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侧围饰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0060发布日期:2023-01-31 22:5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侧围饰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侧围饰条。


背景技术:

2.汽车后侧围饰条,安装在汽车后门上方,随着轿车规划及其发展趋势,前后侧围的造型更扁平、流线更平缓。为了适应整车饰条造型流线更顺畅美观,对大斜度、尖角造型的不锈钢饰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小角度造型的一体制造成熟案例。
3.现有的扁平、大斜度、尖角造型不锈钢,其尖锐角处,大多采用拼接的方式构成,整体饰条会有拼接色差以及间隙的问题,不仅美观度差,而且结构强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无色差、无拼缝,美观度高,且强度高的汽车后侧围饰条。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汽车后侧围饰条,包括有:
6.主板,所述主板包括有相邻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且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15度;
7.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连于所述第一边缘上,所述第二翻边连于所述第二边缘上,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之间通过圆角连接,所述圆角的半径小于等于3毫米。
8.进一步地,所述圆角的半径小于等于2毫米。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均由翻折而成,且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均向所述主板的同一侧翻折。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呈直板设置,所述第二翻边相对于所述第一翻边呈斜板设置;
11.其中,所述第二翻边包括相连的窄板段和宽板段,所述窄板段远离所述宽板段的一端与所述圆角相连。
12.进一步地,所述窄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翻折的角度小于所述宽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翻折的角度。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的翻折角度大于等于90度,所述窄板段的翻折角度处于90度至120度之间,所述宽板段的翻折角度大于等于120度。
14.进一步地,所述主板还包括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边缘、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依次首尾相连;
15.所述第三边缘上翻折形成有第三翻边,所述第四边缘上翻折形成有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所述第四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均向所述主板的同一侧翻折。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连接处,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三翻边
的连接处,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的连接处均设有一缺口。
17.进一步地,所述主板、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的厚度均小于等于0.5毫米。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中,主板上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夹角小于等于15度,后侧围饰条整体呈扁平、尖角状设置,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分别为沿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翻折而成的,所以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的夹角也小于等于15度,且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之间通过r半径小于等于3毫米(最优小于等于2毫米)的圆角进行过渡连接,实现了尖锐角度造型两侧翻折成型,防止汽车后侧围饰条因为拼接成型而出现有色差及间隙的问题。其中,第二翻边包括相连的窄板段和宽板段,分两次弯折形成第二翻边的翻折成型,先弯折大约九十度,后弯折大约三十度,防止折裂,保证第二翻边的弯折质量。
20.本实用新型中,在主板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上分别翻折形成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保证后侧围饰条的整体结构强度。并在每相邻的两条翻边之间开设缺口,在翻折过程中,保证材料的顺利流动,以免弯折时发生起皱或者拉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侧围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中:
27.1、主板;11、第一边缘;12、第二边缘;13、第三边缘;14、第四边缘;
28.2、第一翻边;23、圆角;
29.3、第二翻边;31、窄板段;32、宽板段;
30.4、第三翻边;
31.5、第四翻边;50、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车后侧围饰条,主要包括:主板1和依次连接在主板1四周、且首尾相连的第一翻边2、第二翻边3、第三翻边4和第四翻边5,所述主板1、所述第一翻边2、所述第二翻边3、所述第三翻边4和所述第四翻边5的厚度均小于等于0.5毫米,即通过0.5毫米左右的钢板即可将本实施例的汽车后侧围饰条弯折成型。
38.所述主板1包括有相邻的第一边缘11和第二边缘12,且所述第一边缘11和所述第二边缘12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15度。所述第一翻边2连于所述第一边缘11上,所述第二翻边3连于所述第二边缘12上,且所述第一翻边2与所述第二翻边3之间通过圆角23连接,所述圆角23的半径小于等于3毫米,具体地,还可以实现更小圆角23的弯折,比如圆角23的半径小于等于2毫米。其中,第一翻边2、第二翻边3、第三翻边4和第四翻边5均向主板1的同一侧翻折而成,主板1周圈的四条翻边,可保证后侧围饰条的整体结构强度。
39.本实施例的汽车后侧围饰条:主板1上第一边缘11和第二边缘12的夹角小于等于15度,后侧围饰条整体呈扁平、尖角状设置,第一翻边2和第二翻边3分别为沿第一边缘11和第二边缘12翻折而成的,所以第一翻边2和第二翻边3的夹角也小于等于15度,且第一翻边2和第二翻边3之间通过r半径小于等于2毫米的圆角23进行过渡连接,实现了尖锐角度造型两侧翻折成型,防止汽车后侧围饰条因为拼接成型而出现有色差及间隙的问题。
40.其中,所述第一翻边2呈直板设置,所述第二翻边3相对于所述第一翻边2呈斜板设置,第一翻边2和第二翻边3分别沿着第一边缘11和第二边缘12设置,故第一翻边2和第二翻边3的夹角也小于等于十五度;所述第二翻边3包括相连的窄板段31和宽板段32,所述窄板段31远离所述宽板段32的一端与所述圆角23相连。且所述窄板段31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12翻折的角度小于所述宽板段32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12翻折的角度。具体地为,所述第一翻边2的翻折角度大致为90度,所述窄板段31的翻折角度处于90度至120度之间,所述宽板段32的翻折角度大致为120度。第二翻边3分成相连的窄板段31和宽板段32,第二翻边3分两次弯折成型,先弯折大约九十度,后弯折大约三十度,防止发生折裂的情况,保证第二翻边3的弯折质量。
41.如图3-图5所示,主板1的四周分别设置了首尾相连的第一边缘11、第二边缘12、第三边缘13和第四边缘14,在第一边缘11上翻折形成所述第一翻边2,在第二边缘12上翻折形成所述第二翻边3,在所述第三边缘13上翻折形成所述第三翻边4,在所述第四边缘14上翻折形成所述第四翻边5,所述第三翻边4、所述第四翻边5、所述第一翻边2和所述第二翻边3均向所述主板1的同一侧翻折,主板1四周的翻边可以使得汽车后侧围饰条的整体强度加强,避免长条状的汽车后侧围饰条发生弯折或者形变的情况。其中,所述第一翻边2与所述
第二翻边3连接处,所述第二翻边3与所述第三翻边4的连接处,所述第三翻边4和所述第四翻边5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四翻边5与所述第一翻边2的连接处均设有一缺口50。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每相邻的两条翻边之间开设缺口50,在翻折过程中,保证材料有地方可以顺利流动,不会出现材料堆叠的情况,可避免弯折时发生起皱或者拉伤的情况。
42.本方案中,本汽车后侧围饰条实现了小角度、小尖角的弯折,后侧围饰条整体成型后无色差、无拼缝、美观度高,结构强度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