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盖板、车门内饰板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7526发布日期:2023-03-14 23:5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车门盖板、车门内饰板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盖板、车门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因进水等情况引发的故障,导致车辆后背门无法电动开启。此时若想打开车辆后背门,只能从车内行李箱手动打开背门锁。
3.由车内行李箱手动打开背门锁的必要步骤是打开背门内饰板上的车门盖板,目前,大部分车辆的车门盖板,都是简单的堵盖卡接结构,取下盖板时需要借用工具,开启操作繁琐,因此在手动打开背门锁时,车辆用户的开锁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门盖板。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门盖板,包括旋钮,所述旋钮通过盖板本体上的通孔与所述盖板本体可旋转连接;所述旋钮的背部设置有拨杆,所述盖板本体通过所述旋钮带动所述拨杆在锁止位置和开启位置切换,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拨杆在所述盖板本体上的投影超出所述盖板本体,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拨杆在所述盖板本体上的投影不超出所述盖板本体;所述旋钮的背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开启杆的连接部。
6.可选的,所述盖板本体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设置有止挡部件,所述止挡部件用于与内饰板卡接;所述第二边缘对应所述锁止位置。
7.可选的,所述拨杆沿所述旋钮的旋转轴径向向背离所述旋钮的方向延伸,所述拨杆至少两个且在所述旋钮上间隔分布。
8.可选的,所述拨杆的背离所述旋钮的一面设置有向背离所述旋钮方向的凸起,所述凸起的高度沿所述拨杆延伸的方向递减。
9.可选的,所述盖板本体上设置有卡钩,所述卡钩和所述盖板本体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开启杆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10.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凸台,用于对所述开启杆的限位。
11.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门内饰板,包括如上所述的车门盖板。
12.可选的,所述车门内饰板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对应所述锁止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垂直于所述拨杆的运动平面自所述安装框向所述拨杆延伸;所述拨杆在所述锁止位置时与所述限位挡板抵接
13.可选的,所述车门内饰板包括所述开启杆,所述开启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开启杆的另一端与车内锁体适配;所述连接部可带动所述开启杆旋转解锁车内锁体。
14.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门盖板或如上所述的车门内饰板。
1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6.本公开提供的车门盖板,使用时,转动旋转把手使拨杆由部分抵压于限位挡板的锁止位置切换到与内饰板无任何接触的开启位置,车门盖板即可从内饰板上拆卸下来,无需任何工具,快速简单,简化了开启的步骤,减少了开启的时间,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盖板爆炸图;
20.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盖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盖板与内饰板配合示意图;
22.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开启杆插入所述旋钮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开启背门过程示意图;
24.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盖板静态安装示意图。
25.其中,1、旋钮;2、盖板本体;3、开启杆;4、内饰板;5、背门锁体;6、背门锁钩;7、旋转标识;11、旋转把手;12、旋转平台;13、转轴;14、拨杆;21、卡钩;22、插脚;23、限位凸台;41、内饰板安装框;42、限位挡板;51、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盖板包括旋钮1和盖板本体2,旋钮1通过盖板本体2上的通孔与盖板本体配合安装,两者之间可以相对旋转;旋钮1的背部设置有拨杆14,旋钮1转动时会带动拨杆14转动或者上下运动。当拨杆14对内饰板4部分抵压起到对车门盖板的限位作用,即处于锁止位置时,车门盖板固定在内饰板4上;当拨杆14与内饰板4不存在任何接触对车门盖板不再产生限位作用,即处于开启位置时,车门盖板即可脱离内饰板4。所述背面为车门盖板安装在内饰板上时面向车外的面;所述背部为旋钮穿过盖板本体上的通孔后偏向车外一侧的部分。所述车门可以是车辆的背门、侧门或机舱盖。拨杆14可以为薄板型、长方体、圆柱体等形状,能够部分抵压内饰板4上的相应安装结构实现车门盖板的限位即可。拨杆14优选为薄板型,可以增大抵压面积,保证限位的可靠性,减少拨杆14所受压强,防止拨杆14意外损坏,延长车门盖板的使用寿命,保证用户使用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拨杆14的端部优选为圆弧形或半圆球形,防止使用过程中拨杆刮伤内饰板或者用户的手,保证用户的良好使用体验。盖板本体2上通孔的位置可靠近盖板本体2的长边侧、短边侧或者在盖板本体2的中心。当通孔在盖板本体2的长边侧或短边侧,则止挡部件相应设置在该长边侧或短边侧的对侧,形成对内饰板安装框41两边的抵压,实现对侧限位;当通孔在盖板本体2的中心,如图2所示,则在此时拨杆14限位侧长边的对侧长边设置止挡部件。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旋钮1上还复合了开锁工具的功能,即能够便于取下车门盖板后车内锁体的开启,所述车内锁体对应车辆背门、侧门或机舱盖等车内在特殊情况需要手动开启的部件的锁体,为方便说明,下面以车辆背门为例。
29.如图4、图5所示,车门盖板从内饰板4上快速取下后,可将开启杆3从盖板本体2背面取下直接使用,也可将开启杆3的非解锁端安装在旋钮1背部的连接部上,旋钮1和开启杆3组合后形成如图4所示的结构,此结构使开启杆3的使用更加便利,提升了用户手动开启背门锁时的体验。
30.开启杆3的存放位置可以设置在内饰板4上,也可以设置在盖板本体2的长边侧或短边侧上不会与拨杆14产生干涉的位置,或者设置在旋钮1的内部,采用卡钩或弹力绳的方式固定开启杆3。开启杆3可以为长方体、圆柱体或半圆柱体等形状,与具体锁孔对应。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启杆3由在盖板本体2背面的卡钩21固定,卡钩21的开口可以朝上也可以朝下,优选为朝下,可以防止开启杆3在固定的过程中与转轴13或通孔发生干涉。开启杆3也可以用与盖板本体2连接的弹力绳固定。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启杆3上设有铰链,铰链的横截面对应设置有凸点和凹点,用于开启杆3展开时开启杆3展开后的折叠两部分的定位,即开启杆3是可折叠的,能够减少车门盖板的大小。铰链横截面上的凸点和凹点可以分别设置在横截面上,即凸点和凹点不出现在同一横截面上;所述凸点和凹点也可以交错设置,即在同一横截面上设置有凸点和凹点的组合;所述凸点和凹点的数量可以各仅有一个,对应分别布置在铰链的横截面上,也可以多个在横截面上一一对应。
33.为了防止开启杆3沿内饰板边框41直边方向滑出,在盖板本体2背面,盖板本体2上卡钩21形成的开启杆3的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凸台,凸台可以是薄板型、长方体、圆柱体,优选为长方体。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凸台上有加强筋。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拨杆14的背面上设置有一定厚度的呈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的凸起,凸起的最长直角边和其相邻直角边的两者之一与所述背面重合,另一边与旋钮1重合。三角形或梯形的上顶点的具体位置根据cae仿真结果确定。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支撑凸起的数量可为两个及以上,与拨杆14运动形成的平面呈一定角度,在拨杆14背侧对称分布,同样的,其具体数量与形状需要结合cae仿真结果确定。
35.如图2所示,盖板本体2背面与在锁定位置时拨杆14的投影所在的第二边缘相对的第一边缘设置有插脚22,用于盖板本体2的对侧限位;插脚22也可以替换为卡子、凸台等可限位的止挡部件,根据安装的方便程度选择。止挡部件的数量可以是图2中的两个,也可以只有一个或者增加到至少三个,根据车门盖板的安装稳固程度的需求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盖板本体2背面的止挡部件实现的对侧限位也可以用通过至少两个的设置在转轴13上的拨杆14实现,只要保证旋钮在某一位置时车门盖板对内饰板安装框41的相对两侧同时抵压产生限位作用即可。拨杆数量在两个及以上时,拨杆的形状和结构可以一致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13上设置有三个间隔分布的拨杆,其中一个拨杆为薄板型且带支撑凸起,剩余两个拨杆为圆柱体且不带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会同时存在至少两个的拨杆14以及止挡部件,此时的止挡部件设置在盖板本体2上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在锁定位置时某一拨杆14投影所在的第二边缘相对或者相邻,且所述止挡部件均在拨杆14的运动轨迹之外,不与拨杆14发生干涉。
36.旋钮1还包括旋转把手11以及旋转平台12。旋转把手11为长条形,长条的长边内凹呈弧形,能够更好贴合手指,加大手指与把手接触的面积,降低手指用力时受到的压强从而减少用户使用旋钮时的不适感,提升用户体验。旋转把手11也可为长边外凸的长条形或者边线为内凹弧形的三棱柱,根据用户对旋钮形状的使用倾向的统计结果决定。如图2所示,旋转平台12的背面为旋转轴13,旋转轴13的直径小于盖板本体上的通孔,旋转轴优选为中空,便于减轻整个车门盖板的重量。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旋钮1上还会设置复位弹簧,防止用户在装回车门盖板时忘记将旋钮复位导致车门盖板脱落意外损坏。
38.旋转把手11可以低于也可以突出于盖板本体2的正面,优选为与盖板本体2的正面齐平。如图6所示,通过盖板本体2上通孔中设置的沉台隐藏旋转把手11,沉台的外径不小于旋转平台12,便于旋钮1的放入。旋转把手11与与盖板本体2的正面齐平,既可以防止旋转把手11被碰撞导致意外的转动或者意外的部件损坏,又可以保证车门盖板安装后的内饰板表面的平整度,防止旋转把手磕碰其他物品,同时又让用户旋转旋钮1不会太困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沉台的边缘还设置有以盖板本体正面为最高处且外高内低的斜面,进一步提升用户在转动旋钮1时的体验。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本体2上设置有加强筋,提高盖板本体2的强度的同时减轻其重量,延长盖板总成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40.使用时,转动旋转把手11使拨杆14由部分抵压于限位挡板42的锁止位置运动到与内饰板4无任何接触的开启位置,当拨杆14处于开启位置时,车门盖板即可从内饰板上拆卸下来,无需任何工具。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盖板本体2上还包括旋转标识7,该旋转标识可以为箭头或手型指向标等可以指示旋转方向的标记,用以指示拆卸盖板总成时以及开启杆3插入背门锁应急锁眼后旋钮1的旋转方向,便于用户一次性操作成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标识7以表面涂荧光粉或者镂空后在内部加入发光二极管等方式加工,使其在使用环境光线较差时能够发光,便于用户找到盖板总成的位置以及使用盖板总成,扩展了车门盖板的使用场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本体2上还设置有标识盖板功能的标识,便于用户找到盖板以及直观理解盖板的功能。
42.使用时,在取下车门盖板后,从盖板本体2背面的卡钩21上取下开启杆3,将开启杆3非解锁端插入旋钮1背部的连接部,由此旋钮1与开启杆3组成开启背门锁的开锁器,如图4所示;如图5所示,将开启杆3的解锁端插入锁孔51,再次转动旋转把手11,使背门锁体5松开背门锁钩6,完成背门的解锁。
43.上述车门盖板通过旋转旋钮1和拆装开启杆3的操作即可完成车门盖板的拆卸和背门的解锁,无需任何额外的工具,使用结束后的车门盖板的还原同样快速简单,还在旋钮1上复合了开锁工具的功能,改善了使用开启杆3开锁的体验。
44.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门内饰板,适用于装配到车辆上,所述车门包括如上所述的车门盖板。设置在所述车门的内饰板安装框41上的限位挡板42为l型,其长边与拨杆14的运动平面平行,短边与拨杆14的运动平面垂直。限位板长边和内饰板安装框连接,增加限位板安装稳定性,短边限制拨杆14的转动角度,防止拨杆14旋转角度过大而无法实现限位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挡板42也可以只有短边,短边直接与内饰板安装框41连
接,限位挡板42也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具体形状与拨杆14的形状对应。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限位挡板42上设置有凸起,用以增加限位挡板42的强度。
45.安装框14至少一个边缘的外侧有垂直于所述边缘且向远离所述边缘的方向延伸的加强筋,使内饰板安装框41不易被车辆运行时车门盖板可能存在的频繁细小的震动破坏。
46.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门盖板或如上所述的车门内饰板。
47.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盖板结构实施例的描述。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