器还具备与所述车门锁定机构连接、当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浸水信号时,向所述车门锁定机构输出使其将所述车门解锁的解锁信号的门锁控制部。基于该结构,当车厢内的水位达到规定值时车门被强制解锁,从而能够使车厢内的驾乘者易于逃离车厢。
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中,较佳为,设置有实施车窗玻璃的升降的车窗升降机构,
所述控制器还具备与所述车窗升降机构连接、当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浸水信号时,向所述车窗升降机构输出使其将所述车窗玻璃降下的开窗信号的车窗控制部。基于该结构,当车厢内的水位达到规定值时车窗玻璃被强制降下,从而能够使车厢内的驾乘者易于逃离车厢。
附图说明
9.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厢内部的立体图。
10.图2是表示图1中的车辆所具备的空调机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
11.图3是表示图1中的车辆的驾驶席侧车门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12.图4是表示图3中的驾驶席侧车门上的车窗及车窗升降机构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13.图5是表示图3中的驾驶席侧车门上安装的安全带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14.图6是表示图1中的车辆的控制器与空调机的切换装置、车门锁定机构、车窗升降机构、及安全带装置等的连接关系的方框图。
15.图7是用于说明图6中的控制器在车辆被水淹时所实施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16.图8是表示在两种有效通风面积下车厢内的水位随时间变化的状况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8.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的车厢内部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车辆v具有两个车门,在车厢1的前侧空间(也称驾驶室)内配置有驾驶席3和副驾驶席4,在车厢1的后侧空间内配置有后部座席(未图示)。在驾驶席3的前方,设置有方向盘5、及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6等。在仪表板6上安装有各种计测仪表7。
19.在位于驾驶席3右侧的驾驶席侧车门10r上,设置有用于使车门开闭的驾驶席侧门把手11r、门锁按钮12r、及门锁解除按钮13r。同样,在位于副驾驶席4左侧的副驾驶席侧车门10l上,设置有副驾驶席门把手11l、门锁按钮12l、及门锁解除按钮13l。此外,在驾驶席侧车门10r上设置有用于使驾驶席侧车窗15r开闭(升降)的电动车窗开关17r,在副驾驶席侧车门10l上设置有用于使副驾驶席侧车窗15l开闭的电动车窗开关17l。
20.在仪表板6的车宽方向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空调风的出风口(中央面部出风口)20。在仪表板6的靠近驾驶席侧车门10r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朝着驾驶者吹出空调风的驾驶席面部出风口21r。在仪表板6的靠近副驾驶席侧车门10l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朝着副驾驶席4上的乘坐者吹出空调风的副驾驶席面部出风口21l。
21.另外,在仪表板6的左侧端部付近下部的、与方向盘5的下端高度基本一致的部位,安装有用于检测车辆v是否被水淹的浸水传感器25。该浸水传感器25保持一直由车载电池(未图示)供电的状态。浸水传感器25例如由检测所承受的压力是否超过规定值(被水淹没时的水压值)的压力传感器、或检测位于一对测量用电极之间的电阻是否小于规定值(被水淹没时的电阻值)的传感器构成。在浸水传感器25检测到上述压力或电阻超过规定值时,意味着车厢内的水位已上升到浸水传感器25的安装部位,即,车辆被水淹,从而浸水传感器25发出浸水信号。
22.图2是表示具备中央面部出风口20、驾驶席面部出风口21r、及副驾驶席面部出风
口21l的空调机(air conditioner)30的概要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空调机30具备用于使空调风从上述三个出风口(20、21r、21l)分别吹到车厢1内的空调机构31。
23.空调机构31中,从空调管道33的上游端,经由切换装置39分歧出朝着外侧开口(与车厢1的外部连通)的外气导入口34和朝着车厢1内开口(与车厢1的内部连通)的内气导入口35。
24.位于外气导入口34和内气导入口35的下游侧的切换装置39被构成为,能够在使外气导入口34与空调管道33连通的同时使内气导入口35关闭的外气导入位置(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和使内气导入口35与空调管道33连通的同时使外气导入口34关闭的内气导入位置(如图2中的实线所示)之间切换。
25.在切换装置39的下游侧,配置有鼓风机37。鼓风机37将外气或内气(车厢1内的空气)导入并压缩后送往空调管道33的下游侧。
26.同时,从空调管道33的下游端分歧出中央面部出风口20、驾驶席面部出风口21r、副驾驶席面部出风口21l、腿部出风口41、及后部座席出风口42。
27.在空调管道33内,从鼓风机37至下游侧的区间依次配置有蒸发器45、发热芯46。在发热芯46的上游侧的紧挨着发热芯46的部位,配置有空气混合门47。通过调节空气混合门47的开度,能够使在蒸发器45得到冷却的冷风与被发热芯46加热的温风恰当地混合成具有目标温度的冷风或温风(即,生成空调风)。由此生成的空调风因鼓风机37的运转而被送到空调管道33的下游侧,然后经由中央面部出风口20、驾驶席面部出风口21r等被供给到车厢1内。
28.另外,鼓风机37上连接有鼓风机马达38,该鼓风机马达38通过信号线43与控制器40连接。另外,控制器40通过信号线44与切换装置39连接,并通过信号线49与空气混合门47连接。另外,控制器40与空调开关类48连接。空调开关类48中包括温度设定开关、风量设定开关、外气/内气切换开关等。
29.控制器40由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构成,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内存),能够相应于空调开关类48的设定,通过信号线43将风量信号输出到鼓风机马达38,通过信号线49将温度设定信号输出到空气混合门47,通过信号线44将切换信号输出到切换装置39。
30.当切换装置39根据切换信号切换到外气导入口34侧时,外气导入口34被关闭,从而成为内气导入口35与空调管道33连通的内气导入模式。相反,当切换装置39根据切换信号切换到内气导入口35侧时,内气导入口35被关闭,从而成为外气导入口34与空调管道33连通的外气导入模式。
31.图3是表示驾驶席侧车门10r敞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驾驶席侧车门10r的后端部,设置有门锁装置50。门锁装置50的内部具有未图示的碰锁、解锁手柄、及锁定手柄。碰锁与车辆v的车体上设置的撞块(未图示)相卡扣而将驾驶席侧车门10r束缚在车体上。另外,解锁手柄通过线缆51与驾驶席侧门把手11r连接,当驾驶席侧门把手11r被操作时,线缆51被拉动,从而解锁手柄移动而将撞块与碰锁之间的卡扣解除,使得驾驶席侧车门10r脱离车体的束缚。
32.同时,锁定手柄也可以通过门锁马达52而实现电动操作。即,当门锁按钮12r被操
作后,门锁马达52向正向转动而将锁定手柄置于锁定位置,从而将门锁装置50切换到锁定状态。相反,当锁定解除按钮13被操作后,门锁马达52向反向转动而将锁定手柄置于解锁位置,从而将门锁装置50切换为非锁定状态。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车门锁定机构至少包括上述门锁装置50和门锁马达52。
33.图4是表示驾驶席侧车窗15r及车窗升降机构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驾驶席侧车窗15r的下端被固定在沿车门的横向延伸的主通道60上,在主通道60的上方设置有沿车门的横向延伸的副通道61。呈x字形状的臂部63的主臂63a及副臂63b的下端分别可转动及滑动地安装在主通道60中,主臂63a的上端与车窗调节器65连接,副臂63b的上端可转动及滑动地安装在副通道61中。
34.车窗调节器65具有齿轮部66和车窗马达67。当车窗马达67向正向旋转时,驱动齿轮部66朝着正向转动而使x字状臂部63向上方移动,从而使驾驶席侧车窗15r上升。相反,当车窗马达67向反向旋转时,驱动齿轮部66朝着反向转动而使x字状臂部63向下方移动,从而使驾驶席侧车窗15r下降。车窗马达67由设置在驾驶席侧车门10r上的电动车窗开关17r操控。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车窗升降机构至少包括上述主通道60、副通道61、臂部63、及车窗调节器65。
35.图5是表示设置在驾驶席3上的安全带装置70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安全带装置70采用三点式,通过将安全带71的舌部72插入到带扣73中,驾乘者被束缚而受到保护。在带扣73的内部配置有检测是否有舌部72插入的带扣传感器74,在带扣73的外侧设置有卡扣解除按钮75。
36.带扣传感器74检测到有舌部72插入带扣73中时,输出安全带使用信号。卡扣解除按钮75用于供驾乘者进行解除舌部72与带扣73之间的卡扣的操作。
37.另外,在驾驶席3的座垫内部,设置有检测驾驶者对座垫施加的体重的压力传感器76。同样,副驾驶席4的结构也与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
38.图6是表示车辆v的控制器40与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方框图。控制器40为了实施空调控制,如图2所示那样与鼓风机马达38、空气混合门47、及切换装置39连接,图6中省略了控制器40与这些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示。
39.同时,控制器40为了实施驾驶席侧车门10r和副驾驶席侧车门10l的锁定或解锁控制,分别经由信号线90~95与驾驶席3用的门锁按钮12r、门锁解除按钮13r、门锁马达52;及副驾驶席4用的门锁按钮12l、门锁解除按钮13l、门锁马达52连接。
40.另外,控制器40为了实施驾驶席侧车窗15r和副驾驶席侧车窗15l的升降控制,而分别经由信号线96、97与驾驶席3用的车窗马达67、及副驾驶席4用的车窗马达67连接。
41.另外,控制器40还分别经由信号线98~101,与检测是否有驾乘者就坐的驾驶席3侧的压力传感器76、副驾驶席4侧的压力传感器76、驾驶席3侧的带扣传感器74、副驾驶席4侧的带扣传感器74连接。
42.另外,控制器40还经由信号线102与浸水传感器25连接,经由信号线103与配置在仪表板6前表面上的扬声器82连接。
43.另外,虽未图示,但控制器40包括与浸水检测器25连接的信号接收部、与切换装置39连接的空调控制部、与车门锁定机构中的门锁马达52连接的门锁控制部、及与车窗升降机构中的车窗马达67连接的车窗控制部。
44.图7是用于说明车辆v被水淹时控制器40所实施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步骤s1中,如果信号接收部从浸水传感器25经由信号线102接收到浸水信号,即,车厢1内的水位已超过浸水传感器25的安装位置的高度,则进入步骤s2;如果信号接收部未接收到的浸水信号,则结束处理。
45.在步骤s2中,如果空调机30处于外气导入模式(切换装置39位于使外气导入口34开通、使内气导入口35关闭的外气导入位置),则进入步骤s3;如果空调机30处于内气导入模式(切换装置39位于使外气导入口34关闭、使内气导入口35开通的内气导入位置),则进入步骤s4。
46.在步骤s3中,空调控制部通过信号线44向切换装置39输出强制切换信号,使其切换到内气导入位置(使外气导入口34关闭、使内气导入口35与空调管道33连通的位置)。切换之后,空调管道33与外部的连接被阻断,车厢1内部通过内气导入口35与空调管道33连通。即,车厢1内的空气经由内气导入口35及空调管道33从各出风口(20、21r、21l)流往车厢1内部地循环,这样,车辆v外的水不会经由外气导入口34进入到空调管道33内,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水通过各出风口(20、21r、21l)进入到车厢1内。在此状况下,进入步骤s4。
47.在步骤s4中,向扬声器82输出信号,使其播放让车厢1内的驾乘者逃离车厢的诱导声音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5。
48.在步骤s5中,根据压力传感器76的压力信号及安全带装置70的带扣传感器74的安全带使用信号,判断哪个坐席上有人。例如,在仅是驾驶席3上有驾驶者就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
49.在步骤s6中,门锁控制部向驾驶席侧车门10r的门锁马达52输出反向驱动信号(解锁信号),使驾驶席侧车门10r强制解锁,然后进入步骤s7。
50.在步骤s7中,车窗控制部向驾驶席侧车窗15r的车窗马达67输出反向驱动信号(开窗信号),使驾驶席侧车窗15r强制降下,然后结束处理。
51.如此,本实施方式中,当车辆v被水淹,周围的水进入车厢1内且水位超过浸水传感器25的安装位置的高度时,控制器40会根据来自浸水传感器25的浸水信号进行控制,将切换装置39切换到使外气导入口34关闭、使内气导入口35与空调管道33连通的位置。其结果,能够有效地防止车辆v周围的水从外气导入口34经由空调管道33进入空调机30内然后从各出风口(20、21r、21l)进入车厢1内的情况发生。因而,能够减慢车厢1内的水位上升速度,使车厢1内的驾乘者有充足的时间逃离车厢。
52.图8是在两种有效通风面积(外气进入车厢1内的有效通风面积)下车厢1内的水位(车体的门槛保护条下端至水面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状况的曲线图。如图8所示,与有效通风面积较大(33.9cm2)时相比,有效通风面积较小(18.6cm 2)时到达同一水位所需的时间大幅延长(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因而,通过将外气导入口34关闭而使有效通风面积减小,能够有效地减慢车厢1内的水位上升速度,从而能给车厢1内的驾乘者提供更长的逃离时间。
53.另外,外气导入口34被关闭的同时,例如在驾驶者就坐在驾驶席3上并佩戴了安全带71的情况下,驾驶席侧车门10r被强制解锁、驾驶席侧车窗15r被强制降下,从而驾乘者能够从容地从解锁后的驾驶席侧车门10r或敞开的驾驶席侧车窗15r容易地逃离车厢。
54.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浸水传感器25除了可由检测压力是否超过规定值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电阻值是否小于
规定值的传感器构成,例如还可以由基于静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车辆是否被水淹的传感器等构其它传感器构成。
55.另外,浸水传感器25的安装高度不局限于与驾驶席侧门把手11r下端的高度一致同,例如也可以与车辆的发动机的顶面等的高度一致。另外,对浸水传感器25的安装个数也没有限定,考虑到车辆v被水淹时有可能会倾斜,可以在车厢1的前部及后部分别安装浸水传感器25。
56.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两个车门的车辆v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具有四个车门的车辆、及后部有车门的五车门车辆等。
57.另外,为了辅助驾乘者逃离车厢1,实施了使驾驶席侧车门10r及副驾驶席侧车门10l强制解锁、及使驾驶席侧车窗15r及副驾驶席侧车窗15l强制降下的控制,但也可以只实施二者之一,或者还可以进一步实施使安全带装置70的强制解扣的控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