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7025发布日期:2023-03-22 07:2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2.座椅解锁扣手是用于汽车中、后排座椅靠背肩部的一套机构,用于解锁座椅中的锁止机构,使座椅可以进行靠背角度的调节,或进行座椅靠背的放倒等操作。
3.现有的中、后排座椅,为了提高乘客操作使用的便利性,通常会同时布置座椅靠背解锁扣手和解锁拉带两套解锁机构,都可以对座椅靠背进行解锁操作。
4.目前,座椅靠背上的解锁扣手一般设置在靠背顶部,解锁拉带则一般设置在靠背的背部,两套解锁机构设置的位置不同、使用的场景也存在差别;靠背顶部的解锁扣手一般是从座椅靠背的前方进行操作;靠背背部的解锁拉带扣手一般用于从座椅靠背的后方进行操作。两套解锁机构的设置,会明显增加座椅靠背解锁时的操作便捷性。
5.但是,布置两套解锁机构增加了座椅的成本和重量,且对座椅内部的布置空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进而增加了座椅结构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以提供一种在一套解锁机构上同时集成解锁扣手和拉带的技术方案。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包括底座,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的解锁扣手,以及拉线;所述拉线的护套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拉线的线体连接于所述解锁扣手上,转动的所述解锁扣手形成对所述拉线的牵引;
9.所述解锁扣手具有铰接部、操作部和连接部,所述解锁扣手通过所述铰接部与所述底座铰接相连,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拉带;拨动所述操作部或拉拽所述拉带均能形成对所述解锁扣手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的驱使。
10.进一步的,所述解锁扣手具有本体,所述铰接部设于所述本体的中部,并向着所述本体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操作部和所述连接部分设于所述本体的两端,所述线体连接于所述本体和所述铰接部相连接的部位。
11.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和所述铰接部相连接的部位成型有拉线连接槽,所述线体的连接块设于所述拉线连接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部包括由所述本体的端部向着背对所述铰接部的一侧弯折成型的扣板。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本体端部的拉带销,所述拉带系于所述拉带销上。
1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框架、以及设于所述框架外围的外饰板,且所述外饰板上
开设有窗口;所述铰接部与所述框架铰接相连,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窗口中。
15.进一步的,所述窗口中设有遮盖罩,所述遮盖罩用于遮蔽暴露在所述外饰板和所述操作部之间的所述框架。
16.进一步的,所述解锁扣手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而离开初始位置的所述解锁扣手,能够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返回所述初始位置。
17.进一步的,所述解锁扣手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弹性缓冲件,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铰接部的铰接部位间隔设置;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并到达设定位置的所述解锁扣手,通过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底座抵接。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9.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通过在解锁扣手上同时设置操作部和拉带,通过拨动操作部或者拉拽拉带,均能够驱使解锁机构动作,以完成对座椅靠背的解锁操作,从而提供了一种在一套解锁机构上同时集成解锁扣手和拉带的技术方案;利用一个解锁机构同时提供了两个操作方式和操作部件,不仅满足了座椅靠背解锁操作的不同需求,而且有利于解锁机构的结构精简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20.此外,解锁扣手整体采用类似于“t”形的结构,并将线体连接在中部本体和铰接部相连的部位,使操作部和连接部两处着力点的力臂均大于线体的力臂,从而以杠杆的形式、以铰接部的铰接点作为支点,能够轻松地完成对解锁扣手转动的驱动操作。
2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上设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具有上述的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a所示视角下的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1中b所示视角下的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解锁机构的爆炸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解锁扣手与拉线和拉带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拉线;10、护套;100、护套固定座;11、线体;110、连接块;
30.2、底座;20、外饰板;200、窗口;21、遮盖罩;22、框架;220、轴孔;221、第一装配空间;222、第二装配空间;223、第一立板;224、第二立板;225、第三立板;226、第一底板;227、第二底板;228、拉线安装座;23、转轴;
31.3、解锁扣手;30、本体;300、拉线连接槽;301、第一连杆;302、第二连杆;303、扣板;304、拉带销;305、铰接孔;
32.4、拉带;500、扭簧;600、橡胶钉。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7.实施例一
3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提供了一种在一套解锁机构上同时集成解锁扣手3和拉带4的技术方案;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
39.整体而言,该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包括底座2,可转动地设于底座2上的解锁扣手3,以及拉线1。其中,拉线1的护套10固定于底座2上,拉线1的线体11连接于解锁扣手3上,转动的解锁扣手3形成对拉线1的牵引;解锁扣手3具有铰接部、操作部和连接部,解锁扣手3通过铰接部与底座2铰接相连,而且,连接部上设有拉带4;拨动操作部或拉拽拉带4均能形成对解锁扣手3相对于底座2转动的驱使。
40.本实施例的解锁机构主要是设置在中、后排的座椅靠背的肩部,可以通过螺钉固装在座椅骨架上。解锁机构上的拉线1和座椅内部的锁止机构连接,通过操作解锁机构可以解除锁止机构对座椅靠背的锁止状态,以便于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或者放倒座椅靠背。
41.具体来说,底座2通过螺钉安装在座椅骨架上,解锁扣手3则可转动地设置底座2上。本实施例的解锁扣手3具有本体30,该本体30可采用长条板状的形式,可以有一定的弯曲弧度。上述的铰接部设在本体30的中部,并向着本体30的一侧延伸设置;操作部和连接部分设在本体30的两端,线体11连接在本体30和铰接部相连接的部位。解锁扣手3整体采用类似于“t”形的结构,并将线体11连接在中部本体30和铰接部相连的部位,使操作部和连接部两处着力点的力臂均大于线体11的力臂,从而以杠杆的形式、以铰接部的铰接点作为支点,能够轻松地完成对解锁扣手3转动的驱动操作。
42.同时,在本体30和铰接部相连接的部位成型有拉线连接槽300,线体11的连接块110设于拉线连接槽300内。通过在线体11的连接处设置拉线连接槽300,便于线体11和解锁扣手3的连接安装。
43.对于操作部、铰接部以及连接部的具体设计形式,当然有多种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包括由本体30的顶端向着背对铰接部的一侧弯折成型的扣板303。将操作部设置为弯折的扣板303的形式,便于对其进行拨动操作,而且,扣板303可以和底座2的外饰板20齐平设置,以提升整个解锁机构的外部观感。
44.连接部则包括设于本体30底端的拉带销304,拉带4系于拉带销304上。通过在本体
30的端部设置拉带销304,便于拉带4与解锁扣手3的连接装配,且有利于保障拉带4和解锁扣手3之间的连接牢固性。拉带4的长度,以及拉带4从座椅靠背上引出的位置,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以及操作便捷性的考量,灵活设置。
45.铰接部则为间隔设置在本体30上的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上的铰接孔305;其与底座2的具体铰接安装形式结合下述的底座2的结构设置情况进行说明。
46.如图4并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包括框架22、以及设于框架22外围的外饰板20,且外饰板20上开设有窗口200;铰接部与框架22铰接相连,操作部位于窗口200中。将底座2设计为框架22和外饰板20两部分,由框架22承载解锁扣手3的安装,外饰板20则裸露在座椅靠背的外表面,起到装饰和美观座椅靠背的效果。在外饰板20上设置窗口200,并将操作部(即扣板303)暴露在该窗口200中,则便于操作拨动。
47.而且,在窗口200中设有遮盖罩21,遮盖罩21用于遮蔽暴露在外饰板20和操作部之间的框架22。基于解锁扣手3在底座2上的装配需要、以及拨动扣板303的空间要求,窗口200的尺寸必定大于扣板303的尺寸,从而会在窗口200周边的外饰板20和扣板303之间形成间隔,这样一来,框架22等解锁机构的内部结构会暴露在窗口200中,通过在窗口200中设置遮盖罩21,可形成对解锁机构内部结构的遮蔽,从而达到美化解锁机构外部观感的效果。
48.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解锁扣手3和底座2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相对于底座2转动而离开初始位置的解锁扣手3,能够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解锁扣手3和底座2之间还设有弹性缓冲件,弹性缓冲件与铰接部的铰接部位间隔设置;相对于底座2转动并到达设定位置的解锁扣手3,通过弹性缓冲件与底座2抵接。
49.通过在解锁扣手3和底座2之间设置弹性复位件,可实现解锁扣手3的自动归位,以保证在解除操作后,座椅靠背能够被座椅内部设置的锁止机构及时锁定,防止座椅靠背自行改变已调整好的角度。优选地,弹性复位件采用扭簧500。同时,基于限定解锁扣手3转动角度的考虑,应当在底座2上设置限位结构,当解锁扣手3转动到可以实现解锁的设定位置时,令解锁扣手3与底座2上的限定结构抵接;通过在解锁扣手3和底座2之间设置弹性缓冲件,可形成对到达设定位置的解锁扣手3的缓冲,防止解锁扣手3达到设定位置时与底座2硬性碰撞,从而产生异响。优选地,弹性缓冲件为设于解锁扣手3上的橡胶钉600。
50.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框架2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板223、第二立板224和第三立板225,在第一立板223和第二立板224之间形成有第一装配空间221,在第二立板224和第三立板225之间形成有第二装配空间222;同时在第一立板223和第二立板224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底板226,在第二立板224和第三立板225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底板227。
51.基于框架22的形式,本实施例的铰接部包括并排设置于本体30上的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的端部均设有铰接孔305,第一立板223、第二立板224和第三立板225上均开设有轴孔220。各个轴孔220和各个铰接孔305均同轴设置,并穿入转轴23,以形成铰接部和框架22的铰接相连。此刻,优选地,将上述的扭簧500套设在位于第一装配空间221中的转轴23上,扭簧50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底板226和本体30上,形成对解锁扣手3的弹性约束。
52.上述的限位结构可以由第一底板226实现,第一底板226设置成向着上方倾斜的姿态,当解锁扣手3到达设定位置时,第一连杆301的根部与第一底板226干涉;此刻上述的橡
胶钉600可以安装在第一连杆301根部,在第一连杆301和第一底板226之间形成缓冲。另外,可以在第二底板227上设置拉线安装座228,将护套10的护套固定座100固定在拉线安装座228上,同时,将拉线连接槽300设置在第二连杆302与本体30相连接的部位;如此一来,拉线1的装配在第二装配空间222中实施,扭簧500以及设定位置的限位在第一装配空间221中设置,从而使解锁扣手3在框架22上的装配结构布置更为合理。
53.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通过在解锁扣手3上同时设置操作部和拉带4,通过拨动操作部或者拉拽拉带4,均能够驱使解锁机构动作,以完成对座椅靠背的解锁操作,从而提供了一种在一套解锁机构上同时集成解锁扣手3和拉带4的技术方案;利用一个解锁机构同时提供了两个操作方式和操作部件,不仅满足了座椅靠背解锁操作的不同需求,而且有利于解锁机构的结构精简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54.实施例二
55.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该汽车座椅上设有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
56.通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锁机构,操作扣板303或者拉带4均可以拉动拉线1,以实现对座椅靠背的解锁。整个解锁机构可以通过螺钉与中后排座椅中的座椅骨架上预留的安装点进行固定,并与座椅内由锁止机构引伸出的拉线1连接。整个解锁扣手3以杠杆的形式带动牵引拉线1,可降低操作所需的力度,而且,可以同时操作扣板303和拉带4,以进一步降低所需的力度。解锁机构内设置的扭簧500和橡胶钉600保障了解锁扣手3的良好复位效果和操作手感,更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
57.此外,上述的解锁机构通过一套机构提供扣板303和拉带4两处操作点,在实现使用操作所需的相同功能前提下,简化了座椅靠背的解锁结构,相对降低了座椅的制造成本和自身重量。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