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9878发布日期:2022-12-31 11:50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落水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


背景技术:

2.车辆在落入水中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容易快速沉入水底,这给救援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救援难度。现有技术中,具有车辆入水救援的设备多是在车辆的后备箱配有防沉装置或在车体周侧设置气囊等,当车辆沉入到水中时,需要驾驶人员手动启动紧急按钮以实现对防沉装置中的气囊充气,充气过程中还要伴随车辆后备箱的打开等过程,该种技术手段导致被困人员错失最佳的逃生时机,且很难在第一时间减缓车辆下沉。因此,急需设计一款车辆落水缓沉系统,能够减缓车辆落水后的下沉速度,为车内人员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同时降低了救援难度。
3.经检索,有关车辆防沉技术已有专利文献公开,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5584446a,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汽车暴雨防沉安全装置,揭示了位于车体周侧安装气囊的结构,从而实现车辆在落水后的防沉降效果,但该技术方案无法实现第一时间及时打开气囊的效果,同时,其气囊的布置位置存在不合理,不仅占用车辆空间,并且存在车辆落水后漂浮不稳定的问题。
4.又如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为:2021222517468,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车辆落水逃生装置及车辆,提供的车辆落水逃生装置包括:气囊、气体发生器、检测单元和控制器,气囊设置于车身;气体发生器与气囊连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辆是否落水;控制器分别与气体发生器和所述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发送的检测信号控制气体发生器。该申请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辆落水逃生装置。通过检测单元检测车辆是否落水,当检测到车辆落水时,检测单元将检测到的车辆落水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向气囊中充气,充气后的气囊能够将车辆托在水面上,延缓了车辆下沉的过程。
5.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拟提供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能够减缓车辆落水后的下沉速度,为车内人员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同时降低了救援难度,增加了逃生的时间和生还几率。
8.2.技术方案
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包括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顶部为车顶,包括:
11.多个触发器,多个所述触发器被配置于车辆本体的周壁,该触发器用于监测车辆
本体的入水信号;
12.容置部,所述容置部置于车顶,并形成有一容置腔,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进气端口与气泵相连,所述气泵置于车辆本体内部;
13.其中,每个所述触发器均与所述气泵电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触发器分别布置于车辆本体的车门两侧以及车辆本体的前保险杠区域和后保险杠区域两侧,且所述触发器为浮球开关。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容置部沿车顶的边缘位置环饶布置,所述容置部的外缘轮廓与车顶的外缘轮廓相适配。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容置腔的顶部设置有一层或多层可撕裂的防护膜,所述防护膜用于将容置腔顶部开口处封闭。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车辆本体的驾驶室内设有手动充气开关,且所述手动充气开关与气泵电连接。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每个所述触发器与手动充气开关之间采用并联电路连接。
1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每个所述触发器与手动充气开关相互并联后并入中间继电器与微动开关之间的回路。
2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微动开关选用压力微动开关,且微动开关为常闭状态。
21.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气囊为橡胶材质。
22.3.有益效果
23.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在车辆落水后第一时间打开气囊,从而减缓车辆入水后下沉速度,从而为逃生和营救争取到宝贵时间,同时气囊位于车顶,还能够作为有效的识别物,便于搜救人员找寻落水点。
25.(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容置部于车辆本体在车身整体性上为连贯的,即,为了降低车辆在安装气囊后由于风阻等不稳定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需要采用容置部将气囊包裹覆盖住,在气囊未充气使用状态下,不仅能够对气囊起到有效防护作用,同时容置部的结构与车顶相适配,不仅不影响车体的整体外观度,同时还能保证车辆整体的稳定性。
26.(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车辆本体的周壁安装多个触发器,能够在车辆以任意角度落水后均可监测到落水信号,从而第一时间通过触发器使得气泵向气囊中充气,在车辆入水下沉过程中能为车内人员争取到更多的逃生时间。
27.(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气囊为橡胶材质,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该气囊的使用效果,可以将气囊采用鲜明的颜色,能够使得车辆在落入水后通过气囊的标识性颜色快速识别到落水点,从而有效的提高救援效率。
28.(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容置部内的气囊底部都布置有强力纽扣将气囊与容置部连接在一起,承受住气囊产生的向上拉力,避免气囊与车辆相分离,保证气囊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的顶部俯视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33.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34.100、容置部;101、气囊;102、防护膜;103、容置腔;200、车辆本体;201、车顶;300、触发器;301、手动充气开关;400、气泵;410、中间继电器;420、微动开关;430、中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37.实施例1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辆落水缓沉系统,包括车辆本体200,所述车辆本体200顶部为车顶201,还包括:
39.多个触发器300,多个所述触发器300被配置于车辆本体200的周壁,该触发器300用于监测车辆本体200的入水信号;本实施例中车辆本体200的周壁安装多个触发器300,能够在车辆以任意角度落水后均可监测到落水信号,从而第一时间通过触发器300使得气泵400向气囊101中充气,在车辆入水下沉过程中能为车内人员争取到更多的逃生时间。
40.容置部100,所述容置部100置于车顶201,并形成有一容置腔103,于所述容置腔103内设置有气囊101,所述气囊101的进气端口与气泵400相连,所述气泵400置于车辆本体200内部;将气囊101布置于车顶201,能够有效减缓车辆在水中的下沉速率。本实施例中容置部100于车辆本体200在车身整体性上为连贯的,即,为了降低车辆在安装气囊101后由于风阻等不稳定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需要采用容置部100将气囊101包裹覆盖住,在气囊101未充气使用状态下,不仅能够对气囊101起到有效防护作用,同时容置部100的结构与车顶201相适配,不仅不影响车体的整体外观度,同时还能保证车辆整体的稳定性。
41.其中,每个所述触发器300均与所述气泵400电连接,当触发器300发出信号后能够第一时间反馈至气泵400,从而气泵400得以迅速释放气体至气囊101中,将气囊101充满。本实施例的车辆落水缓沉系统用于在车辆落水后第一时间打开气囊101,从而减缓车辆入水后下沉速度,从而为逃生和营救争取到宝贵时间,同时气囊101位于车顶201,还能够作为有效的识别物,便于搜救人员找寻落水点。
4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触发器300分别布置于车辆本体200的车门两侧以及车辆本体200的前保险杠区域和后保险杠区域两侧,且所述触发器300为浮球开关。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触发器300选择是塑料pp浮球开关,具有防水和防雪功能,必须是车辆入水后与水接触产生水浮力后才能触发,因此在下雨、下雪天不会出现误触发的情况。同时气泵400采用车载充电式充气泵,大约4到5秒即可将气囊101充满气。当车辆上的任意一个触发器300被触发,也就意味着车辆已经落水;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辆落水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姿态落水,这也就意味着车辆的任意部位都有被监测的需求,因此,将触发器设置在车辆本体200的车门两侧以及车辆本体200的前保险杠区域和后保险杠区域两侧,能够有效覆盖车辆落水后的监测范围,保证对车辆的全面监测。
43.本实施例中容置部100沿车顶201的边缘位置环饶布置,所述容置部100的外缘轮廓与车顶201的外缘轮廓相适配。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容置部100沿着车顶201两侧边壁进行布置,固定形式可以参照一般汽车顶部行李架的固定模式。由于容置部100在汽车落水后,因为气囊101的产生的浮力作用,会向上产生一个拉力,因此本实施例中不采用一般的胶粘固定模式,而是通过螺栓或者螺柱与汽车钣金直接连接,在连接点可以卡接盖板,并做密封处理,以防止漏水。对于有车顶201行李架安装轨道的车辆,那么容置部100可以通过卡扣直接固定在行李架安装轨道上。
44.所述容置腔103的顶部设置有一层或多层可撕裂的防护膜102,所述防护膜102用于将容置腔103顶部开口处封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03在气囊101未打开状态下处于封闭状态,当气囊101充气并展开后,容置腔103的上部的防护膜102便可在气囊101的压迫下撕裂,从而释放气囊101,此时容置腔103与外部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该防护摸102可以采用能够被气囊101充气顶起后而撕裂的材质,例如软质工程塑料、金属膜等。
45.本实施例中车辆本体200的驾驶室内设有手动充气开关301,且所述手动充气开关301与气泵400电连接,可人手按压手动充气开关301实现对气囊101的主动充气,多一重保障。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触发器300与手动充气开关301之间采用并联电路连接,只要任何一个触发器300入水引发触动,即能够实现对气囊101的自动充气。每个所述触发器300与手动充气开关301相互并联后并入中间继电器410与微动开关420之间的回路。
46.本实施例中在电路中安装中间继电器410能够对气囊101的充气电路实现有效保护,由于充气泵400的启动电流较高,如果没有中间继电器410,直接用浮球开关控制电路开合,那么浮球开关瞬间通过的电流就比较大,浮球开关在闭合瞬间会产生电火花,容易造成浮球开关的损坏。安装中间继电器410后,当浮球开关闭合时,中间继电器410的回路被率先接通,中间继电器410控制闭合电路的中继开关430,启动充气泵400,避免了浮球开关或者手动开关301在启动充气泵400的瞬间被大的电流冲击,能够有效保护浮球开关和手动开关301不受损坏。
47.本实施例中微动开关420选用压力微动开关,能够根据气囊101充满气状态下的压力值设定压力微动开关的动作压力范围;本实施例中电路上的压力微动开关处于常闭状态。假设气囊101充气饱满的情况下,气囊101气体压力是1mpa,通过压力微动开关设定压力动作值是1mpa;当气泵充气,气囊101压力达到1mpa时,整个气囊101处于完全饱满的情况,致使压力微动开关动作,使得常闭触点断开,即可实现了气囊101充满气即停止电泵400继续工作,以免将气囊101撑破。
48.本实施例中气囊101为橡胶材质,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该气囊101的使用效果,可以将气囊101采用鲜明的颜色,例如橘黄色或绿色等亮色,通过此种设置,可以使得车辆在落入水后通过气囊101的标识性颜色快速识别到落水点,从而有效的提高救援效率。本实施例中气囊101在水中,因为浮力的作用会对落水汽车产生一个向上的拉力,容置部100内的气囊101底部都布置有强力纽扣将气囊101与容置部100连接在一起,承受住气囊100产生的向上拉力,避免气囊101与车辆相分离,保证气囊101安装的稳定性。
49.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