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9189发布日期:2023-01-04 01:3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新能源汽车势头发展迅猛,电动汽车受到广泛关注,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其充放电性能一直饱受关注。用户在充电实际操作中,无法手动调整动力电池soc充电限值,导致每次soc达到100%后,充电桩才会停止充电。为了延缓电池衰减,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避免过充引起的正负极材料晶型塌陷和析锂的问题,故电池充电尽量不要过充,尽量采用浅充浅放的工作模式。浅充浅放的工作模式,能更好的保证电解液、正负极材料的活性,延缓衰减,利于延长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同时有效缩短充电时间。
3.所以现有技术中无法手动调整动力电池soc充电限值,导致了电池衰减,缩短了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调整动力电池soc充电限值,实现动力电池浅充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避免过充引起的负极晶型塌陷和析锂的隐患,延缓电池衰减,延长动力电池使用寿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粗调节按钮、细调节按钮、电池管理模块和充电桩;
7.所述整车控制器的输入接口分别与粗调节按钮和细调节按钮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位于动力电池内部的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还与充电桩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温控管理模块;
9.所述温控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温控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位于动力电池内部的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通信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粗调节按钮包括用于调节第一档位的第一粗调节按钮、用于调节第二档位的第二粗调节按钮和用于调节第三档位的第三粗调节按钮。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档位为设置充电量为电力电池充电限值70%的档位;所述第二档位为设置充电量为电力电池充电限值80%的档位;所述第三档位为设置充电量为电力电池充电限值90%的档位。
12.进一步的,所述细调节按钮采用旋转按钮开关;所述旋转按钮开关包括10个档位,且每个档位调节电力电池充电限值的1%。
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
14.所述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还与显示模块相连。
15.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包括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
16.所述直流充电桩与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车载充电机通信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与交流充电桩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位于动力电池内部的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通过can网络通信连接;所述温控管理模块的输入端通过can网络与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18.发明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发明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粗调节按钮、细调节按钮、电池管理模块和充电桩;整车控制器的输入接口分别与粗调节按钮和细调节按钮连接;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位于动力电池内部的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通信连接;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还与充电桩连接。控制系统还包括温控管理模块;温控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温控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位于动力电池内部的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粗调节按钮和细调节按钮,粗调节按钮的调节值和细调节按钮的调节值加一起等于设置充电限值,通过调整动力电池soc充电限值,实现动力电池浅充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避免过充引起的负极晶型塌陷和析锂的隐患,延缓电池衰减,延长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同时浅充的充电模式,可以有限缩短充电时间,提升效率。
附图说明
20.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1
23.本发明实施例1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以延缓电池衰减、延长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缩短充电时间。该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粗调节按钮、细调节按钮、电池管理模块和充电桩;
24.整车控制器的输入接口分别与粗调节按钮和细调节按钮连接;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位于动力电池内部的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通信连接;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还与充电桩连接。控制系统还包括温控管理模块;温控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温控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位于动力电池内部的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通信连接。
25.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
26.整车控制器vcu的输入端连接粗调节按钮和细调节按钮;其中粗调节按钮包括用于调节第一档位的第一粗调节按钮、用于调节第二档位的第二粗调节按钮和用于调节第三
档位的第三粗调节按钮。第一档位为设置充电量为电力电池充电限值70%的档位;第二档位为设置充电量为电力电池充电限值80%的档位;第三档位为设置充电量为电力电池充电限值90%的档位。细调节按钮采用旋转按钮开关;旋转按钮开关包括10个档位,且每个档位调节电力电池充电限值的1%。粗调节按钮和细调节按钮与整车控制器vcu之间均通过硬线连接。
27.整车控制器vcu的输出端与位于动力电池内部的电池管理模块bms输入端通过can网络通信连接;所述温控管理模块tms的输入端通过can网络与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28.控制系统还包括温控管理模块tms;温控管理模块tms的输入端连接整车控制器vcu的输出端;温控管理模块tms的输出端与位于动力电池内部的电池管理模块bms输入端通信连接。
29.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整车控制器vcu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相连,本技术中显示模块采用仪表显示,整车控制器vcu与仪表通过can网络连接。
30.充电桩包括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
31.直流充电桩与电池管理模块bms通信连接;电池管理模块与车载充电机obc通信连接;车载充电机obc与交流充电桩连接。
32.本实用新型通过粗调节按钮和细调节按钮配合,输入需要为汽车充电的充电量,即调整soc充电限值。整车控制器vcu获取soc充电限值之后,通过将soc充电限值发送至电池管理模块bms,电池管理模块bms与直流充电桩或者obc、交流快充桩进行握手交互,对车辆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温控管理模块tms对动力电池行预热或者冷却。
33.本技术中仪表显示实时电池电量和soc充电限值。
34.温控管理模块tms接收到soc充电限值和需要充电的信号之后,依次闭合负极接触器、预充接触器、总正接触器,然后断开预充接触器,此时电池管理模块bms向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参数请求,闭合充电接触器,进入充电状态。当动力电池soc达到soc充电限值时,电池管理系统bms与直流充电桩或者obc和交流慢充桩,断开通讯连接,同步向整车控制器vcu发送充电终止信号,电池管理模块bms与直流充电桩断开通讯连接,断开充电接触器和母线接触器,充电结束。最后整车控制器vcu发送充电结束相关状态、电池实时电量和soc充电限值至仪表,仪表显示充电完成、电池实时电量和soc充电限值。
35.若不调节粗调节按钮和细调节按钮,整车控制器vcu默认soc充电限值为100%,通过can网络向仪表发送soc充电限值100%和动力电池当前soc数值,同时通过can网络向电池管理模块bms发动soc充电限值100%,重复上述充电流程。
36.当整车处于充电状态时,如果用户重复按下相同粗调节按钮,按钮背景灯熄灭,则整车控制器vcu默认soc限值为100%,通过can网络将soc充电限值发送至仪表,同步发送至电池管理模块bms,电池管理模块bms与直流充电桩或者obc和交流充电桩进行握手交互,重复以上充电过程。
37.如果因用户操作不当导致2-3个粗调节按钮被同时按下,或者不小心拨动细调节按钮,则整车控制器vcu默认当前最高soc充电限值为目标,通过can网络将最高soc充电限值和动力电池当前soc发送至仪表,同步发送至电池管理模块bms,电池管理模块bms与直流充电桩进行握手交互,重复上述充电过程。
38.本技术中,电池管理系统bms芯片型号为飞思卡尔芯片,芯片型号是
mc9s12xet256maa,温控管理模块tms芯片为ti的dsp芯片,型号为tms320。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中设置粗调节按钮和细调节按钮,粗调节按钮的调节值和细调节按钮的调节值加一起等于设置充电限值,通过调整动力电池soc充电限值,实现动力电池浅充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避免过充引起的负极晶型塌陷和析锂的隐患,延缓电池衰减,延长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同时浅充的充电模式,可以有限缩短充电时间,提升效率。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技术方案实现原理一致的部分并未详细说明,以免过多赘述。
41.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修改或变形。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