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防撞机构的汽车左右前梁加长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1885发布日期:2023-03-24 15:5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防撞机构的汽车左右前梁加长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缓冲防撞机构的汽车左右前梁加长件。


背景技术:

2.在车辆的尾部或者车头位置,为了增加车辆的防撞性能,一般都会设置一个固定的钢梁结构,现有技术中的钢梁结构由于是一体式的固定结构。
3.现有的钢梁在车辆前侧受到撞击时,前梁直接变形进行吸能,根本没有任何的抵抗冲击的能力,前梁的抗冲击性能较差;其次是前梁一般都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车辆上的,前梁在撞击之后,螺栓孔进行变形,移位,更换前梁时导致位置不准,同时由于孔径变形,导致安装难度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防撞机构的汽车左右前梁加长件,通过在车辆前侧受到撞击时,引起第二高压硅胶圈发生形变,进行能量缓冲分解的同时,促使折弯板和防撞梁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第一弹性片发生折弯改变形状,进行能量第二道缓冲分解,同时第一弹性片的形变促使折弯板发生位移改变,朝向吸能盒进行折弯,促使前侧弹性板进行内缩,远离撞击面,防止持续撞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缓冲防撞机构的汽车左右前梁加长件,包括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一侧贴合有折弯板,所述折弯板的底端朝向吸能盒进行折弯,所述折弯板远离吸能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前侧弹性板,所述前侧弹性板的长度大于折弯板的长度,所述前侧弹性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硅胶基圈;
6.所述吸能盒的另一侧贴合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和吸能盒之间设置有第二高压硅胶圈,所述第二高压硅胶圈的内部呈空腔状设置,所述第二高压硅胶圈的内部填充有高压气体,所述防撞梁的顶端铰接有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的一端铰接于折弯板的顶端。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梁远离吸能盒的一侧贴合有溃缩引导槽,所述溃缩引导槽的侧壁开设有多组定位槽。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溃缩引导槽的侧壁插合有侧边加长护梁,所述侧边加长护梁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多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装进定位槽的内部。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侧边加长护梁与吸能盒之间呈插装连接设置,所述侧边加长护梁的前侧与前侧弹性板之间呈相抵设置。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侧边加长护梁的内部贴合有第一高压硅胶圈,所述第一高压硅胶圈贴合于侧边加长护梁的内壁和一侧侧壁,所述高压气体充满于第一高压硅胶圈的内部。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压硅胶圈的两侧设置有定位销,所述通气
管口贯穿侧边加长护梁,且第二高压硅胶圈通过通气管口连通于第一高压硅胶圈的内部。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梁朝向溃缩引导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弹性片。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辆前侧受到撞击时,引起第二高压硅胶圈发生形变,进行能量缓冲分解的同时,促使折弯板和防撞梁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第一弹性片发生折弯改变形状,进行能量第二道缓冲分解,同时第一弹性片的形变促使折弯板发生位移改变,朝向吸能盒进行折弯,促使前侧弹性板进行内缩,远离撞击面,防止持续撞击;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边加长护梁的侧壁设置有定位销,通过插装的方式促使吸能盒、防撞梁以及溃缩引导槽之间的位置固定不变,在车辆受到小碰撞时,其之间为统一为一个整体,整个分解,分散撞击所受到的力道,当收到大力度碰撞时,定位销进行折断,向后碰撞,吸能盒、防撞梁以及溃缩引导槽收到碰撞进行变形,进行吸能,达到防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梁加长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梁加长件整体结构轴测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19.附图标记为:1、侧边加长护梁;2、第一高压硅胶圈;3、溃缩引导槽; 4、防撞梁;5、第一弹性片;6、吸能盒;7、折弯板;8、前侧弹性板;9、硅胶基圈;10、第二高压硅胶圈;11、定位槽;12、定位销;13、第二弹性片;14、通气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缓冲防撞机构的汽车左右前梁加长件,包括吸能盒6,如图1所示,吸能盒6的一侧贴合有折弯板7,折弯板7的底端朝向吸能盒6进行折弯,折弯板7远离吸能盒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前侧弹性板8,前侧弹性板8的长度大于折弯板7的长度,前侧弹性板8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硅胶基圈9;
22.如图3所示,吸能盒6的另一侧贴合有防撞梁4,防撞梁4和吸能盒6之间设置有第二高压硅胶圈10,第二高压硅胶圈10的内部呈空腔状设置,第二高压硅胶圈10的内部填充有高压气体,防撞梁4的顶端铰接有第一弹性片5,第一弹性片5的一端铰接于折弯板7的顶端。
23.在具体方案中,当汽车受到前侧受到碰撞时,硅胶基圈9最先接触到碰撞部位,其中硅胶基圈9采用硅胶材质,将碰撞受到的力道进行缓冲,同时前侧弹性板8会受到弹性会向内折弯,通过折弯将力道碰撞受到的力道进一步分解,同时碰撞受到的力道分为两部分向后进行传递,其中一部分通过第一弹性片5促使第一弹性片5发生折弯,从而传递给防撞梁4,促使防撞梁4 向前移动,挤压第二高压硅胶圈10,而第二高压硅胶圈10的内部填充有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具有弹性,另外一部分直接通过吸能盒6传递给第二高压硅胶圈10,而
第二高压硅胶圈10的内部填充有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具有弹性,弹性促使第二高压硅胶圈10产生形变,进而而将这部分的力道进行缓冲化解。
24.在具体方案中,当第二高压硅胶圈10发生形变时,促使第一弹性片5发生形变,其中形变促使力道化解的同时促使折弯板7发生旋转,其折弯板7 朝向吸能盒6进行折弯,若是受到小碰撞,此时折弯板7发生折弯,若是发生大抓不撞击,此时前侧弹性板8受到撞击同步向内进行折弯至贴合,直接与吸能盒6的内部相接触,进行挤压变形,进行吸能防护。
25.实施例2:如图1所示,防撞梁4远离吸能盒6的一侧贴合有溃缩引导槽 3,溃缩引导槽3的侧壁开设有多组定位槽11。
26.如图2所示,溃缩引导槽3的侧壁插合有侧边加长护梁1,侧边加长护梁 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多组定位销12,定位销12插装进定位槽11的内部。
27.如图1所示,侧边加长护梁1与吸能盒6之间呈插装连接设置,侧边加长护梁1的前侧与前侧弹性板8之间呈相抵设置。
28.在具体方案中,在市面上的前梁具是通过在溃缩引导槽3的表面开设有螺栓孔,通过安装螺栓的方式从而进行固定前梁的位置,当前梁收到撞击之后,螺栓孔进行变形,移位,更换前梁时导致位置不准,同时由于孔径变形,导致安装难度变大,通过在侧边加长护梁1的侧壁设置有定位销12,通过插装的方式进行固定,在车辆收到小力度碰撞时,插装的方式保持吸能盒6、防撞梁4以及溃缩引导槽3之间的位置固定不变,当收到大力度碰撞时,定位销12进行折断,向后碰撞,吸能盒6、防撞梁4以及溃缩引导槽3收到碰撞进行变形,进行吸能,达到防护的效果。
29.实施例3:如图2所示,侧边加长护梁1的内部贴合有第一高压硅胶圈2,通气管口14贯穿侧边加长护梁1,且第二高压硅胶圈10通过通气管口14连通于第一高压硅胶圈2的内部。
30.如图3所示,第二高压硅胶圈10的两侧设置有定位销12,定位销12贯穿侧边加长护梁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于第一高压硅胶圈2的内部。
31.在具体方案中,当车辆两侧受到撞击时,其最前受到接触的时第一高压硅胶圈2,撞击力促使第一高压硅胶圈2发生进行,进而促使力道缓冲,同时第二高压硅胶圈10与第一高压硅胶圈2之间呈连通状态设置,引起第二高压硅胶圈10的形变,从而进一步将撞击力遍布与整个装置进行分接,其次第二高压硅胶圈10的形变促使第一弹性片5发生形变,拉伸起前侧弹性板8,从而对车辆前端进行防护,同理,当车辆前端受到撞击时,两侧的第一高压硅胶圈2进行鼓起,进行防护。
32.如图2所示,防撞梁4朝向溃缩引导槽3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弹性片13。
33.在具体方案中,一起设置有两组弹性片,其中包含第一弹性片5以及第二弹性片13,其一是车辆在收到撞击时,第一弹性片5和第二弹性片13会发生形变,促进能量消耗,第二是弹性片具有折弯的能力,在一定弹性范围内能保持原有状态不便的性质,促使吸能盒6、防撞梁4以及溃缩引导槽3不容易发生位移变动,延长寿命。
34.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5.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6.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