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7439发布日期:2023-04-20 04:3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囊,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1、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上的一种辅助保护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当传感器探测到相关的碰撞信号后,通过控制单元判断是否点爆气囊,待收到点爆信号后,气体发生器在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对气袋充气,气囊形成一个缓冲垫,保护乘员避免碰撞到车内硬质零部件造成的伤害。

2、申请号为cn202011190138.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包括:安装在汽车顶棚内且位于副驾驶座椅上方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汽车顶棚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汽车车顶之间形成有一气袋膨胀导向通道;折叠安装在汽车顶棚与汽车车顶之间且位于所述气袋膨胀导向通道内的气袋;以及安装在汽车顶棚与汽车车顶之间的用于向所述气袋充气的气体发生器。当发生碰撞时,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触发而使得所述气袋充气展开,所述气袋沿着所述气袋膨胀导向通道向前展开,其前部与前挡风玻璃进行接触,其底部与仪表台进行接触,其后部与副驾驶乘员的头颈胸位置进行接触。该气囊容易出现气袋最远端冲向成员面部的情况,可能造成潜在的较大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气囊,以解决现有气囊容易出现气囊最远端冲向成员面部的情况,可能造成潜在的较大伤害的问题。

2、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小主片,还包括气袋大主片、拉带和导流隔热片,其中,

3、所述气袋大主片和所述气袋小主片缝纫连接,形成气囊的包型;

4、所述导流隔热片设置在所述气袋大主片内部的中部位置处;

5、所述拉带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和限位段,所述第一固定段设置在所述气袋大主片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段设置在所述气袋大主片的另一侧,所述限位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段和所述第二固定段之间,所述限位段的长度小于气袋大主片内部的宽度。

6、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段的两侧设有拉带加强片,所述第一固定段与两个所述拉带加强片通过共同的缝纫线缝纫在所述气袋大主片的内部。

7、可选的,所述导流隔热片与所述第二固定段之间设有隔热加强片。

8、可选的,所述导流隔热片、所述第二固定段和所述隔热加强片通过共同的缝纫线缝纫在所述气袋大主片的内部。

9、可选的,所述气袋大主片的外部缝纫有外包片,所述外包片用于所述气袋大主片折叠后并在放入装配盒之前进行包裹防松散。

10、本气囊接收到点火指令,气体发生器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对气袋小主片和气袋大主片进行充气,气体发生器出气口温度较高,需要进行引流,并进行隔热,通过导流隔热片实现引流和隔热的功能,在充气过程中,通过拉带的限位作用,使得气囊展开时包型延伸长度限制在最大包型边界以内,避免了击打到乘员面部的风险。

11、由上述可知,本安全气囊通过拉带的设计,使得气囊在展开时,气囊最远端延伸长度限制在最大包型边界以内,避免了击打到乘员面部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小主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袋大主片、拉带和导流隔热片,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段的两侧设有拉带加强片,所述第一固定段与两个所述拉带加强片通过共同的缝纫线缝纫在所述气袋大主片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隔热片与所述第二固定段之间设有隔热加强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隔热片、所述第二固定段和所述隔热加强片通过共同的缝纫线缝纫在所述气袋大主片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大主片的外部缝纫有外包片,所述外包片用于所述气袋大主片折叠后并在放入装配盒之前进行包裹防松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气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小主片,还包括气袋大主片、拉带和导流隔热片,其中,气袋大主片和气袋小主片缝纫连接,形成气囊的包型;导流隔热片设置在气袋大主片内部的中部位置处;拉带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和限位段,第一固定段设置在气袋大主片内部的一侧,第二固定段设置在气袋大主片的另一侧,限位段设置在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之间,限位段的长度小于气袋大主片内部的宽度。本安全气囊通过拉带的设计,使得气囊在展开时,气囊最远端延伸长度限制在最大包型边界以内,避免了击打到乘员面部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刘磊,王浩,杨黎黎,杨仕灯,姜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