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前悬置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4353发布日期:2023-03-01 02:0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前悬置衬套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橡胶前悬置衬套。


背景技术:

2.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以达到密封、缓冲、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是指起衬垫作用的换套。前悬置衬套主要应用于汽车车头与车架之间的连接,车头能够相对于车架进行翻转,车头与车架之间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连接均有前悬置衬套,当车头落下时,前悬置衬套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车头与车架之间的碰撞。
3.公告号为cn21144188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前悬置衬套,包括外套和内套,所述外套套设在内套的外环面上,所述外套与内套能够进行同轴转动,所述外套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内套由钢结构制成,所述外套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具有有效避免橡胶蠕变快的风险,提高拉伸撕裂强度和耐磨性的效果。
4.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设置的外套套设在内套的外环面上,内套外的凸条卡在外套内的凹槽内,能够防止外套发生轴向滑脱,但是在使用时外套的外壁与摇臂之间连接,在汽车震动时,摇臂部位会带动外套部位围绕内套进行转动,而外套与内套之间为套设连接,当外套受力进行转动时,可能会出现与内套分离的情况,从而影响衬套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设置的外套套设在内套的外环面上,内套外的凸条卡在外套内的凹槽内,能够防止外套发生轴向滑脱,但是在使用时外套的外壁与摇臂之间连接,在汽车震动时,摇臂部位会带动外套部位围绕内套进行转动,而外套与内套之间为套设连接,当外套受力进行转动时,可能会出现与内套分离的情况,从而影响衬套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橡胶前悬置衬套。
6.本技术提供一种橡胶前悬置衬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橡胶前悬置衬套,包括内芯和外壳,所述外壳位于所述内芯的外部,所述内芯与所述外壳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所述橡胶层的内壁均匀开设有第一置物槽,所述内芯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一置物槽的内部,所述橡胶层的外壁均匀开设有第二置物槽,所述外壳的内壁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位于所述有第二置物槽的内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机构能够增强橡胶层的强度,第一置物槽通过与第一限位柱配合,能够限制橡胶层与内芯之间的位置,尽量避免在橡胶层转动时,出现内芯与橡胶层之间分离的情况,第二置物槽通过与第二限位柱配合,能够限制橡胶层与外壳之间的位置,尽量避免在外壳围绕内芯转动时,出现橡胶层与外壳之间分离的情况,从而增强橡胶层的使用效果。
9.可选的,所述内芯包括第一管体,均匀设置的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连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橡胶层位于对
称设置的所述第一限位环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管体能够限制第一限位柱的安装位置,第一限位环能够限制橡胶层的安装位置。
11.可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橡胶层内部的网状管,所述网状管上均匀开设有将所述网状管贯穿的通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状管能够增强橡胶层的强度,通孔能够增强橡胶层与加固机构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13.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第二管体,均匀设置的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连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橡胶层位于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管体能够限制第二限位柱的安装位置,第二限位环能够限制橡胶层的安装位置。
15.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限位柱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体外壁的柱形部,所述柱形部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球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形部能够限制第一管体与橡胶层之间的位置,半球部能够尽量避免对橡胶层造成损伤。
17.可选的,所述橡胶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的橡胶管,所述第一置物槽开设于所述橡胶管的内壁,所述第二置物槽开设于所述橡胶管的外壁,所述加固机构与所述橡胶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橡胶管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坡度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管能够限制加固机构的安装位置,坡度端能够对橡胶管的端面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19.可选的,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所述第一限位柱贯穿所述第一防滑垫,所述第一防滑垫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与所述橡胶管相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滑垫能够增大与橡胶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21.可选的,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所述第二限位柱贯穿所述第二防滑垫,所述第二防滑垫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侧与所述橡胶管相抵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滑垫能够增大与橡胶管外壁之间的摩擦力。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4.1、本技术设置的加固机构能够增强橡胶层的强度,第一置物槽通过与第一限位柱配合,能够限制橡胶层与内芯之间的位置,尽量避免在橡胶层转动时,出现内芯与橡胶层之间分离的情况,第二置物槽通过与第二限位柱配合,能够限制橡胶层与外壳之间的位置,尽量避免在摇臂带动外壳围绕内芯转动时,出现外壳与橡胶层之间分离的情况,从而增强橡胶层的使用效果,使本技术更加的利于使用;
25.2、本技术设置的第一管体能够限制第一限位柱的安装位置,设置的第一限位环能够限制橡胶层的安装位置。第二管体能够限制第二限位柱的安装位置,设置的第二限位环能够限制橡胶层的安装位置,柱形部能够限制第一管体与橡胶层之间的位置,设置的半球部能够尽量避免对橡胶层造成损伤,橡胶管能够限制加固机构的安装位置,设置的坡度端能够对橡胶管的端面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中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中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中的加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内芯;101、第一管体;102、第一限位环;2、外壳;201、第二管体;202、第二限位环;3、橡胶层;301、橡胶管;302、坡度端;4、第一置物槽;5、第一限位柱;501、柱形部;502、半球部;6、第二置物槽;7、第二限位柱;8、加固机构;801、网状管;802、通孔;9、第一防滑垫;10、第二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3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和图2,该橡胶前悬置衬套,包括内芯1和外壳2,外壳2的外壁与摇臂连接,外壳2位于内芯1的外部,内芯1与外壳2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层3,内芯1和外壳2通过与橡胶层3配合组成衬套,橡胶层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8,加固机构8能够增强橡胶层3的强度,橡胶层3的内壁均匀开设有第一置物槽4,内芯1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柱5,第一限位柱5位于第一置物槽4的内部,第一置物槽4通过与第一限位柱5配合,能够限制橡胶层3与内芯1之间的位置,尽量避免在橡胶层3转动时,出现内芯1与橡胶层3之间分离的情况,橡胶层3的外壁均匀开设有第二置物槽6,外壳2的内壁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柱7,第二限位柱7位于有第二置物槽6的内部,第二置物槽6通过与第二限位柱7配合,能够限制橡胶层3与外壳2之间的位置,尽量避免在摇臂带动外壳2转动时,出现橡胶层3与外壳2之间分离的情况,从而增强橡胶层3的使用效果,使本技术更加的利于使用。
34.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内芯1包括第一管体101,均匀设置的第一限位柱5与第一管体101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第一管体101能够限制第一限位柱5的安装位置,第一管体101的连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102,橡胶层3位于对称设置的第一限位环102之间,第一限位环102能够限制橡胶层3的安装位置。
35.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外壳2包括第二管体201,均匀设置的第二限位柱7与第二管体20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第二管体201能够限制第二限位柱7的安装位置,第二管体201的连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202,橡胶层3位于对称设置的第二限位环202之间,第二限位环202能够限制橡胶层3的安装位置。
36.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橡胶层3包括位于第一管体101与第二管体201之间的橡胶管301,第一置物槽4开设于橡胶管301的内壁,第二置物槽6开设于橡胶管301的外壁,加固机构8与橡胶管301的内部固定连接,橡胶管301能够限制加固机构8的安装位置,橡胶管301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坡度端302,坡度端302能够对橡胶管301的端面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37.请参阅图2、图3和图4,第一管体1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9,第一限位柱5贯穿第一防滑垫9,第一防滑垫9远离第一管体101的一侧与橡胶管301相抵接,第一防滑垫9能够增大与橡胶管30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第二管体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10,第二限位柱7贯穿第二防滑垫10,第二防滑垫10远离第二管体201的一侧与橡胶管301相抵接,第二防滑垫10能够增大与橡胶管301外壁之间的摩擦力。
38.请参阅图2、图3和图4,第一限位柱5与第二限位柱7的结构相同,第一限位柱5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管体101外壁的柱形部501,柱形部501能够限制第一管体101与橡胶层3之间的位置,柱形部501远离第一管体1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球部502,半球部502能够尽量避免对橡胶层3造成损伤。
39.请参阅图2、图4和图5,加固机构8包括固定连接在橡胶层3内部的网状管801,网状管801能够增强橡胶层3的强度,网状管801上均匀开设有将网状管801贯穿的通孔802,通孔802使橡胶层3内部能够穿过通孔802,从而增强橡胶层3与加固机构8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40.本技术实施例的橡胶前悬置衬套的实施原理为:
41.使用时,通过内芯1与外壳2和橡胶层3组成衬套,第一置物槽4通过与第一限位柱5配合,限制橡胶层3与内芯1之间的位置,尽量避免在橡胶层3转动时,出现内芯1与橡胶层3之间分离的情况,第二置物槽6通过与第二限位柱7配合,限制橡胶层3与外壳2之间的位置,尽量避免在摇臂带动外壳2围绕内芯1转动时,出现外壳2与橡胶层3之间分离的情况,从而增强橡胶层3的使用效果,使本技术更加的利于使用。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