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2877发布日期:2023-04-19 11:4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出风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特别是涉及出风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网约车出行方式的逐步认同,网约车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网约车在运营时,运营时间长且人员流动大,因而车内异味普遍存在。但是由于车内异味的影响因素较多,因而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控,使得车内的空气质量较差,进而使得车内空气质量成为乘客抱怨率最高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网约车在运营时,车内异味较为普遍,车内空气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出风装置。

2、一种出风装置,安装于汽车上,其包括:

3、导风件,用于与所述汽车的副仪表板连接,所述导风件上构造有沿所述汽车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疏风通道;所述第一疏风通道与所述副仪表板的后排风道连接并连通;且所述第一疏风通道远离所述副仪表板的一侧构造有第一出风口;

4、其中,所述后排风道内的气流能够经所述第一疏风通道流通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入所述汽车内部。

5、上述出风装置及汽车,当网约车在长时间运营时,由于人员流动较大,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车内异味,此时打开汽车仪表板上的通风设备,使得后排风道内通入气流,后排风道内的气流则经第一疏风通道流通,并从第一出风口流入汽车内部。由于第一疏风通道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延伸,且第一出风口构造于第一疏风通道远离副仪表板的一侧,因而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高度较高,使得汽车后排的面部区域的空气流动速率较高,进而使得后排乘客区域的换气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车内异味则能够得到快速的扩散去除,从而使得车内的空气质量较好,乘客对网约车服务的满意度也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出风装置,安装于汽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风通道(110)沿所述汽车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尺寸为h,所述h满足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100)靠近所述后排风道(210)的一侧构造有第一入风口(112);所述后排风道(210)靠近所述导风件(100)的一侧构造有第三出风口(211);所述第一入风口(112)与所述第三出风口(211)连接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风道(210)靠近所述导风件(100)的一侧、朝向所述导风件(100)向上弯折并形成弯折部,所述第三出风口(211)构造于所述弯折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安装套筒(300),所述安装套筒(300)用于与所述副仪表板(200)连接,所述安装套筒(300)构造有容纳腔(310),所述导风件(100)的至少部分容设于所述容纳腔(3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100)的外壁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疏风通道(110)的一侧向外凸设形成有第一安装部(120);所述容纳腔(310)的腔壁朝向腔内的一侧向内凸设形成有第二安装部(3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疏风通道(320)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11)的一侧构造有第二入风口(322);所述第二入风口(32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1)连接并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321)的出风面积为s,所述s满足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筒(300)上构造有卡接孔(33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孔(3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孔(330)沿所述安装套筒(300)的周向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5-10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筒(300)背离所述容纳腔(310)一侧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环状灯带。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副仪表板(200),还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与所述副仪表板(200)的后排风道(210)连接并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风装置及汽车,其包括用于与汽车的副仪表板连接的导风件,导风件上构造有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疏风通道;第一疏风通道与副仪表板的后排风道连接并连通;且第一疏风通道远离副仪表板的一侧构造有第一出风口;其中,后排风道内的气流能够经第一疏风通道流通并从第一出风口流入汽车内部。由于第一疏风通道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延伸,且第一出风口构造于第一疏风通道远离副仪表板的一侧,因而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高度较高,使得汽车后排的面部区域的空气流动速率较高,进而使得后排乘客区域的换气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车内异味则能够得到快速的扩散去除,从而使得车内的空气质量较好,乘客对网约车服务的满意度也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施佳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