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9317发布日期:2023-01-07 03:0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扶手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扶手连接装置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扶手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为保证乘客在客运车辆内的安全性,客运车辆上通常设置有扶手杆供乘客把扶。现有的扶手杆均采用固定底座为车辆地板连接以及采用固定顶座与车辆顶部内饰连接。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3.1、对于内高尺寸偏小的车厢,扶手杆需多次配装才能完全安装完成。对于内高尺寸偏大的车厢,因固定底座与固定顶座无调节余量,导致扶手杆短料不能使用,只能重新选用较长的扶手杆进行安装,造成短料的浪费。
4.2、固定顶座通过紧固螺栓将扶手杆与地板连接,紧固螺栓暴露在空气中。若螺栓防腐层破坏,极易造成基材腐蚀,影响产品质量,降低螺栓使用寿命,构成乘客乘车安全风险。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手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扶手连接装置难以将不同的长度的扶手杆安装于车厢内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扶手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底座,连接底座与车辆的地板连接;连接轴承,连接轴承的第一端通过锁紧结构与连接底座可拆卸地连接;扶手杆,扶手杆的一端与连接轴承的第二端螺纹连接,扶手杆的另一端与车辆的顶部内饰连接;其中,调节扶手杆与连接轴承连接处的轴向的旋进深度,可使扶手杆与连接轴承之间的距离变化地设置。
8.进一步地,连接底座包括:圆盘,圆盘上设置有螺栓孔,圆盘通过螺栓孔与地板连接;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端与圆盘连接,第一连接段的第二端朝向连接轴承延伸设置,第一连接段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9.进一步地,连接轴承包括:轴承段,部分的轴承段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轴承段通过第一外螺纹与扶手杆连接;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的第一端与轴承段连接,第二连接段的第二端朝向连接底座延伸设置,第二连接段上开设有第二通孔,锁紧结构同时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以将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锁紧。
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地设置,其中,调节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重合的面积,可使连接底座与连接轴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设置。
11.进一步地,扶手杆靠近轴承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可啮合地设置。
12.进一步地,圆盘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扶手连接装置还包括:底座轴
套,底座轴套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内径逐渐增大地设置,底座轴套的第一端与扶手杆连接,底座轴套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可啮合地设置。
13.进一步地,底座轴套的第一端与扶手杆之间采用过渡配合,和/或,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和/或,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14.进一步地,轴承段包括:螺纹轴承段,螺纹轴承段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光滑轴承段,光滑轴承段的一端与螺纹轴承段连接,光滑轴承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连接,光滑轴承段上设置有倒角,光滑轴承段的直径大于螺纹轴承段的直径。
15.进一步地,连接底座、连接轴承、底座轴套、扶手杆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扶手连接装置,扶手连接装置为上述的扶手连接装置。
1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轴承通过锁紧结构与连接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及将扶手杆与连接轴承螺纹连接,使得用户可通过调节扶手杆与连接轴承连接处的轴向的旋进深度,实现调节扶手杆与连接轴承之间的距离,使得不同长度的扶手杆均可以安装于车厢内,无需对扶手杆的尺寸精度和装配精度提出严苛的要求,可显著提高扶手杆的装配效率。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扶手连接装置具有调节余量,使得扶手杆的高度可根据需求灵活调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扶手连接装置难以将不同的长度的扶手杆安装于车厢内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扶手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扶手连接装置的连接底座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扶手连接装置的连接轴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扶手连接装置的扶手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扶手连接装置的底座轴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5.10、连接底座;11、圆盘;111、螺栓孔;12、第一连接段;121、第一通孔;
26.20、连接轴承;21、轴承段;211、螺纹轴承段;212、光滑轴承段;22、第二连接段;221、第二通孔;
27.30、扶手杆;
28.40、底座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2.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33.扶手是客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客舱内部空间,上与顶内饰相连,下于地板内饰连接,主要为乘客提供站立支撑点,其安全、美观尤为重要。如何设计一种扶手连接装置,能够灵活地根据扶手杆的长度自适应调节高度,成为了业内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34.结合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扶手连接装置。
35.扶手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底座10、连接轴承20、扶手杆30。连接底座10与车辆的地板连接。连接轴承20的第一端通过锁紧结构与连接底座10可拆卸地连接。扶手杆30的一端与连接轴承20的第二端螺纹连接。扶手杆30的另一端与车辆的顶部内饰连接。其中,调节扶手杆30与连接轴承20连接处的轴向的旋进深度,可使扶手杆30与连接轴承20之间的距离变化地设置。
3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轴承20通过锁紧结构与所述连接底座10可拆卸地连接,以及将扶手杆30与连接轴承20螺纹连接,使得用户可通过调节所述扶手杆30与所述连接轴承20连接处的轴向的旋进深度,实现调节扶手杆30与所述连接轴承20之间的距离,使得不同长度的扶手杆30均可以安装于车厢内,无需对扶手杆30的尺寸精度和装配精度提出严苛的要求,可显著提高扶手杆30的装配效率。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扶手连接装置具有调节余量,使得扶手杆30的高度可根据需求灵活调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扶手连接装置将不同的长度的扶手杆安装于车厢内的问题。
37.如图2所示,连接底座10包括圆盘11、第一连接段12。圆盘11上设置有螺栓孔111。圆盘11通过螺栓孔111与地板连接。第一连接段12的第一端与圆盘11连接。第一连接段12的第二端朝向连接轴承20延伸设置。第一连接段1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1。这样设置使得连接底座10与地板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
38.优选地,圆盘11的直径为59.3mm,高度为10mm。螺栓孔111为对称分布的两个,螺栓孔111的直径为8.1mm。第一连接段12宽度为20mm,高度为40mm,厚度为6mm。第一通孔121宽为8.1mm,高为30mm。连接底座10采用数控车床加工造型。
39.如图3所示,连接轴承20包括轴承段21、第二连接段22。部分的轴承段21上设置有
第一外螺纹。轴承段21通过第一外螺纹与扶手杆30连接。第二连接段22的第一端与轴承段21连接。第二连接段22的第二端朝向连接底座10延伸设置。第二连接段2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1。锁紧结构同时穿设于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221内以将第一连接段12、第二连接段22锁紧。
40.连接轴承20的总体高度为83mm。轴承段21的总高度为43mm。连接轴承20的外形轮廓与第二连接段22开槽采用数控车床加工,第一外螺纹采用三轴滚丝机加工。第二连接段22的高度为40mm,宽度为20mm,厚度为6mm。第二通孔221宽为8.1mm、高为30mm。
41.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段12与第二连接段2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地设置,其中,调节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221重合的面积,可使连接底座10与连接轴承20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设置。具体地,锁紧结构将第一连接段12、第二连接段22锁紧的锁紧位置以及锁紧结构将第一连接段12、第二连接段22解锁的解锁位置。锁紧结构位于解锁位置时,可调节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221重合的面积,使得连接底座10与连接轴承20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而改变两者组后后的整体高度以适配不同长度的扶手杆30。
42.进一步地,扶手杆30靠近轴承段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可啮合地设置。
43.优选地,扶手杆30公称直径为32mm,端部第一内螺纹段长度40mm,管壁厚4mm,螺距1.5mm。扶手杆30其余管壁厚2mm。扶手杆30采用模具铸造与数控管螺纹车床加工。
44.进一步地,圆盘11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扶手连接装置还包括底座轴套40,底座轴套4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内径逐渐增大地设置,底座轴套40的第一端与扶手杆30连接,底座轴套4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可啮合地设置。通过底座轴套40与圆盘11的第二外螺纹连接,使得底座轴套40能够对连接底座10、连接轴承20均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于螺栓孔111内的紧固螺栓的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底座轴套40可防止雨水渗入腐蚀螺栓。
4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底座轴套40的总高度为80mm,底边直线段为12mm,壁厚为4mm,第二端外径为66mm,第二端内径为58mm,第一端外径为39mm,第一端内径为31mm,第一端边缘圆角2mm;底座轴套40采用模具铸造与数控管螺纹车床加工。
46.优选地,第二外螺纹的螺距为1.5mm。第二外螺纹使用三轴滚丝机加工得到。
47.进一步地,底座轴套40的第一端与扶手杆30之间采用过渡配合。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这样设置使得扶手连接装置的各部分之间均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防止长时间工作之后产生松动,也充分考虑安装时的安装效率。
48.进一步地,轴承段21包括螺纹轴承段211、光滑轴承段212。螺纹轴承段211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光滑轴承段212的一端与螺纹轴承段211连接。光滑轴承段2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22连接。光滑轴承段212上设置有倒角。光滑轴承段212的直径大于螺纹轴承段211的直径。
49.螺纹轴承段211的公称直径为28mm、长度为37mm,设置为全螺纹结构,螺距为1.5mm。光滑轴承段212公称直径为32mm,高度为6mm。倒角设置为2mm*45
°

50.进一步地,连接底座10、连接轴承20、底座轴套40、扶手杆30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51.如图1示出了扶手连接装置的整体装配结构图。扶手连接装置的装配步骤如下:

将底座轴套40扶手杆30内过渡配合,配合公差≤0.5mm;

将连接轴承20外螺纹与扶手杆30内螺纹过盈配合,扶手杆30所需高度可调节螺纹深度实现,调节量30mm;

连接底座10与连接轴承20通过长条孔螺栓m8*30配套平垫圈与弹垫圈连接锁紧,扶手杆30所需高度可调节长条孔螺栓实现,调节量30mm;

将连接底座10的外螺纹与底座轴套40内螺纹过盈配合,锁紧与地板革平面共面。
5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底座10采用q218b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8*45,8.8级,镀白锌与地板、地板革、埋板中的一个连接,扶手埋板采用q235a/t=5.0碳素结构钢制作。
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扶手连接装置,扶手连接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扶手连接装置。
54.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提供一种新型扶手连接装置,扶手杆30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节,调节量高达30-60mm,充分弥补了车身制造误差缺陷。扶手连接装置同时可显著提高客车扶手装配效率,降低员工操作难度与劳动强度,提升产品安全系数,进而解决了乘客乘车的安全问题、客车扶手难装配的效率问题、客车扶手螺栓腐蚀的质量问题以及客车扶手装配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问题。
55.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6.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技术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57.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