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8627发布日期:2023-02-04 04:2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2.电助力自行车以电池作为辅助能源,通过电池为电助力自行车中的电机、控制器、仪表等组件进行供电。其中,电助力自行车会装配电子锁,通过电子锁将电池锁定在车体上,并且,电池锁需要通过电池进行供电才可正常工作。
3.在电助力自行车的一些使用场景中(如共享电助力自行车),需在电池的电未完全耗尽的情况下解锁电池锁以取出电池,进而替换为满电的电池,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电池的电量耗尽,电池锁锁定无法打开,无法替换该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电量耗尽时电池锁锁定导致无法替换电池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输入端、充电开关电路、比较电路和充电输出端;
7.所述充电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电路的一端,所述充电开关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所述充电输入端还用于连接第一电池,所述充电输出端还用于连接第二电池;
8.所述比较电路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和所述充电输出端,所述比较电路还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电路的控制端。
9.可选地,所述电池间充电装置还包括:芯片供电电路、电源管理芯片、开关电路和采集电路;
10.所述充电输入端通过所述芯片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采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电路;
11.所述采集电路还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
12.可选地,所述电池间充电装置还包括:开关锁定电路;
13.所述电源管理芯片通过所述开关锁定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
14.可选地,所述开关锁定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
15.所述电源管理芯片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输入端还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
16.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
17.所述充电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
18.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还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输出端的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输入端还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输入端还接地;
19.所述充电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控制端,所述充电输入端还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采集电路。
20.可选地,所述采集电路包括:镜像电流采集电路,所述镜像电流采集电路的采集端连接在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充电开关电路之间;所述镜像电流采集电路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
21.可选地,所述充电开关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三极管、第二场效应管;
22.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为所述充电开关电路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
23.所述第四三极管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输入端为所述充电开关电路的控制端。
24.可选地,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
25.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八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九电阻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十电阻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
26.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还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
27.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
28.可选地,所述电池间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感、二极管;
29.所述第三三极管的输入端通过所述二极管连接所述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电感的一端,所述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采集电路。
3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池、电池间充电装置、第二电池,所述电池间充电装置为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池间充电装置;
31.其中,所述第一电池连接所述电池间充电装置的充电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池连接所述电池间充电装置的充电输出端。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以及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输入端、充电开关电路、比较电路和充电输出端,充电输入端连接充电开关电路的一端,充电开关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充电输出端,充电输入端还用于连接第一电池,充电输出端还用于连接第二电池,比较电路连接充电输入端和充电输出端,比较电路还连接充电开关电路的控制端,通过比
较电路可以实现充电开关电路的闭合,进而使得第一电池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第二电池充电后,可以对第二电池对应的电池锁进行解锁,使得用户更换该电池,并且,比较电路可以比较充电输入端的电压信息以及充电输出端的电压信息,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充电开关电路,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同时,当电助力自行车处于没有固定电源时,依然可以通过本技术提供的电池间充电装置,实现对电量耗尽的电池的充电,因此,该电池间充电装置的适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锁定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开关锁定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4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较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7.图标:充电开关电路100;比较电路200;芯片供电电路300;电源管理芯片400;开关电路500;采集电路600;开关锁定电路700;第一电阻701;第二电阻702;第一三极管703;第三电阻501;第四电阻502;第五电阻503;第二三极管504;第三三极管505;第一场效应管506;第六电阻101;第七电阻102;第四三极管103;第二场效应管104;第一比较器201;第二比较器202;第八电阻203;第九电阻204;第十电阻205;第十一电阻206;第十二电阻207;电感800;二极管900;第一电池10;电池间充电装置20;第二电池30。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2.电助力自行车是指以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电池、仪表、传感器等组件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一些电助力自行车会装配电池锁,电池锁用于将电池锁定在车体上,电池锁需要通过电池供电才能进行工作,示例地,电池锁在锁定的情况下,电池锁的开关需要电池的供电进行控制。在电助力自行车的一些使用场景中(如共享电助力自行车),需在电池的电未完全耗尽的情况下解锁电池锁以取出电池,进而替换为满电的电池,然而,在某一些情况下,电池的电量耗尽时,电池锁处于锁定状态,此时,电池不能为电池锁供电,因此,电池锁无法打开,用户无法对电量耗尽的电池进行替换。
53.为了解决电池电量耗尽时电池锁锁定导致无法替换电池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提供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当电池电量耗尽时,通过另一个有电的电池为其进行充电,使得其可以为电池锁提供电能,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对电池锁解锁,更换该电池。同时,当电助力自行车处于没有固定电源时,无法通过固定电源对该电池进行充电,此时,可以通过本技术提供的电池间充电装置,实现电池与电池之间的充电,使得该电池间充电装置的适用性较高。
54.如下结合多个具体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进行解释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池间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输入端、充电开关电路100、比较电路200和充电输出端。
55.充电输入端连接充电开关电路100的一端,充电开关电路100的另一端连接充电输出端,其中,充电输入端还用于连接第一电池,充电输出端还用于连接第二电池。
56.示例地,第一电池为充电电池,即有电的电池,第二电池为待充电电池,即电量耗尽的电池时,第一电池中的电能可依次通过充电输入端、充电开关电路100、充电输出端传输至第二电池,为第二电池进行充电。
5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开关电路100为断开状态时,第一电池不能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开关电路100为闭合状态时,第一电池才能为第二电池进行充电。
58.充电输入端为电能流入电池间充电装置的一端,即流入充电开关电路100的一端,充电输出端为电能流出电池间充电装置的一端,即流出充电开关电路100的一端,或者为电能流入第二电池的一端。
59.比较电路200连接充电开关电路100的控制端,使得充电开关电路100的断开或者闭合由比较电路200进行控制。
60.比较电路200连接充电输入端和充电输出端,比较电路200可以检测得到充电输入端的电压信息以及充电输出端的电压信息,该充电输入端的电压信息可以为第一电池的电压信息,该充电输出端的电压信息可以为第二电池的电压信息。
61.比较电路200可以比较充电输入端的电压信息以及充电输出端的电压信息,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充电开关电路100。
62.具体地,若充电输入端的电压信息高于充电输出端的电压信息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则比较电路200可以输出导通控制信号至充电开关电路100的控制端,使得充电开关电路100闭合。可选地,该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可以为1v,当然,还可以为其他预设的电压值,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63.具体地,若充电输出端的电压信息高于充电输入端的电压信息,或者,充电输出端的电压信息高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则比较电路200不输出导通控制信号至充电开关电路100的控制端,即充电开关电路100处于断开的状态。
6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电池的电压大于待充电电池的电压,且存在一定的电压差时,电池之间可以自动进行充电。
65.可选地,充电电池和被充电电池可以为同型号的两个电池。
66.比较电路200还可以起到防反充电、防极性接反的作用。
6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通过比较电路可以实现充电开关电路的闭合,进而使得第一电池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第二电池充电后,可以对第二电池对应的电池锁进行解锁,使得用户更换该电池,并且,比较电路可以比较充电输入端的电压信息以及充电输出端的电压信息,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充电开关电路,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同时,当电助力自行车处于没有固定电源时,依然可以通过本技术提供的电池间充电装置,实现对电量耗尽的电池的充电,因此,该电池间充电装置的适用性较高。
68.进一步地,在上述图1所示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电池间充电装置的可能实现示例,对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池间充电装置还包括:芯片供电电路300、电源管理芯片400、开关电路500和采集电路600。
69.充电输入端通过芯片供电电路300连接电源管理芯片400,其中,充电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池,第一电池的电能通过芯片供电电路300,芯片供电电路300可将该电能转换为电源管理芯片400适用的电能,进而为电源管理芯片400进行供电,使得电源管理芯片400可以正常运行,即处于工作状态中。
70.电源管理芯片400连接开关电路500的控制端,电源管理芯片400在工作状态时,可以控制开关电路500的闭合或者断开。
71.具体地,芯片供电电路300在外接第一电池时,芯片供电电路300立刻开始工作,使得电源管理芯片400进入工作状态,输出控制信号,使得开关电路500闭合或者导通。
72.开关电路500的一端连接充电输入端,开关电路500的另一端通过采集电路600连接充电开关电路100。当电源管理芯片400控制开关电路500闭合时,第一电池的电能依次通过开关电路500、采集电路600、充电开关电路、充电输出端传输至第二电池,第一电池可以为第二电池进行充电。
73.采集电路600还连接电源管理芯片400,采集电路600可以采集充电时的负载电流以及充电电压,电源管理芯片400通过连接采集电路600,以获得负载电流以及充电电压,进而使得电源管理芯片400根据负载电流以及充电电压调节开关电路500的闭合与断开的频率,以控制充电过程中的电压以及电流大小,避免充电过程中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电压差过大,保证充电过程中的电能安全。
7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电池间充电装置还包括:芯片供
电电路、电源管理芯片、开关电路和采集电路,充电输入端通过芯片供电电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连接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充电输入端,开关电路的另一端通过采集电路连接充电开关电路,采集电路还连接电源管理芯片,通过电源管理芯片实现了充电过程中开关电路的控制,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
75.进一步地,在上述图2所示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电池间充电装置的可能实现示例,对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池间充电装置还包括:开关锁定电路700。
76.电源管理芯片400通过开关锁定电路700连接开关电路500的控制端。
77.电源管理芯片400可根据充电时的负载电流以及充电电压可以调节输出的脉冲的占空比,进而将该输出的脉冲发送至开关锁定电路700,通过开关锁定电路700控制开关电路500的闭合或者断开状态。
78.具体地,电源管理芯片400可以获得充电时的负载电流以及充电电压并对其进行分析,若负载电流超过预设电流值,或者,充电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值时,电源管理芯片400可以调窄其输出脉冲的占空比,该占空比为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比,通过调窄脉冲的占空比,可以使得开关电路500对充电电压或者负载电流进行调整,控制充电电压或者负载电流的大小,即对充电功率进行调整,以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安全。
7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电池间充电装置还包括:开关锁定电路,电源管理芯片通过开关锁定电路连接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以使得电源管理芯片通过开关锁定电路控制开关电路,进而控制充电过程。
80.进一步地,在上述图3所示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开关锁定电路的可能实现示例,对电池间充电装置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锁定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开关锁定电路700包括:第一电阻701、第二电阻702、第一三极管703。
81.电源管理芯片400通过第一电阻701连接第一三极管703的控制端,第一三极管703的控制端还通过第二电阻702连接第一三极管703的输入端,第一三极管703的输入端还接地,第一三极管703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500的控制端。
8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管理芯片400根据负载电流以及充电电压,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为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可以在第一电阻701和第二电阻702的分压作用下,使得第一三极管703导通,进而可根据导通的第一三极管703控制开关电路500。
8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锁定电路,开关锁定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电源管理芯片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还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输入端,第一三极管的输入端还接地,第一三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电源管理芯片可通过控制开关锁定电路中的第一三极管的导通,进而去控制开关电路。
84.进一步地,在上述图2所示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开关电路的可能实现示例,对电池间充电装置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开关电路500包括:第三电阻501、第四电阻502、第五电阻503、第二三极管504、第三三极管505、第一场效应管506。
85.充电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501连接第二三极管504的控制端,第二三极管504的控制端还通过第四电阻502连接电源管理芯片400。
86.第二三极管504的控制端还连接第三三极管505的控制端,第二三极管504的输出端和第三三极管505的输出端的连接点,连接第一场效应管506的控制端,第二三极管504的输入端还连接充电输入端,第三三极管505的输入端还接地。
87.充电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池时,第四电阻502的左端线路上存在电流,此时,由于第三电阻501和第四电阻502对充电输入端的电压分压,使得第三三极管505导通。
88.充电输入端还通过第五电阻503连接第一场效应管506的控制端,充电输入端还连接第一场效应管506的输入端,第一场效应管506的输出端连接采集电路。
89.在第三三极管505导通的基础上,由于第五电阻50的压差使得第一场效应管506导通。
90.第四电阻502的左端线路上不存在电流时,第三三极管505不再导通,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由于第二三极管504为导通状态,使得第一场效应管506的输入端和控制端的电压迅速拉平,第一场效应管506断开。
91.电池间充电装置还包括开关锁定电路时,开关电路连接开关锁定电路,可选地,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开关锁定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充电输入端外接第一电池,并且开关锁定电路700中的第一三极管703导通时,使得第三三极管505导通,进而使得第一场效应管506导通。
92.开关锁定电路700中的第一三极管703截止导通时,即开关锁定电路700没有接收到来自电源管理芯片400的控制信号(高电平信号),第三三极管505截止导通,由于此时第二三极管504导通,使得第一场效应管506截止导通。
93.因此,开关锁定电路700可通过电源管理芯片400的控制信号(高电平信号)锁定第一场效应管506的导通与断开。即电源管理芯片400可控制开关电路500的通断。
9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充电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还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还连接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第二三极管的输出端和第三三极管的输出端的连接点,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控制端,第二三极管的输入端还连接充电输入端,第三三极管的输入端还接地,充电输入端还通过第五电阻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控制端,充电输入端还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输入端,第一场效应管的输出端连接采集电路,通过电源管理芯片可控制开关电路中第一场效应管的导通程度与断开,通过开关电路的通断控制充电过程的通断,通过导通程度控制充电过程中的电能安全。
95.进一步地,在上述图2所示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采集电路的可能实现示例,对电池间充电装置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采集电路600包括:镜像电流采集电路。
96.镜像电流采集电路的采集端连接在开关电路500和充电开关电路100之间。镜像电流采集电路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400。
9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镜像电流采集电路包括两路镜像恒流电路,其中,每路镜像恒流电路包括两个三极管和两个电阻,其中,两个三极管的控制端相连接,两个电阻并联连
接。
98.可选地,镜像电流采集电路还可以包括三路镜像恒流电路,还可以包括多路镜像恒流电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99.如图7所示,在每路镜像恒流电路中,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差相等,即r1和r2两端的电压差相等,并且,通过r2和r3的电流相等。电源管理芯片400可通过镜像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采集到r3两端的电流,即为r2两端的电流,再根据r2的电阻值,可以计算得到r2两端的电压差,即为r1两端的电压差,最后根据r1的电阻值,可以计算得到通过r1的电流,该电流即为负载电流。同时,电源管理芯片400还可以通过镜像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检测到充电时的充电电压,该充电电压为r2上端连接点处的电压。
100.电源管理芯片400检测的负载电流或者充电电压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可调窄电源管理芯片400输出脉冲的占空比。
1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集电路,采集电路包括:镜像电流采集电路,镜像电流采集电路的采集端连接在开关电路和充电开关电路之间,镜像电流采集电路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使得电源管理芯片可以采集到充电过程中的负载电流以及充电电压,进而根据该负载电流以及充电电压对充电进行控制。
102.进一步地,在上述图1所示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充电开关电路的可能实现示例,对电池间充电装置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充电开关电路100包括:第六电阻101、第七电阻102、第四三极管103、第二场效应管104。
103.第六电阻101的一端为充电开关电路的一端,第六电阻101的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104的输入端,第六电阻10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104的控制端,第二场效应管104的输出端连接充电输出端。当第二场效应管104为连通状态时,充电输入端的电能通过第二场效应管104传输至充电输出端的第二电池。
104.第四三极管103的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102接地,第四三极管103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二场效应管104的控制端,第四三极管103的输入端为充电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比较电路200。
105.比较电路200控制第四三极管103导通后,由于第六电阻101和第七电阻102的分压作用,使得第二场效应管104导通。
106.若比较电路200不输出控制信号时,第四三极管103为断开状态,此时,第二场效应管104也为断开状态。
1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开关电路,充电开关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三极管、第二场效应管,第六电阻的一端为充电开关电路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输入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控制端,第二场效应管的输出端连接充电输出端,第四三极管的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接地,第四三极管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控制端,第四三极管的输入端为充电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比较电路通过控制第四三极管以控制第二场效应管的通断状态,进而实现对充电的控制。
108.进一步地,在上述图1所示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比较电路的可能实现示例,对电池间充电装置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较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比较电路200包括:第一比较器201、第二
比较器202、第八电阻203、第九电阻204、第十电阻205、第十一电阻206、第十二电阻207。
109.第一比较器201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203接地,第一比较器201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204连接第二比较器202的正输入端,第二比较器202的正输入端还通过第十电阻205连接充电输入端。
110.第一比较器201的正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206接地,第一比较器201的正输入端还连接第二比较器202的负输入端,第二比较器202的负输入端还通过第十二电阻207连接充电输出端。
111.第二比较器20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比较器20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比较器201和第二比较器202的输出,控制充电开关电路100。
112.第一比较器201和第二比较器202均输出高电平时,通过与计算后,最终输出高电平至充电开关电路100,该高电平为导通控制信号,用于导通充电开关电路100中的第四三极管103。
113.当第一电池的电压高于第二电池的电压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时,第一比较器201和第二比较器202均输出高电平,否则,最终输出的不是高电平,即不能使第四三极管103导通。
1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较电路,比较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接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连接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还通过第十电阻连接充电输入端,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还连接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还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充电输出端,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可根据充电输入端和充电输出端的电压信息,控制充电开关电路的通断,进而实现对充电的控制。
115.进一步地,在上述图5所示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电池间充电装置的可能实现示例,对电池间充电装置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电池间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感800、二极管900。
116.第三三极管505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900连接电感800的一端,第一场效应管506的输出端还连接电感800的一端,电感800的另一端连接采集电路600。
117.其中,电感800可以起到稳压限流的作用,二极管900可以在充电停止时,消耗电路中残余的电荷,还可以起到稳压的作用。
1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电池间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感、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连接电感的一端,第一场效应管的输出端还连接电感的一端,电感的另一端连接采集电路,通过电感和二极管可以稳压限流,保证充电过程以及充电停止时的安全。
119.在上述图1~图10所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通过一个完整的实施例,对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进行具体解释说明,可选地,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电池间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输入端、芯片供电电路300、电源管理芯片400、开关锁定电路700(第一电阻701、第二电阻702、第一三极管
703)、开关电路500(第三电阻501、第四电阻502、第五电阻503、第二三极管504、第三三极管505、第一场效应管506)、电感800、二极管900、采集电路600、充电开关电路100(第六电阻101、第七电阻102、第四三极管103、第二场效应管104)、比较电路200(第一比较器201、第二比较器202、第八电阻203、第九电阻204、第十电阻205、第十一电阻206、第十二电阻207)、充电输出端。
120.可选地,电源管理芯片400可以为tl494型号,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型号的电源管理芯片,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1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间充电装置,可以实现电池之间的充电,并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安全。
122.在上述图1~图11所示电池间充电装置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可选地,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池10、电池间充电装置20、第二电池30。
123.其中,第一电池10连接电池间充电装置20的充电输入端,第二电池30连接电池间充电装置20的充电输出端,使得第一电池10可通过电池间充电装置20为第二电池30进行充电。
1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