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6914发布日期:2023-01-07 02:1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安全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乘车安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交通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在欧美国家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已达90%以上,在美国、德国更是达到了95%。儿童安全座椅是儿童乘车时非常重要的物品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若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孩子遭受致命伤害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由此可见,使用儿童安全坐椅,是全世界公认的儿童乘车时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儿童交通事故的死亡率。
3.在炎热的夏天,太阳会照射进车内,为了避免乘坐在车上的儿童受到阳光的直射,目前很多儿童安全座椅上都装有遮阳篷,遮阳篷可以打开或者折叠,当有阳光直射时,家长根据需要为孩子打开遮阳篷。为了让座椅内的孩子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活动空间,遮阳篷通常设置在座椅靠背壳体的上部,将遮阳篷折叠后,折叠后的遮阳篷依旧在壳体外部,无法收纳进靠背壳体,这使得儿童安全座椅占用了额外的空间,且遮阳篷长期暴露在外面,容易沾染污渍变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遮阳篷无法收纳进座椅的壳体内,导致占用额外空间且容易沾染污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该安全座椅的遮阳篷能够很好的被收纳、使用方便。
5.本公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包括靠背壳体和撑杆,所述撑杆和所述靠背壳体之间设置有遮挡件,所述靠背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面向儿童设置,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背面,所述撑杆设置在所述靠背壳体上方,所述撑杆的两端和第一壳体铰接,所述撑杆和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片,所述遮挡件的一端设置在撑杆和第一连接片之间,所述遮挡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当所述遮挡件折叠后,所述撑杆和所述第一壳体贴合。
6.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遮挡件的一端设置在撑杆和第一连接片之间,遮挡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当遮挡件折叠后,撑杆和第一壳体贴合,如此一来就能实现将遮挡件收纳进壳体内,使得遮阳篷能够很好的被收纳,遮挡件收纳后不会占用额外空间,也避免遮挡件在不用时受到污渍的污染。
7.进一步的,所述遮挡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将所述遮挡件支撑起来,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和所述第一壳体铰接,支撑架将遮挡件支撑起来以后,空间较大,同时,支撑架也能够引导遮挡件向内折叠。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设置有内凹,折叠后的遮挡件被收纳在撑杆和内凹形成的腔体内。
9.进一步的,所述撑杆和所述第一连接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机构,所述撑杆和第一连接片卡接,所述撑杆和所述第一连接片卡接后,所述遮挡件通过第一卡接机构设置在所述撑杆和所述第一连接片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撑杆上的多个第一凸起和/或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片上的多个第二凹槽和/或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凸起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凹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凸起配合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接后,所述遮挡件通过第二卡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多个第三凸起和/或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卡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多个第四凹槽和/或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凹槽一一相对应,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凸起一一对应,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凹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凸起配合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遮挡件用于遮挡太阳,所述遮挡件材质为牛津布料或涤纶布料或锦纶布料。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用于收纳座椅说明书。
15.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收纳盖和收纳腔,所述收纳盖和收纳腔活动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盖的一侧和所述收纳腔铰接,所述收纳盖的另一侧和所述收纳腔卡接。
17.进一步的,所述收纳腔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收纳盖上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接件配合连接。
附图说明
1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19.图1是本公开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2是本公开撑杆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3是本公开撑杆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4是本公开撑杆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3.图5是本公开第一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公开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公开图6a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8是本公开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公开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8.图10是本公开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9.图11是本公开收纳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本公开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31.图13是本公开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撑杆;2、第一连接片;3、第一凸起;4、第二凹槽;5、第四凹槽;6、收纳腔;7、内凹;8、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清楚、完整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别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6.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本公开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如图1和图13所示,一种儿童用的安全座椅,包括靠背壳体和撑杆1,撑杆1设置在靠背壳体上方,撑杆1的形状和靠背壳体的形状吻合,撑杆1和靠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遮挡太阳的遮挡件,具体的,遮挡件材质为牛津布料或涤纶布料或锦纶布料。靠背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撑杆1的两端和第一壳体铰接,撑杆1可绕铰接轴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撑杆1和靠背壳体之间设置有阻尼机构,具体的,阻尼机构设置在撑杆1两端和第一壳体铰接处,阻尼机构可增加撑杆1和靠背壳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撑杆1在绕铰接轴转动时平稳顺畅,并且可以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撑杆1的定位,也使得撑杆1在遮挡件展开和折叠后能够平稳的定位,不会出现晃动。撑杆1和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片2,遮挡件的一端设置在撑杆1和第一连接片2之间,遮挡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具体的,撑杆1和第一连接片2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机构,撑杆1和第一连接片2卡接,撑杆1和第一连接片2卡接后,遮挡件通过第一卡接机构设置在撑杆1和所述第一连接片2之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机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接后,遮挡件通过第二卡接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38.遮挡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架8,作为优选,这里将支撑架8设置为三个,支撑架8为拱形结构,支撑架8的两端和第一壳体铰接,支撑架8用于将遮挡件支撑起来,使遮挡件形成较大的空间。这里的遮挡件为遮挡篷,通常支撑架8与篷布的连接是通过布片与篷布缝合形成的通道进行连接,该通道的尺寸大于支撑架8横截面的尺寸,如此的设置使得支撑架8在通道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遮挡篷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更加顺畅,不容易被支撑架8顶住而造成较大的阻力,使用感受和体验感更好。此外,在遮挡篷收纳的时候,支撑架8可以引导篷布向内折叠,使折叠过程更加顺畅。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撑杆上的多个第一凸起3和设置在第一连接片2上的多个第二凹槽4,第一凸起3的数量和第二凹槽4的数量相对应,第一凸起3和第二凹槽4配合连接。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撑杆1上的多个第一凹槽和设置在第一连接片2上的多个第二凸起,第一凹槽的数量和第二凸起的数量相对应,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配合连接。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撑杆1上的多个第一凸起3和第一凹槽,第一卡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片2上的多个第二凹槽4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3的数量和第二凹槽4的数量相对应,第一凹槽的数量和第二凸起的数量相对应,第一凸起3和第二凹槽4配合连接,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配合连接。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多个第三凸起和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多个第四凹槽5,第三凸起的数量和第四凹槽5的数量相对应,第三凸起和第四凹槽5配合连接。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多个第三凹槽和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多个第四凸起,第三凹槽的数量和第四凸起的数量相对应,第三凹槽和第四凸起配合连接。
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多个第三凸起和第三凹槽,第二卡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多个第四凹槽和第四凸起,第三凸起的数量和第四凹槽5的数量相对应,第三凹槽的数量和第四凸起的数量相对应,第三凸起和第四凹槽5配合连接,第三凹槽和第四凸起配合连接。
4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的上方设置有拱形结构的内凹7,内凹7的形状和撑杆1的形状相对应,向靠背壳体的方向转动撑杆1,遮挡件被折叠,折叠后的遮挡件被收纳在撑杆1和内凹7组成的腔体内,此时撑杆1上缘和第一壳体上缘贴合。当遮挡件需要撑开挡太阳时,将撑杆1向远离靠背壳体方向转动,遮挡件撑开,当需要将遮挡件折叠收纳时,将撑杆1向靠背壳体方向转动,遮挡件被收纳在撑杆1和内凹7之间,此时撑杆1上缘和第一壳体上缘贴合,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且操作方便,在不需要使用遮挡件的时候将其收纳进撑杆内,也能防止遮挡件长期暴露在外部引起老化。
46.为了使安全座椅更加功能化,安全座椅上设置有降温机构,用于给安全座椅降温,安全座椅的安装、降温机构的使用及其他零部件的安装与使用等需要说明的指导才能完成,为了使说明书更好的收纳在座椅上方便随时取用,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收纳座椅说明书收纳机构,收纳机构包括收纳盖和收纳腔6,收纳盖和收纳腔6活动连接。具体的,收纳盖的下部设置有铰接腿,收纳盖和收纳腔6的下部铰接,需要注意的是,铰接腿也可设置在收纳盖的上部,收纳盖与收纳腔的铰接位置也相应变化,这里对铰接腿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
47.收纳腔6上部设置有卡槽,收纳盖上设置有卡接件,卡槽和卡接件配合连接,收纳盖上端和收纳腔6上端卡接,通过按压收纳盖上端来控制收纳盖的打开或关闭,操作方便,收纳腔6直接开设在第二壳体上,节约了使用空间。可以体会的是,卡接件可以是卡接凸块,也可以是按压开关,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48.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
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