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缠绕式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2699发布日期:2023-06-09 21:5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防缠绕式脚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脚轮,具体涉及防缠绕式脚轮。


背景技术:

1、在需要搬运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的物品时,常常会使用到脚轮,通过在物品底部四角安装脚轮后,对物体表面施加作用力,通过作用力带动脚轮内部的滑轮转动进而使得物体移动,方便使用者高效快速的搬运物体。

2、市面上大多数脚轮在使用时,常常会发生丝线缠绕脚轮转轴,进而无法移动的情况发生,其问题本质是由于在设置之初并没有考虑转轴卡死的问题,脚轮内部的滑轮转轴直接暴露在外部,使其在旋转时极易与外部的丝线接触,进而将丝线卷入并缠绕在转轴上造成转轴卡死无法移动,为了减少丝线缠绕脚轮转轴以致转轴卡死的问题,故而设计了防缠绕式脚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缠绕式脚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脚轮内部的滑轮转轴直接暴露旋转时极易将外部丝线卷入并缠绕在转轴上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缠绕式脚轮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槽的内部设置有滑轮主体,所述滑轮主体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外壳主体的内部并在外壳主体的内部旋转,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旋转槽的内壁两侧均对称安装有阻挡圈,所述转轴位于阻挡圈的内部,所述滑轮主体相对于阻挡圈的部位开设有阻挡槽,所述阻挡圈均延伸至阻挡槽的内部,所述阻挡圈伸至阻挡槽内部的一端安装有限制板,且阻挡圈在阻挡槽内部滑动。

3、优选的,所述外壳主体的外部两侧均对称开设有移动孔,所述移动孔的内部均滑动有限制杆,所述滑轮主体相对于限制杆的部位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限制杆可贯穿移动孔并嵌入至固定孔的内部,所述限制杆的杆体顶部安装有限制块,所述移动孔相对于限制块的部位对称开设有限制槽,所述限制块嵌入至限制槽的内部。

4、优选的,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且相对于连接板的部位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板嵌入至连接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槽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且位于连接槽的旁侧均对称安装有弹簧垫,所述弹簧垫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外壳主体相互连接。

5、优选的,所述限制杆远离外壳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上开设有拉动槽,所述拉动槽的内部安装有把手。

6、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大于外壳主体的宽度,且连接板的两端均对称开设有安装孔。

7、优选的,所述旋转槽内壁为扇形,且旋转槽与滑轮主体相互平行。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阻挡圈、阻挡槽和阻挡槽等,在使用时,滑轮主体在转轴上旋转,并带动阻挡槽进行旋转,通过嵌入至阻挡槽内部的阻挡圈阻隔外界和阻挡圈内部转轴之间的连续,使得丝线无法直接接触转轴,且由于阻挡圈本身并不旋转,进而无法缠绕,解决了脚轮内部的滑轮转轴直接暴露旋转时极易将外部丝线卷入并缠绕在转轴上的问题。

10、(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移动孔、限制杆和固定孔等,在需要固定物品时,向内推动限制杆,带动限制杆在移动孔的内部向固定孔的方向移动,并最终嵌入至固定孔的内部,并通过限制块嵌入至靠近固定孔一侧的限制槽内部完成固定,进而对脚轮完成自锁固定,方便使用者固定物品。



技术特征:

1.防缠绕式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体(5),所述外壳主体(5)的内部开设有旋转槽(6),所述旋转槽(6)的内部设置有滑轮主体(8),所述滑轮主体(8)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转轴(7),所述转轴(7)延伸至外壳主体(5)的内部并在外壳主体(5)的内部旋转,所述外壳主体(5)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1),所述旋转槽(6)的内壁两侧均对称安装有阻挡圈(12),所述转轴(7)位于阻挡圈(12)的内部,所述滑轮主体(8)相对于阻挡圈(12)的部位开设有阻挡槽(13),所述阻挡圈(12)均延伸至阻挡槽(13)的内部,所述阻挡圈(12)伸至阻挡槽(13)内部的一端安装有限制板(17),且阻挡圈(12)在阻挡槽(13)内部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绕式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5)的外部两侧均对称开设有移动孔(16),所述移动孔(16)的内部均滑动有限制杆(10),所述滑轮主体(8)相对于限制杆(10)的部位均开设有固定孔(9),所述限制杆(10)可贯穿移动孔(16)并嵌入至固定孔(9)的内部,所述限制杆(10)的杆体顶部安装有限制块(14),所述移动孔(16)相对于限制块(14)的部位对称开设有限制槽(15),所述限制块(14)嵌入至限制槽(1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缠绕式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5)的顶部且相对于连接板(1)的部位开设有连接槽(3),所述连接板(1)嵌入至连接槽(3)的内部,所述连接槽(3)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4),所述连接板(1)的底面且位于连接槽(3)的旁侧均对称安装有弹簧垫(2),所述弹簧垫(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1)和外壳主体(5)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缠绕式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杆(10)远离外壳主体(5)的一侧安装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上开设有拉动槽(11),所述拉动槽(11)的内部安装有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缠绕式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的宽度大于外壳主体(5)的宽度,且连接板(1)的两端均对称开设有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缠绕式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槽(6)内壁为扇形,且旋转槽(6)与滑轮主体(8)相互平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脚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防缠绕式脚轮,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槽的内部设置有滑轮主体,所述滑轮主体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外壳主体的内部并在外壳主体的内部旋转,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本技术设置了阻挡圈、阻挡槽和阻挡槽等,在使用时,转轴带动滑轮主体进行旋转,并带动阻挡槽进行旋转,通过嵌入至阻挡槽内部的阻挡圈阻隔外界和阻挡圈内部转轴之间的连续,使得丝线无法直接接触转轴,且由于阻挡圈本身并不旋转,进而无法缠绕,解决了脚轮内部的滑轮转轴直接暴露旋转时极易将外部丝线卷入并缠绕在转轴上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丁慎宝,卢仙女,谭坤,于平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大世汇豪脚轮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