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及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6798发布日期:2023-01-17 22:5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及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及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2.液压挖掘机的发动机一般安装于回转平台,回转平台上焊接有发动机支座,发动机支座用来支撑与连接发动机。现有的发动机支座一般包括两个侧板和一个安装板,两个侧板分别与安装板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侧板均与回转平台固定连接,安装板支撑与连接发动机。然而,现有的发动机支座只是起到支撑固定发动机的作用,作用较为单一,不能对发动机进行减震,需要发动机自带减震器以及减震器支座,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及工程车辆,以解决现有的发动机支座只是起到支撑固定发动机的作用,不能对发动机进行减震的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包括:
6.座体,所述座体包括两个侧板和支撑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两端,且两个所述侧板均与回转平台的主平台固定连接;
7.减震器上座、减震器下座、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上座、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减震器和所述减震器下座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8.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发动机的壳体、所述第一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上座、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减震器和所述减震器下座均固定连接。
9.作为上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减震器上座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减震器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壳体和所述减震器上座抵接,所述第二减震器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减震器下座抵接;
10.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穿设所述发动机的壳体、所述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和所述减震器下座,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螺接,所述螺母与所述减震器下座的下表面抵接。
11.作为上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发动机的壳体能与所述限位块抵接。
12.作为上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还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支撑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连接。
13.作为上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还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主平台和两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
14.作为上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还包括第三加强板,所述主平台包括箱型结构,所述箱型结构由两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横板和两个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板围成,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均位于所述箱型结构外的一侧且均与其一所述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板位于所述箱型结构内部,且两个所述立板均与所述第三加强板固定连接。
15.作为上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加强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平行设置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板的两端,所述第一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板,所述第二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板,所述第三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板。
16.作为上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分侧板和第二分侧板,所述第一分侧板和所述第二分侧板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分侧板与所述第二分侧板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一分侧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侧板与所述主平台固定连接。
17.作为上述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分侧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分侧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
18.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的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及工程车辆,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设有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发动机可以直接安装于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发动机上不需要再自带减震器和减震器安装支座,降低了成本。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既可以支撑发动机,还可以对发动机减震,实现了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多功能性,还降低了成本。
21.而且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还设置有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能提高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刚度和结构稳定性,能够支撑重量较大的发动机,不需要增加回转平台和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厚度,减轻了整机的重量,运用于大型挖掘机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回转平台与发动机装配的装配图;
23.图2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回转平台与发动机装配后的剖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与回转平台装配的沿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与回转平台装配的
沿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沿图6中a-a剖切线得到的剖视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与回转平台装配的沿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沿图8中b-b剖切线得到的剖视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第三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
33.1、主平台;101、箱型结构;1011、横板;1012、立板;
34.2、发动机;
35.3、座体;31、侧板;32、支撑板;311、第一侧板;312、第二侧板;3111、第一分侧板;3112、第二分侧板;
36.4、第二加强板;
37.5、第一加强板;
38.6、减震器上座;
39.7、第一减震器;
40.8、第二减震器;
41.9、减震器下座;
42.10、限位块;
43.11、螺栓;
44.12、螺母;
45.13、第三加强板;131、第一板;132、第二板;133、第三板。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0.本实用新型提供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如图1-10所示,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包括座体3、减震器上座6、第一减震器7、第二减震器8、减震器下座9和连接组件,座体3包括两个侧板31和支撑板32,两个侧板31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32的两端,且两个侧板31均与回转平台的主平台1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器7、减震器上座6、支撑板32、第二减震器8和减震器下座9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连接组件用于将发动机2的壳体、第一减震器7、减震器上座6、支撑板32、第二减震器8和减震器下座9均固定连接。
51.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设有第一减震器7和第二减震器8,发动机2可以直接安装于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发动机2上不需要再自带减震器和减震器安装支座,降低了成本。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既可以支撑发动机2,还可以对发动机2减震,实现了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多功能性,还降低了成本。
52.可选地,支撑板32设有第一安装孔,减震器上座6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减震器7部分嵌设于第二安装孔,第一减震器7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2的壳体和减震器上座6抵接,第二减震器8部分嵌设于第一安装孔,第二减震器8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32和减震器下座9抵接;连接组件包括螺栓11和螺母12,螺栓11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穿设发动机2的壳体、第一减震器7、第二减震器8和减震器下座9,螺栓11与螺母12螺接,螺母12与减震器下座9的下表面抵接。通过将第一减震器7部分嵌设于减震器上座6的第二安装孔对第一减震器7进行固定,第一减震器7位于发动机2的壳体与减震器上座6之间,且与发动机2的壳体和减震器上座6均抵接,通过将第二减震器8部分嵌设于支撑板32的第一安装孔对第二减震器8进行固定,第二减震器8位于支撑板32 与减震器下座9之间,且与支撑板32和减震器下座9均抵接,通过螺栓11依次穿设发动机2的壳体、第一减震器7、第二减震器8和减震器下座9之后与螺母12螺接,将发动机2固定于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连通,第一减震器7的下端和第二减震器8的上端抵接。可选地。第一减震器7和第二减震器8均采用橡胶减震器。可选地,发动机2 的壳体固定设有安装支架,螺栓11穿设于安装支架,且螺栓11的螺帽与安装支架抵接。
53.可选地,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还包括限位块10,限位块10固定设置于支撑板32的上表面,发动机2的壳体能与限位块10抵接。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块10和第一减震器7均位于支撑板32的上方。由于第一减震器7有压缩极限,当第一减震器7长时间被压缩到极限时可能会被压溃,为了防止第一减震器7被压溃,在支撑板32上设有限位块10,当发动机2下压到一定距离时会与限位块10抵接,限位块10防止发动机2继续下降,从而能防止第一减震器7 被压坏。
54.可选地,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还包括第一加强板5,支撑板32和两个侧板31均与第一加强板5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5能加强两个侧板31与支撑板32的连接强度。可选地,第一加强板5沿竖直方向设置。
55.可选地,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还包括第二加强板4,主平台1和两个侧板31均与第二加强板4固定连接。第二加强板4能加强两个侧板31与主平台1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地,第二加强板4沿水平方向设置。
56.可选地,如图6-10所示,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还包括第三加强板13,主平台1包括箱型结构101,箱型结构101由两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横板 1011和两个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板1012围成,侧板31和第二加强板4均位于箱型结构101外的一侧且均与其一立板1012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13位于箱型结构101内部,且两个立板1012均与第三加强板13固定连接。座体3的侧板31与主平台1的箱型结构101的立板1012连接,座体3、第一加强板5和第二加强板4均位于箱型结构101外,第三加强板13设置于箱型结构101内部且连接两个立板1012,能提高与座体3连接的立板1012和另一个立板1012的整体性,增加座体3与主平台1的连接强度,实现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整体的强悍性。可选地,主平台1包括两个箱型结构101,每个箱型结构101上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
57.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还设置有第一加强板5、第二加强板4和第三加强板13,能提高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刚度和结构稳定性,能够支撑重量较大的发动机2,不需要增加回转平台和该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的厚度,减轻了整机的重量,运用于大型挖掘机更加安全可靠。
58.可选地,第三加强板13包括第一板131、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第一板131和第二板132平行设置且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板133的两端,第一板131 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立板1012,第二板13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立板1012,第三板13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立板10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131、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围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板1012固定连接。能增加两个立板1012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地,第三板133设有减重孔。
59.可选地,如图1-3所示,两个侧板31分别为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第一侧板311包括第一分侧板3111和第二分侧板3112,第一分侧板3111和第二分侧板3112一体成型,且第一分侧板3111与第二分侧板3112呈钝角设置,第一分侧板3111与支撑板32固定连接,第二分侧板3112与主平台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板311由一块板弯折设定角度形成的。第二分侧板3112 远离第一分侧板3111的一端相比于靠近第一分侧板3111的一端相距第二侧板 312更远。能提高座体3的刚度与支撑能力。
60.可选地,第三板133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板131和第二板13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使座体3与主平台1的连接更为牢固。
61.可选地,第二侧板312和第一分侧板3111均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板131 与第一分侧板311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第二板132与第二侧板31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可以使座体3与主平台1的连接更为牢靠。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加强板13还可以与座体3固定连接后穿设在箱型结构101内,之后再与箱型结构 101固定连接。
6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的回转平台上的发动安装座。
6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