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导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1211发布日期:2023-01-25 10:3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导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导排水结构,属于汽车密封条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尾门中缝密封条是用于防止汽车双开尾门顶部漏水的一种密封条。通常该结构主体由epdm密实胶组成,在与尾门内板接触处由epdm海绵胶组成,通过在夹持部位包覆钢带骨架,与钣金固定位置另增加有胶带、扣钉等固定结构与钣金密封严实,防止漏水。但尾门中缝条由于其所在密封位置周边环境结构复杂,通常不能很好密封,无法控制水流的方向,下雨时容易导致雨水流入车门内部。例如,专利号为“201720138293.9”、发明创造名称为“对开型车门尾门密封条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的尾门中缝密封条结构复杂,而且仅仅优化了堵水结构,没有设置导水结构,当雨水较大时,雨水不能及时排出,仍然存在漏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密封效果好的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导排水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导排水结构,包括尾门中缝密封条本体以及固定连接在尾门中缝密封条端部的接角,在接角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水凸台,接角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水唇边。
5.进一步,所述接角的密封面由中部至两侧是逐渐变薄的平滑弧面。
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堵水+导水”组合方式,在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两侧端部做出优化,增加导水凸台及和导水唇边,并降低接角两侧与主体的高度,引导水向外部流动,避免流入车门内部,极大地降低车门漏水的风险。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接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9.图3为图2的侧视图;
10.图4为接角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1.附图标记说明:1-尾门中缝密封条本体,2-接角,3-导水凸台,4-导水唇边。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导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包括尾门中缝密封条本体1以及固定连接在尾门中缝密封条1端部的接角2,在接角2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水凸台3,接角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水唇边4。所述接角2的密封面由中部至两侧是逐渐变薄的平滑弧面。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5.导水凸台3设置在接角2的顶部一侧,防止接角2顶部积水过多,将水流通过导水凸台3导出密封条外侧,其引导水流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导水唇边4设置在在接角2两侧的最底部,通过形成高度差,由于水的重力以及水的表面张力将接角2中间的水引导至两侧并排出,极大的降低漏水风险,其引导水流方向如图3的箭头所示。


技术特征:
1.一种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导排水结构,包括尾门中缝密封条本体(1)以及固定连接在尾门中缝密封条本体(1)端部的接角(2),其特征在于:在接角(2)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水凸台(3),接角(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水唇边(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导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角(2)的密封面由中部至两侧是逐渐变薄的平滑弧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导排水结构,包括尾门中缝密封条本体以及固定连接在尾门中缝密封条本体端部的接角,在接角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水凸台,接角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水唇边。本实用新型通过“堵水+导水”组合方式,在尾门中缝密封条接角两侧端部做出优化,增加导水凸台及和导水唇边,并降低接角两侧与主体的高度,引导水向外部流动,避免流入车门内部,极大地降低车门漏水的风险。水的风险。水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 李飞 龙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红阳密封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3/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