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车架及风道固定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3741发布日期:2023-05-11 09:3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车架及风道固定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客车、车架及风道固定梁,属于客车。


背景技术:

1、风道固定梁是客车骨架的关键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为风道的固定提供定位和支撑。风道固定梁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8904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所公开的一种风道固定梁,该风道固定梁是由一块板料通过辊压一体成型的折弯件,且包括截面呈矩形的主体部分以及由主体部分向外折弯的折边构成的飞边部分,且飞边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侧面上,飞边部分用于固定安装风道板。

2、现有技术中,风道固定梁通常固定安装在客车的顶盖横梁和侧围立柱之间,且风道固定梁的主体部分具有上下布置的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其中,上连接边通常与顶盖横梁的底面固定相连,下连接边通常与侧围立柱的顶面固定连接,这样在主体部分的宽度方向上,当顶盖横梁底面的宽度与侧围立柱顶面的宽度相等且分别与主体部分相应的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的宽度相等时,也即主体部分的截面形状为标准矩形时,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能够在其宽度方向上完全与相应的顶盖横梁的底面以及侧围立柱的顶面适配贴合。

3、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有些顶盖横梁底面的宽度与侧围立柱顶面的宽度不相等,此种情况下,若按矩形折成主体部分,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的宽度只能按照上述顶面和底面两者中宽度最大的一者去折,这样当主体部分固定连接在顶面和底面之间时,在主体部分的宽度方向上,主体部分与宽度较小的一者连接的边上只有部分用于连接,宽度方向上的剩余宽度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即主体部分存在多余的部分,而多余的部分会增加客车的整体重量,不利于客车轻量化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固定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呈矩形的主体部分固定连接在宽度不等的顶盖横梁的底面和侧围立柱的顶面之间时存在多余部分,而导致客车整体重量增加、不利于客车轻量化设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架及客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道固定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风道固定梁,包括由板材一体折弯成型且用于固定连接在宽度不等的顶盖横梁的底面和侧围立柱的顶面之间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用于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上连接边以及用于与所述顶面连接的下连接边,下连接边的宽度用于与所述顶面适配,上连接边的宽度用于与所述底面适配,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中一者的宽度大于另一者的宽度。

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风道固定梁进行了改进,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固定梁中,由于主体部分的下连接边的宽度与顶盖横梁的顶面适配,上连接边的宽度与侧围立柱的顶面适配,且由于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中一者的宽度大于另一者的宽度,因此主体部分可以通过上连接边与上述底面适配固定,也可以通过下连接边与上述顶面适配固定,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当主体部分固定连接在宽度不等的上述底面和上述顶面之间时,在主体部分的宽度方向上,可以避免主体部分存在多余部分的情况,进而可以避免多余部分导致的整车重量的增加,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

5、进一步地,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即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不平行,这样有利于使主体部分固定安装在不平行布置的顶盖横梁的底面和侧围立柱的顶面之间,方便了风道固定梁在特殊安装位置的固定安装。

7、进一步地,风道固定梁还包括与主体部分一体折弯成型的飞边部分,主体部分还包括左右相对布置的两个侧边,两个侧边中的其中一个与飞边部分连接,另一个竖直布置。

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风道固定梁固定安装完成以后,竖直布置的侧边能够与侧围立柱保持平行,有利于避免与侧围立柱不平行的侧边对车窗玻璃安装的干涉,另外,将飞边部分与侧边连接也方便了飞边部分的设置。

9、进一步地,风道固定梁还包括与主体部分一体折弯成型的飞边部分,主体部分还包括与飞边部分连接的侧边,侧边包括上下布置的上侧边段和下侧边段,上侧边段和下侧边段位于同一平面内。

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飞边部分的长度更长,进而有利于方便飞边部分与风道板之间的固定,另外,也有利于侧边的整体受力效果,进而也有利于主体部分结构的稳定性。

11、进一步地,风道固定梁还包括与主体部分一体折弯成型的飞边部分,飞边部分包括向主体部分外折弯的第一飞边、向主体部分外折弯且与第一飞边平行搭接的第二飞边,第一飞边具有板材的首端,第二飞边具有板材的末端。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避免了板材的两端位于主体部分上,使得主体部分由一体连续的板材构成,有利于保证主体部分的结构强度;平行搭接的第一飞边和第二飞边,能够增强飞边部分的整体强度,有利于增强对风道板的固定以及支撑的稳定性。

13、进一步地,第一飞边的长度小于第二飞边的长度,第二飞边用于固定风道板。

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使用长度更短的板材折弯成型出风道固定梁,即能够节省板材的用量,进而可以降低成本;通过长度较长的第二飞边固定风道板,方便了风道固定梁对风道板的固定。

15、进一步地,第二飞边上设有用于固定风道板的固定孔。

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孔,既方便了风道板和风道固定梁的固定,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风道板和风道固定梁之间的拆卸。

17、进一步地,第一飞边与第二飞边焊接固定。

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既能够增强第一飞边与第二飞边之间的固定连接强度,同时也方便了第一飞边与第二飞边的固定连接。

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车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0、一种车架,包括顶盖横梁、侧围立柱以及固定连接在两者之间的风道固定梁,风道固定梁包括由板材一体折弯成型且固定连接在宽度不等的顶盖横梁的底面和侧围立柱的顶面之间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上连接边以及与所述顶面连接的下连接边,下连接边的宽度与所述顶面适配,上连接边的宽度与所述底面适配,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中一者的宽度大于另一者的宽度。

2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车架进行了改进,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中,由于主体部分的下连接边的宽度与顶盖横梁的顶面适配,上连接边的宽度与侧围立柱的顶面适配,且由于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中一者的宽度大于另一者的宽度,因此主体部分可以通过上连接边与上述底面适配固定,也可以通过下连接边与上述顶面适配固定,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当主体部分固定连接在宽度不等的上述底面和上述顶面之间时,在主体部分的宽度方向上,可以避免主体部分存在多余部分的情况,进而可以避免多余部分导致的整车重量的增加,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

22、进一步地,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即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不平行,这样有利于使主体部分固定安装在不平行布置的顶盖横梁的底面和侧围立柱的顶面之间,方便了风道固定梁在特殊安装位置的固定安装。

24、进一步地,风道固定梁还包括与主体部分一体折弯成型的飞边部分,主体部分还包括左右相对布置的两个侧边,两个侧边中的其中一个与飞边部分连接,另一个竖直布置。

2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风道固定梁固定安装完成以后,竖直布置的侧边能够与侧围立柱保持平行,有利于避免与侧围立柱不平行的侧边对车窗玻璃安装的干涉,另外,将飞边部分与侧边连接也方便了飞边部分的设置。

26、进一步地,风道固定梁还包括与主体部分一体折弯成型的飞边部分,主体部分还包括与飞边部分连接的侧边,侧边包括上下布置的上侧边段和下侧边段,上侧边段和下侧边段位于同一平面内。

2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飞边部分的长度更长,进而有利于方便飞边部分与风道板之间的固定,另外,也有利于侧边的整体受力效果,进而也有利于主体部分结构的稳定性。

28、进一步地,风道固定梁还包括与主体部分一体折弯成型的飞边部分,飞边部分包括向主体部分外折弯的第一飞边、向主体部分外折弯且与第一飞边平行搭接的第二飞边,第一飞边具有板材的首端,第二飞边具有板材的末端。

2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避免了板材的两端位于主体部分上,使得主体部分由一体连续的板材构成,有利于保证主体部分的结构强度;平行搭接的第一飞边和第二飞边,能够增强飞边部分的整体强度,有利于增强对风道板的固定以及支撑的稳定性。

30、进一步地,第一飞边的长度小于第二飞边的长度,第二飞边用于固定风道板。

3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使用长度更短的板材折弯成型出风道固定梁,即能够节省板材的用量,进而可以降低成本;通过长度较长的第二飞边固定风道板,方便了风道固定梁对风道板的固定。

32、进一步地,第二飞边上设有用于固定风道板的固定孔。

3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孔,既方便了风道板和风道固定梁的固定,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风道板和风道固定梁之间的拆卸。

34、进一步地,第一飞边与第二飞边焊接固定。

3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既能够增强第一飞边与第二飞边之间的固定连接强度,同时也方便了第一飞边与第二飞边的固定连接。

3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客车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7、一种客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顶盖横梁、侧围立柱以及固定连接在两者之间的风道固定梁,风道固定梁包括由板材一体折弯成型且固定连接在宽度不等的顶盖横梁的底面和侧围立柱的顶面之间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上连接边以及与所述顶面连接的下连接边,下连接边的宽度与所述顶面适配,上连接边的宽度与所述底面适配,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中一者的宽度大于另一者的宽度。

3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客车进行了改进,本实用新型的客车中,由于主体部分的下连接边的宽度与顶盖横梁的顶面适配,上连接边的宽度与侧围立柱的顶面适配,且由于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中一者的宽度大于另一者的宽度,因此主体部分可以通过上连接边与上述底面适配固定,也可以通过下连接边与上述顶面适配固定,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当主体部分固定连接在宽度不等的上述底面和上述顶面之间时,在主体部分的宽度方向上,可以避免主体部分存在多余部分的情况,进而可以避免多余部分导致的整车重量的增加,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

39、进一步地,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4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即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不平行,这样有利于使主体部分固定安装在不平行布置的顶盖横梁的底面和侧围立柱的顶面之间,方便了风道固定梁在特殊安装位置的固定安装。

41、进一步地,风道固定梁还包括与主体部分一体折弯成型的飞边部分,主体部分还包括左右相对布置的两个侧边,两个侧边中的其中一个与飞边部分连接,另一个竖直布置。

4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风道固定梁固定安装完成以后,竖直布置的侧边能够与侧围立柱保持平行,有利于避免与侧围立柱不平行的侧边对车窗玻璃安装的干涉,另外,将飞边部分与侧边连接也方便了飞边部分的设置。

43、进一步地,风道固定梁还包括与主体部分一体折弯成型的飞边部分,主体部分还包括与飞边部分连接的侧边,侧边包括上下布置的上侧边段和下侧边段,上侧边段和下侧边段位于同一平面内。

4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上连接边和下连接边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飞边部分的长度更长,进而有利于方便飞边部分与风道板之间的固定,另外,也有利于侧边的整体受力效果,进而也有利于主体部分结构的稳定性。

45、进一步地,风道固定梁还包括与主体部分一体折弯成型的飞边部分,飞边部分包括向主体部分外折弯的第一飞边、向主体部分外折弯且与第一飞边平行搭接的第二飞边,第一飞边具有板材的首端,第二飞边具有板材的末端。

4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避免了板材的两端位于主体部分上,使得主体部分由一体连续的板材构成,有利于保证主体部分的结构强度;平行搭接的第一飞边和第二飞边,能够增强飞边部分的整体强度,有利于增强对风道板的固定以及支撑的稳定性。

47、进一步地,第一飞边的长度小于第二飞边的长度,第二飞边用于固定风道板。

4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使用长度更短的板材折弯成型出风道固定梁,即能够节省板材的用量,进而可以降低成本;通过长度较长的第二飞边固定风道板,方便了风道固定梁对风道板的固定。

49、进一步地,第二飞边上设有用于固定风道板的固定孔。

5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孔,既方便了风道板和风道固定梁的固定,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风道板和风道固定梁之间的拆卸。

51、进一步地,第一飞边与第二飞边焊接固定。

5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既能够增强第一飞边与第二飞边之间的固定连接强度,同时也方便了第一飞边与第二飞边的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