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7484发布日期:2022-12-31 13:5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车载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手机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随身之物。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吃饭睡觉、学习娱乐或其它方面,使用手机俨然已成为一种习惯。
3.在驾驶过程中,为保证行车安全,通常会使用车载支架辅助固定手机,以方便驾驶者在手机上进行地图导航、接听电话等。并且,为满足人们的更多需求,市面上的车载支架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所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包括双夹持臂自动夹持手机、充电线圈自动移动与手机线圈对位充电等功能。
4.在同时具备上述两种功能的车载支架上,目前通常是设置两个电机,两个电机对应作为两个动力源,以用于分别实现对双夹持臂和充电线圈的驱动。然而,车载支架上双电机的驱动结构设置,不仅占用空间,而且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载支架,旨在解决目前车载支架上双电机的驱动结构设置占用空间大且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支架,该车载支架包括:
7.支架座,所述支架座内设有控制电路板;
8.自动对位充电机构,所述自动对位充电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座内的线圈固定架和安装于所述线圈固定架上的充电线圈,所述线圈固定架连接有一第一传动件;
9.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可在所述支架座上相对运动以夹放移动终端的夹持臂,所述夹持臂连接有一第二传动件;
10.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支架座上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随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并可沿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向移动;
11.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传动轮移动以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或所述第二传动件。
12.优选地,所述传动轮为齿轮,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为能够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
13.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座中的第一电磁铁和复位件,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在通电状态下驱动所述传动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作正向移动,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作反向移动。
14.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轮的相对两侧。
15.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所述传动轮的相同一侧或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轮的相对两侧。
16.优选地,所述支架座的一端连接有托持臂,所述托持臂可相对所述支架座移动或定位。
17.优选地,所述托持臂包括呈转角连接的连接部和托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架座连接,所述连接部至少一侧壁形成有若干卡槽,所述支架座上对应设有弹性卡件,所述弹性卡件插入其中之一所述卡槽内。
18.优选地,所述托持臂连接有第三传动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传动轮移动以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或所述第三传动件。
19.优选地,所述传动轮为齿轮,所述第三传动件为能够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
20.优选地,所述车载支架还包括:
21.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车载支架通过控制机构的控制,传动轮可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沿其轴向移动以连接第一传动件或第二传动件;在传动轮连接第二传动件时,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可使传动轮转动以传动第二传动件,进而带动两夹持臂相对运动,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夹持;在传动轮连接第一传动件时,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可使传动轮转动以传动第一传动件,进而带动线圈固定架滑动,实现充电线圈与移动终端线圈的对位找准,从而提高无线充电效能。即通过同一动力源,巧妙地实现移动终端夹持和线圈自动对位充电两种功能,本车载支架上单电机的驱动结构设置,与目前车载支架上双电机的驱动结构设置相比,其占用空间小且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实施例中车载支架的剖面图;
25.图3为图1实施例中车载支架一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26.图4为图1实施例中车载支架又一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支架,参照图1至图3,该车载支架包括:
32.支架座100,支架座100内设有控制电路板10;
33.自动对位充电机构200,自动对位充电机构200包括滑动设置在支架座100内的线圈固定架210和安装于线圈固定架210上的充电线圈220,线圈固定架210连接有一第一传动件230;
34.夹持机构300,夹持机构300包括两可在支架座100上相对运动以夹放移动终端的夹持臂310,夹持臂310连接有一第二传动件320;
35.驱动电机400,驱动电机400设于支架座100上并与控制电路板10电连接,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套设有传动轮20,传动轮20随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转动,并可沿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轴向移动;
36.控制机构500,控制机构500控制传动轮20移动以连接第一传动件230或第二传动件320。
37.本实施例提出的车载支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以下将以车载支架固定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支架座100用于放置手机,支架座100可以采用壳体结构,以形成可安装其他部件的内腔,如支架座100内设置控制电路板10。该控制电路板10作为车载支架的控制中心,可与其它电子部件进行电连接,用于实现信号收发、数据处理等功能。
38.自动对位充电机构200的作用在于实现与手机线圈自动对位,以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其中,充电线圈220安装于线圈固定架210上,线圈固定架210在支架座100内为滑动设置。线圈固定架210滑动设置的实现结构可以是多种,比如,导杆和套设在导杆上的滑座,导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架座100上,线圈固定架210与滑座一体成型或相连接,线圈固定架210可随滑座沿导杆滑动。当然,此仅为示例性的,并非限制性的。因不同类型尺寸的手机,其线圈的布置位置存在差异,通过使线圈固定架210滑动以带动充电线圈220移动,可对应调整充电线圈220的位置,以便实现与手机线圈的位置对准,提高无线充电效能。
39.夹持机构300的作用在于实现对手机的夹紧固定,夹持机构300的两夹持臂310分别位于支架座100的相对两侧,并与支架座100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在支架座100上放置手机之后,两夹持臂310相对靠近(即合拢),可对位于二者之间的手机进行夹持;两夹持臂310相对远离(即张开),则可解除对手机的夹持,以便取出手机。在具体设置时,夹持臂310与支架座100之间可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作用在于:当两夹持臂310未被施加使之相对远离的驱动力时,复位弹簧通过其向夹持臂310所施加的弹性作用力,而使两夹持臂310自动相对靠近。并且,作为一实施方案,支架座100上可对应两夹持臂310分别设置滑条,滑条的设置方向与夹持臂310的运动方向一致,夹持臂310上对应设有与滑条相适配的滑槽,夹持臂310通过其滑槽与滑条的配合,可在支架座100上作平稳运动。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其它设置形式。
40.驱动电机400的作用在于提供驱动力,作为优选,驱动电机400采用步进电机,并且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沿支架座100的手机放置面的垂直方向设置。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所设传动轮20能够实现两种运动动作,分别为随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的转动动作和沿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轴向的移动动作。实现结构可以是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的截面形状为除圆形以外的矩形、半圆形等形状,传动轮20上对应所设安装孔的孔形与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的截面形状一致。
41.控制机构500的作用在于控制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移动,使传动轮20到达第一传动件230的位置处连接第一传动件230,或使传动轮20到达第二传动件320的位置处连接第二传动件320。其中,第一传动件230和第二传动件320可沿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轴向依次设置,传动轮20与第一传动件230、第二传动件320的传动结构可以是多种,如齿轮齿条,带轮及带齿皮带等,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42.其中,传动轮20的移动方向、线圈固定架210的滑动方向以及两夹持臂310的运动方向互相垂直。具体地,在支架座100上放置手机之后,传动轮20的移动方向为垂直于手机放置面的方向,线圈固定架210的滑动方向为手机的上下两端方向,两夹持臂310的运动方向为手机的左右两侧方向。以x、y、z的空间方向为例,两夹持臂310的运动方向可以为x方向,传动轮20的移动方向可以为y方向,线圈固定架210的滑动方向可以为z方向。
43.在本车载支架上,通过控制机构500的控制,传动轮20可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沿y方向移动以连接第一传动件230或第二传动件320;在传动轮20连接第二传动件320时,通过驱动电机400的驱动,可使传动轮20转动以传动第二传动件320,进而带动两夹持臂310沿x方向相对运动,实现对手机的夹持;在传动轮20连接第一传动件230时,通过驱动电机400的驱动,可使传动轮20转动以传动第一传动件230,进而带动线圈固定架210沿z方向滑动,实现充电线圈220与移动终端线圈的对位找准,从而提高无线充电效能。即通过同一动力源,巧妙地实现手机夹持和线圈自动对位充电两种功能。其中,在实际应用时,依次实现上述两种功能,对应结构的动作切换可以是通过按键操作手动控制完成,也可以是通过软件程序自动控制完成。
44.本车载支架上单电机的驱动结构设置,与目前车载支架上双电机的驱动结构设置相比,其占用空间小且制造成本低。
4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传动轮20为齿轮,第一传动件230和第二传动件320为能够与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其中,传动轮20所采用的齿轮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移动,并在到达相应位置处时,便可与第一传动件230或第二传动件320的齿条对接啮合。传动轮20采用齿轮,第一传动件230、第二传动件320对应采用齿条,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并且传动轮20与第一传动件230或第二传动件320可形成稳定的啮合连接关系,以便进行啮合传动。作为优设,第一传动件230和第二传动件320的齿条的齿槽边缘可呈圆角设置,以便齿轮的轮齿接触快速导入啮合,有效防止出现对接卡滞的情况,保证对接动作的流畅性。
4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控制机构500包括设置在支架座100中的第一电磁铁510和复位件520,第一电磁铁510与控制电路板10电连接,用于在通电状态下驱动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作正向移动,复位件520用于驱动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作反向移动。其中,第一电磁铁510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在断电状态下磁性随即消失,第一电磁铁510与控制电路板10电连接,其通断电通过控制电路板10控制实现。作为一
具体实施方案,第一电磁铁510通电以向传动轮20提供磁吸作用力,使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作正向移动,以到达第一传动件230的位置处连接第一传动件230;在第一电磁铁510未通电的情况下,复位件520可驱动传动轮20,使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作反向移动,以到达第二传动件320的位置处连接第二传动件320。该复位件520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多种,具体内容在后续实施例中作进一步说明。容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的正向移动和反向移动是相对的,均属于沿轴向移动。并且,传动轮20正向移动以连接第一传动件230,反向移动以连接第二传动件320仅为举例说明,其也还可以是传动轮20正向移动以连接第二传动件320,反向移动以连接第一传动件230。
47.进一步地,复位件520为第二电磁铁,第二电磁铁与控制电路板10电连接,并与第一电磁铁510分别设置在传动轮20的相对两侧。其中,与第一电磁铁510相同,第二电磁铁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在断电状态下磁性随即消失,第二电磁铁与控制电路板10电连接,其通断电通过控制电路板10控制实现。也即,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铁510和第二电磁铁的其中之一通电,可驱动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作正向或反向移动,操作简单且控制方便。
48.其中,为实现电磁铁对传动轮20的磁吸,传动轮20可采用能被电磁铁磁吸的金属制成,或者在传动轮20上对应设置能被电磁铁磁吸的金属块、金属片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
49.进一步地,复位件520为弹簧,弹簧与第一电磁铁510设置在传动轮20的相同一侧或分别设置在传动轮20的相对两侧。其中,在第一电磁铁510通电驱动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作正向移动时,弹簧对传动轮20保持着弹性作用力,当第一电磁铁510断电后,弹簧通过其弹性作用力使得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作反向移动。也即,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铁510通断电,可使得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作正向或反向移动。更具体地,弹簧采用压簧时,弹簧与第一电磁铁510设置在传动轮20的相同一侧,并且弹簧与传动轮20之间可以是连接或非连接(如接触)关系;弹簧采用拉簧时,弹簧与第一电磁铁510分别设置在传动轮20的相对两侧,弹簧与传动轮20为连接关系。
5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4,支架座100的一端连接有托持臂330,托持臂330可相对支架座100移动或定位。托持臂330的作用在于托持手机的底部,以方便手机在支架座100上的放置。其中,托持臂330可相对支架座100移动,托持臂330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夹持臂310的移动方向,且平行于线圈固定架210的滑动方向。通过移动托持臂330,可对应调整手机位置,以便手机线圈与充电线圈220的位置对准。
51.进一步地,参照图4,托持臂330包括呈转角连接的连接部331和托持部332,连接部331与支架座100连接,连接部331至少一侧壁形成有若干卡槽331a,支架座100上对应设有弹性卡件30,弹性卡件30插入其中之一卡槽331a内。其中,卡槽331a可以为弧形卡槽331,弹性卡件30具有固定部和弹性卡接部,固定部固定在支架座100上,弹性卡接部插装于连接部331的卡槽331a中与连接部331形成弹性抵接,当向托持臂330施加一定的外力作用使其相对支架座100滑动时,弹性卡件30的弹性卡接部将自动从当前所插入的卡槽331a中退出,而插入连接部331的另一卡槽331a内,以进行定位,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作为优设,连接部331的相对两侧壁均形成有卡槽331a,且卡槽331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弹性卡件30对应设
置为两个,两个弹性卡件30分别位于托持臂330的相对两侧。
5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托持臂330连接有第三传动件(图中未示出),控制机构500控制传动轮20移动以连接第一传动件230、第二传动件320或第三传动件。其中,通过控制机构500的控制,可使传动轮20在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410上移动,到达第三传动件的位置处连接第三传动件。在传动轮20连接第三传动件时,通过驱动电机400的驱动,可使传动轮20转动以传动第三传动件,进而带动托持臂330相对支架座100滑动,实现手机位置的自动调整。也即,在本技术方案中,可以是前述实施例所提到的手机不动,通过使充电线圈220移动,以实现充电对准;也可以是充电线圈220不动,通过使手机移动,以实现充电对准。
53.关于其控制机构500,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电磁铁和弹簧的使用,具体为传动轮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电磁铁和弹簧,当两个电磁铁均未通电时,传动轮20处于中间位置,并与其中一个传动件(如第二传动件)连接;当两个电磁铁的一个通电时,传动轮20移动至相应位置,以与其它两个传动件的一个(如第一传动件)连接;当两个电磁铁的另外一个通电时,传动轮20移动至相应位置,以与其它两个传动件的另外一个(如第三传动件)连接。其中的弹簧,可在对应的电磁铁断电时,带动传动轮20移动复位。
5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传动轮20为齿轮,第三传动件为能够与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其中,传动轮20采用齿轮,第三传动件对应采用齿条,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并且传动轮20与第三传动件可形成稳定的啮合连接关系,以便进行啮合传动。
5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车载支架还包括:
56.检测机构600,检测机构600与控制电路板10电连接。
57.其中,检测机构600的作用在于检测是否有移动终端靠近支架座100或支架座100上是否放置有移动终端,检测机构600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多种,比如,检测机构600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支架座100上。当手机靠近支架座100被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红外传感器随即向控制电路板10发送检测信号,进而通过控制电路板10的控制,使夹持机构300和自动对位充电机构200对应完成手机夹持和充电线圈220自动对位功能。当然,除此以外,检测机构600还可以采用其它,结合上述实施例,检测机构600包括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设置在托持臂330上,当手机放置在托持臂330上时,可被检测到支架座100上放置有移动终端。
58.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