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4471发布日期:2023-03-29 09:4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充换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近年来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已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认可,然而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急速攀升,快充电站必然会对电网产生较大扰动,而换电模式具有对电网冲击小、补能效率高,电池便于集中管理保证其使用寿命等优点,因此快充并不能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唯一技术,换电模式将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必要补充,而充换电站可以同时实现两种补能方式。
3.充电机柜作为充换电站内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尺寸制约着整个换电站内部的规划布局,而影响充电机柜尺寸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能够实现机柜内部直流输出部分元器件的合理布局及空间的充分利用,同时又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通过在安装板上合理地分区设置分流器、熔断器、绝缘子和电源等元器件,通过连接铜排相互连通形成整体结构,有效压缩充电机柜尺寸,优化充换电站内部空间布局,解决充电机柜内部直流输出部分空间利用率不高、安装配线不易、后期维护不方便等问题,满足了充电柜稳定性高和体积小的需求。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其包括壳体组件、顶盖和安装板组件,所述顶盖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顶部,所述安装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壳体组件,其包括主壳体、单元拉手、穿板端子插座、网线转接头和连接器插头,所述主壳体为折弯结构,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单元拉手、穿板端子插座和网线转接头依次固定安装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一面板上,所述连接器插头通过固定孔安装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二面板上;所述安装板组件,其包括安装板、分流器、熔断器、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二直流接触器、第一绝缘子、第二绝缘子、连接铜排、第一辅助电源、第二辅助电源、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功率继电器和电度表,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二直流接触器、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第一端部,所述分流器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铜排与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一绝缘子的端口铜排固定连接,所述熔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直流接触器、第二绝缘子的端口铜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电源和第二辅助电源通过压铆螺母并排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第二端部,所述控制器通过螺母柱安装在所述第一辅助电源和第二辅助电源的上方,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功率继电器和电度表通过压铆螺母并排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中部。
6.优选地,所述顶盖为u型折弯板,其两侧翻边外侧开有圆形沉孔,且所述主壳体两侧翻边顶部设有压铆螺母,所述顶盖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在所述主壳体顶部。
7.优选地,所述主壳体的第一面板两侧设有向外折弯边,且折弯边上开设有长圆固定孔,所述主壳体两侧翻边内部设有梯形凸起结构,主壳体底部设有压铆螺钉。
8.优选地,所述单元拉手为u型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端部两侧。
9.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为几字形折弯件,其两侧开设有固定孔,与所述主壳体两侧翻边处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穿板端子插座与外部插头通过插拔实现电气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网线转接头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端部翻边上。
12.优选地,所述连接器插头通过台阶螺钉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二端部翻边上,直流输出充电装置通过所述连接器插头与外部插座的插拔配合,从而实现电气连接。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壳体组件上设置穿板端子插座、网线转接头和连接器插头等器件,与外部插头、插座能实现快速插拔配合,确保整个模块中各单元的电气连接。
15.(2)本实用新型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通过在安装板上合理地分区设置分流器、熔断器、绝缘子和电源等元器件,通过连接铜排相互连通形成整体结构,满足了充电柜稳定性高和体积小的需求。
16.(3)本实用新型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通过合理排布有效压缩充电机柜尺寸,优化充换电站内部空间布局,解决充电机柜内部直流输出部分空间利用率不高、安装配线不易、后期维护不方便等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主要附图标记:
22.壳体组件1,主壳体11,第一面板111,第二面板112,单元拉手12,穿板端子插座13,网线转接头14,连接器插头15,顶盖2,圆形沉孔21,安装板组件3,安装板301,分流器302,熔断器303,第一直流接触器304,第二直流接触器305,第一绝缘子306,第二绝缘子307,连接铜排308,第一辅助电源309,第二辅助电源310,控制器311,第一继电器312,第二继电器313,功率继电器314,电度表315。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详尽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也是一种直流输出充电模块。如图1所示,其包括壳体组件1、顶盖2和安装板组件3,顶盖2固定安装在壳体组件1顶部,安装板组件3设置在壳体组件1内,壳体组件1,其包括主壳体11、单元拉手12、穿板端子插座13、网线转接头14和连接器插头15,主壳体11为折弯结构,主壳体11包括第一面板111和第
二面板112,单元拉手12、穿板端子插座13和网线转接头14依次固定安装在主壳体11的第一面板111上,连接器插头15通过固定孔安装在主壳体11的第二面板112上。
25.如图2所示,主壳体11的第一面板111两侧设有向外折弯边,且折弯边上开设有长圆固定孔,用于直流输出充电装置插接到位后的固定,主壳体11两侧翻边内部设有梯形凸起结构,用于固定主壳体11内部线束,主壳体11底部设有压铆螺钉,用于固定安装板组件3。单元拉手12为u型件,通过螺钉固定在主壳体11的第一端部两侧,便于直流输出充电装置插拔时的操作;穿板端子插座13与外部插头通过插拔实现电气连接;网线转接头14通过螺栓固定在主壳体11的第一端部翻边上,便于调试时快速插拔实现连接;连接器插头15通过台阶螺钉固定在主壳体11的第二端部翻边上,直流输出充电装置通过连接器插头15与外部插座的插拔配合,从而实现电气连接。
26.如图3所示,顶盖2为u型折弯板,其两侧翻边外侧开有圆形沉孔21,且主壳体11两侧翻边顶部设有压铆螺母,顶盖2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在主壳体11顶部。
27.如图4所示,安装板组件3,其包括安装板301、分流器302、熔断器303、第一直流接触器304、第二直流接触器305、第一绝缘子306、第二绝缘子307、连接铜排308、第一辅助电源309、第二辅助电源310、控制器311、第一继电器312、第二继电器313、功率继电器314和电度表315,其中功率继电器314通常为小功率继电器。安装板301为几字形折弯件,其两侧开设有固定孔,与主壳体11两侧翻边处固定连接,第一直流接触器304、第二直流接触器305、第一绝缘子306和第二绝缘子307均安装在安装板301的第一端部,分流器30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铜排308与第一直流接触器304、第一绝缘子306的端口铜排固定连接,熔断器30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直流接触器305、第二绝缘子307的端口铜排固定连接,第一辅助电源309和第二辅助电源310通过压铆螺母并排设置在安装板301的第二端部,控制器311通过螺母柱安装在第一辅助电源309和第二辅助电源310的上方,第一继电器312、第二继电器313、功率继电器314和电度表315通过压铆螺母并排固定于安装板301中部。
2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做进一步描述:
29.壳体组件1中主壳体11的第一端部翻边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边,折弯边上开有长圆固定孔,用于直流输出充电装置插接到位后的固定,主壳体11两侧翻边内部设有梯形凸起结构,用于主壳体11内部线束的固定,主壳体11两侧翻边顶部设有压铆螺母,用于顶盖2的安装固定,主壳体11底部设有压铆螺钉,用于安装板组件3的安装固定,主壳体11的第二端部翻边开有固定孔,用于连接器插头15的安装固定。
30.安装板组件3中第一直流接触器304,第二直流接触器305,第一绝缘子306,第二绝缘子307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安装板301的第一端部,第一辅助电源309、第二辅助电源310通过安装板301底部压铆螺母固定至安装板301的第二端部,第一继电器312、第二继电器313、功率继电器314和电度表305均通过安装板301底部压铆螺母并排固定于安装板301中部。
31.本实用新型快速插拔的直流输出充电装置,通过在安装板301上合理地分区设置分流器302、熔断器303、绝缘子和电源等元器件,通过连接铜排308相互连通形成整体结构,有效压缩充电机柜尺寸,优化充换电站内部空间布局,解决了充电机柜内部直流输出部分空间利用率不高、安装配线不易、后期维护不方便等问题,满足了充电柜稳定性高和体积小的需求。
3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