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座椅长滑轨用消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7246发布日期:2022-11-25 21:0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座椅长滑轨用消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座椅长滑轨用消隙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猛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汽车质量和舒适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优越的座椅设计能够为乘客带来舒适的乘坐体验,而不同类型的车辆对座椅的要求各有不同,对于一些空间较小且对舒适度要求不高的家用小车来说,大多采用前排两个能够前后移动且可调节椅背角度的座椅以及后排为固定结构的座椅;而对于一些空间较大且对舒适度要求较高的商务用车来说,则会具备靠背调节、前后移动、竖向升降乃至座椅转动功能等功能,以便于乘员进入和舒适乘坐;而随着如今汽车产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车辆座椅的前后运动距离的要求越来越高,即要求车辆座椅前后移动距离更长,从而让车内空间更加灵活多变,便于乘客活动,由此大大提升用户舒适度和空间利用率,因而这种原本只存在于一些大型豪华商务车辆的能够长距离前后移动的车辆座椅以及长滑轨结构也越发成为当前智能汽车研发要关注的重点。
3.随着科技的进步,车辆座椅前后调节的方式也从手动滑动逐渐向电动滑动普及;现有的电动式车辆座椅长滑轨通常包括有上滑轨、下滑轨与驱动机构,上滑轨上连接有与车辆座椅骨架固定的滑座,上滑轨包裹于下滑轨中且能相对下滑轨滑动,而下滑轨道固定于车身地板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上滑轨进行前后运动带动滑座与座椅一并运动;但是在这种长滑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上滑轨与下滑轨之间存在间隙,在上滑轨运行或锁止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异响,同时无法保证滑动的顺畅性而会出现颠簸窜动的情况,而现有技术也会采用单独的与解锁联动的塑料件进行消除间隙的方法,但是在解锁时联动的塑料件通常会向内收缩,使得滑动时内部部件会有异响也无法确保运行的平稳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塑料件会变形和磨损,因而仍存在上述间隙带来的问题。
4.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汽车座椅用长滑轨的消隙装置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技术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可靠耐用、便于安装,有助于在下轨与上滑轨之间设置通过弹性件实现调整滚轮始终保持向上翻转的趋势从而将下轨与上滑轨之间的间隙可靠稳定消除,并实现上滑轨的平稳移动由此提升乘客乘坐舒适性的车辆座椅长滑轨用消隙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车辆座椅长滑轨用消隙装置,该车辆座椅长滑轨包括有一对下轨,该对下轨开口向上并具有下轨内腔,在该下轨内腔内固定设置有一传动螺杆;一对上滑轨,分别设置在两个下轨内腔之中,且该对上滑轨均与各自所对应
的下轨滑动配合;一驱动机构,设置在两个上滑轨之间并能够实现上滑轨的整体运动;四个滑动座,均与车辆座椅座框固定连接并以两两为一组的形式分别连接在上滑轨的两端端部位置处,且四个所述滑动座均与下轨实现滑动配合,而两根所述传动螺杆均穿过各自所对应的滑动座并与其实现传动连接;特点是:所述消隙装置包括有四组能够消除下轨与上滑轨之间间隙的消隙机构,四组消隙机构以两两一组的状态分别设置在上滑轨的前后两部并对应于下轨与上滑轨之间的位置处,且所述消隙机构均包括有一主体件、一对消隙调整板与一对调整滚轮,所述主体件设置在上滑轨之中并向下探出上滑轨,两块所述消隙调整板则铰接在所述主体件的外侧,两个调整滚轮分别连接在所述消隙调整板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而在所述主体件左右两侧对应于所述消隙调整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端部位置处分别连接有一抵靠住所述消隙调整板的弹性件,所述调整滚轮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下轨的内侧壁上。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消隙机构的主体件具备有一主体板,该主体板容置在所述上滑轨内并向下探出上滑轨,在该主体板两侧面板的下部向外凸起构成有一对侧定位板,一对所述消隙调整板分别设置在各自所对应的侧定位板的外侧位置处,且在该消隙调整板的板体的长度方向靠近所述调整滚轮的位置处连接有一铰接轴,该铰接轴穿过消隙调整板的板体后与所述侧定位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消隙调整板与主体件的铰接,且在所述消隙调整板长度方向的对应于所述调整滚轮的一端端部位置处安装有一调整滚轮定位轴,所述调整滚轮转动地套装在该调整滚轮定位轴上;而在该消隙调整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端部则构成有一朝向主体件折弯的弹性件止挡板,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安装在各自所对应的侧定位板长度方向远离所述调整滚轮的一端端部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弹性件止挡板上使得所述消隙调整板受到该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并让调整滚轮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下轨的内侧壁上。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下轨底部的长度方向两端近端部位置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下轨安装板,在该下轨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车辆底板实现连接的下轨安装板连接孔。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下轨的朝向上一侧表面的中部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下轨开口槽,且在所述下轨的顶面板上并且在对应于下轨开口槽两侧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一下轨保护条。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下轨的下轨内腔的两侧还构成一对下轨侧腔,所述上滑轨则包括有一滑座架与一固定安装在滑座架长度方向中部的齿轮箱,所述滑座架与齿轮箱均穿设在下轨内腔内并向上探出所述下轨,而齿轮箱与所述驱动机构实现传动连接,且所述传动螺杆穿过所述齿轮箱并与齿轮箱内部的齿轮实现传动连接;而在所述滑动座底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滑动滚轮,所述滑动滚轮支承在所述下轨的下轨侧腔的下侧壁上并能够实现前后往复滑动,而所述调整滚轮则与所述下轨的下轨侧腔的上侧壁表面抵接在一起。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座架开口向下并具有一滑座架内腔,所述消隙机构的主体件容置在该滑座架内腔内并向下探出所述滑座架;所述上滑轨还包括有一对连接在所述齿轮箱两侧的导向架,该对导向架设置在齿轮箱与消隙机构之间的位置处,该对导向架同样容置在该滑座架内腔内并向下探出所述滑座架,而在所述滑座
架的底部两侧位置处均向外凸设形成有滑座架折边,在所述滑座架折边上套设有一滑座架导向套,该滑座架导向套与所述下轨的下轨侧腔的上侧壁表面抵接在一起并实现滑动配合;在所述滑座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构成有一齿轮箱卡接槽,所述齿轮箱卡固在该齿轮箱卡接槽内,且在所述滑座架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还构成有一对滑动座配合板,在所述滑动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滑动座配合板的位置构成有滑动座连接部,所述滑动座连接部与各自所对应的滑动座配合板配合连接在一起。
12.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下轨的下轨内腔的底部安装有一内轨架,在该内轨架长度方向的左右两端向内折弯构成有一对内轨架配合边,而在所述滑动座底部两侧并且在对应于两侧内轨架配合边的位置处向外凸设构成有滑动座配合边,两块所述滑动座配合边分别与各自所对应的内轨架配合边实现滑动配合,在所述导向架底部两侧并且在对应于两侧内轨架配合边的位置处同样向外凸设构成有导向架配合边,且两导向架配合边同样与各自所对应的内轨架配合边实现滑动配合。
13.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电机座、一固定安装在电机座内的电机以及一穿过电机并容置在电机座内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与电机传动连接在一起且该电机轴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侧的齿轮箱内部的齿轮传动啮合在一起,在所述电机座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还均固定安装有一电机座连接板,在所述滑座架上并且在对应于齿轮箱上部位置处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一滑座架连接板,两电机座连接板分别与各自所对应的滑座架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一起。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滑动座的上端近顶端端部位置处开设有一斜向的滑动座固定孔,该滑动座固定孔贯穿所述滑动座并能够实现滑动座与车辆座椅的固定连接。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下轨的下轨内腔长度方向的两端近端部位置处均安装有一螺杆轴承座,所述传动螺杆的两端端部分别转动地设置在两侧的螺杆轴承座内并与之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传动螺杆的安装定位。
1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优点:通过将四组消隙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上滑轨的前后两部并借由调整滚轮、消隙调整板和弹性件形成相互配合张紧的结构,并最终借由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使得调整滚轮始终保持向上翻转的趋势,并紧密地抵靠在下轨的内壁上从而向其提供的抬升力,从而可靠地消除下轨与上滑轨之间的间隙,确保上滑轨运行的平稳性,防止运行时产生异响,有效地提高乘坐舒适性并延长使用寿命,大大优化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消隙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19.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下轨与上滑轨的连接结构平面示意图。
20.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滑座架与消隙机构的连接结构平面示意图。
21.图中:1.下轨、11.下轨内腔、111.下轨侧腔、12.传动螺杆、13.下轨安装板、131下轨安装板连接孔、14.下轨开口槽、15.下轨保护条、16.内轨架、161.内轨架配合边、17.螺杆轴承座;2.上滑轨、21.滑座架、211.滑座架内腔、212.滑座架折边、213.滑座架导向套、214.
齿轮箱卡接槽、215.滑座架连接板、216.滑动座配合板、22.齿轮箱、23.导向架、231.导向架配合边;3.驱动机构、31.电机座、311.电机座连接板、32.电机、33.电机轴;4.滑动座、41.滑动滚轮、42.滑动座配合边、43.滑动座固定孔、44.滑动座连接部;5.消隙机构、51.主体件、511.主体板、512.侧定位板、52.消隙调整板、521.弹性件止挡板、522.铰接轴、523.调整滚轮定位轴、53.调整滚轮、54.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23.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目前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4.请参见图1并请结合图2、图3与图4,示出了一种车辆座椅长滑轨用消隙装置,该车辆座椅长滑轨包括有一对以平行状态设置的下轨1,该对下轨1开口向上并具有下轨内腔11,在该下轨内腔11内固定设置有一传动螺杆12;一对上滑轨2,分别设置在两个下轨内腔11之中并向上探出下轨1,且该对上滑轨2均与各自所对应的下轨1滑动配合;一驱动机构3,设置在两个上滑轨2之间并能够实现上滑轨2的整体运动;四个滑动座4,均与车辆座椅座框固定连接并以两两为一组的形式分别连接在上滑轨2的两端端部位置处,且四个前述滑动座4均与下轨1实现滑动配合,而两根前述传动螺杆12均穿过各自所对应的滑动座4并与其实现传动连接。
2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消隙装置包括有四组能够消除下轨1与上滑轨2之间间隙的消隙机构5,四组消隙机构5以两两一组的状态分别设置在上滑轨2的前后两部并对应于下轨1与上滑轨2之间的位置处,且前述消隙机构5均包括有一主体件51、一对消隙调整板52与一对调整滚轮53,前述主体件51设置在上滑轨2之中并向下探出上滑轨2,两块前述消隙调整板52则铰接在前述主体件51的外侧,两个调整滚轮53分别连接在前述消隙调整板52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而在前述主体件51左右两侧对应于前述消隙调整板5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端部位置处分别连接有一抵靠住前述消隙调整板52的弹性件54,前述调整滚轮53在弹性件54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前述下轨1的内侧壁上。
26.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消隙机构5的主体件51具备有一横截面呈“门”字形形状构造的主体板511,该主体板511容置在前述上滑轨2内并向下探出上滑轨2,在该主体板511两侧面板的下部向外凸起构成有一对侧定位板512,一对前述消隙调整板52分别设置在各自所对应的侧定位板512的外侧位置处;在前述消隙调整板52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朝向主体件51折弯的弹性件止挡板521,且在该消隙调整板52板体的长度方向靠近前述调整滚轮53的位置处连接有一铰接轴522,该铰接轴522穿过消隙调整板52的板体后与前述侧定位板512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消隙调整板52与主体件51的铰接,且在前述消隙调整板52长度方向的对应于前述调整滚轮53的一端端部位置处安装有一调整滚轮定位轴523,前述调整滚轮53转动地套装在该调整滚轮定位轴523上,两个前述弹性件54分别安装在各自所对应的侧定位板512长度方向远离前述调整滚轮53的一端端部上,且前述弹性件54的一端抵
接在前述弹性件止挡板521上,使得前述消隙调整板52受到该弹性件54的弹力作用并让调整滚轮53在弹性件54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前述下轨1的内侧壁上。
27.进一步地,在前述下轨1底部的长度方向两端近端部位置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下轨安装板13,在该下轨安装板13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车辆底板实现连接的下轨安装板连接孔131。
28.进一步地,两个前述下轨1的朝向上一侧表面的中部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下轨开口槽14,且在前述下轨1的顶面板上并且在对应于下轨开口槽14两侧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一下轨保护条15。
29.请重点参见图1与图3,在前述下轨1的下轨内腔11的两侧还构成一对下轨侧腔111,前述上滑轨2则包括有一滑座架21与一固定安装在滑座架21长度方向中部的齿轮箱22,前述滑座架21与齿轮箱22均穿设在下轨内腔11内并向上探出前述下轨1,而齿轮箱22与前述驱动机构3实现传动连接,且前述传动螺杆12穿过前述齿轮箱22并与齿轮箱22内部的齿轮实现传动连接;而在前述滑动座4底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滑动滚轮41,前述滑动滚轮41支承在前述下轨1的下轨侧腔111的下侧壁上并能够实现前后往复滑动,而前述调整滚轮53则与前述下轨1的下轨侧腔111的上侧壁表面抵接在一起。
30.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滑座架21开口向下并具有一滑座架内腔211,前述消隙机构5的主体件51容置在该滑座架内腔211内并向下探出前述滑座架21;前述上滑轨2还包括有一对连接在前述齿轮箱22两侧的导向架23,该对导向架23设置在齿轮箱22与消隙机构5之间的位置处,该对导向架23同样容置在该滑座架内腔211内并向下探出前述滑座架21,而在前述滑座架21的底部两侧位置处均向外凸设形成有滑座架折边212,在前述滑座架折边212上套设有一滑座架导向套213,该滑座架导向套213与前述下轨1的下轨侧腔111的上侧壁表面抵接在一起并实现滑动配合;在前述滑座架21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构成有一齿轮箱卡接槽214,前述齿轮箱22卡固在该齿轮箱卡接槽214内,且在前述滑座架21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还构成有一对滑动座配合板216,在前述滑动座4上并且在对应于滑动座配合板216的位置构成有滑动座连接部44,前述滑动座连接部44与各自所对应的滑动座配合板216配合连接在;此种齿轮箱22直接卡固的结构以及滑动座4配合的结构大大简化了上滑轨2整体结构的集成度,减少了紧固件的数量,并体现结构紧凑、体积小以及运行可靠的优点。
31.进一步地,在前述下轨1的下轨内腔11的底部安装有一内轨架16,在该内轨架16长度方向的左右两端向内折弯构成有一对内轨架配合边161,而在前述滑动座4底部两侧并且在对应于两侧内轨架配合边161的位置处向外凸设构成有滑动座配合边42,两块前述滑动座配合边42分别与各自所对应的内轨架配合边161实现滑动配合,在前述导向架23底部两侧并且在对应于两侧内轨架配合边161的位置处同样向外凸设构成有导向架配合边231,且两导向架配合边231同样与各自所对应的内轨架配合边161实现滑动配合。
32.请继续参见图1,前述驱动机构3包括一电机座31、一固定安装在电机座31内的电机32以及一穿过电机32并容置在电机座31内的电机轴33,前述电机轴33与电机32传动连接在一起且该电机轴33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侧的齿轮箱22内部的齿轮传动啮合在一起,在前述电机座31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还均固定安装有一电机座连接板311,在前述滑座架21上并且在对应于齿轮箱22上部位置处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一滑座架连接板215,两电机座连接板311分别与各自所对应的滑座架连接板215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一起。
33.进一步地,在前述滑动座4的上端近顶端端部位置处开设有一斜向的滑动座固定孔43,该滑动座固定孔43贯穿前述滑动座4并能够实现滑动座4与车辆座椅的固定连接。
34.进一步地,在前述的下轨1的下轨内腔11长度方向的两端近端部位置处均安装有一螺杆轴承座17,前述传动螺杆12的两端端部分别转动地设置在两侧的螺杆轴承座17内并与之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传动螺杆12的安装定位。
35.请参见图1并结合图2与图3,本技术人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两下轨1通过下轨安装板13固定安装在车辆底板上,而车辆座椅放置在两条上滑轨2的上方并通过紧固件与对应的滑动座4上的滑动座固定孔43固定连接。当车辆乘坐人员根据实际乘坐需求对车辆座椅进行前后移动时,通过操作外部控制装置实现电机32的开机工作,电机32带动电机轴33旋转,电机轴33进一步带动两侧齿轮箱22内部的齿轮转动,并实现螺杆12的转动由此最后实现滑动座4与上滑轨2的前后移动,进而车辆座椅发生前后移动。而在上滑轨2与滑动座4的前后滑动的过程中,由于消隙调整板52受到弹性件54的弹性作用,连接在消隙调整板52一端的调整滚轮53始终保持向上翻转的趋势,并紧密地抵靠在下轨1的内壁上从而向其提供向上的抬升力,在出现下轨1产生形变或是调整滚轮53表面磨损的情况时,调整滚轮53也能够在弹性件54的弹力作用下消除固定轨道1内侧壁在形变量或者补偿自身因磨损而产生的间隙,从而有效确保固定轨道1与上滑轨2之间的间隙得到有效消除,达到自动消除间隙的目的并使得上滑轨2与滑动座4滑动更为顺畅,且减少异响,从而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