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25425发布日期:2023-06-21 16:0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当前电动汽车高压充电系统中,控制充电电路的开通和关断的方案主要为:基于电磁继电器控制充电电路的开通和关断,电磁继电器通过金属触点的接触使充电电路形成导电回路。电磁继电器每次执行充电电路控制时,闭合以及回跳过程中产生的反复拉弧现象,容易对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造成累积性的损伤,影响导电性能,在所述电磁继电器的触点出现损伤后,会导致其在控制充电电路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电路无法正常导通而导致车辆充电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使用电磁继电器控制充电电路存在容易对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造成累积性损伤,影响导电性能的问题。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预充电电路及充电电路;

3、所述预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并联,且所述预充电电路及所述充电电路导通时相互反向截止;

4、控制器与所述预充电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将第一驱动信号分别传输至所述预充电电路中第一晶闸管的门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门极,控制所述第一晶闸管和所述第二晶闸管导通;

5、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将第二驱动信号分别传输至所述充电电路中第三晶闸管的门极和第四晶闸管的门极,控制所述第三晶闸管和所述第四晶闸管导通。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充电电路包括电容,电容的一端与所述预充电电路的一端连接,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充电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基于所述第一电流回路对所述电容预充电。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充电电路还包括:

8、第一晶闸管、第二晶闸管、以及充电主回路;

9、其中,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阴极与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阳极与所述充电主回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0、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阴极与所述充电主回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阳极与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门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的门极第一驱动信号同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12、在所述第一电流回路的完成预充,且所述第一电流回路中的电流降至维持电流值时,自动切断所述第一电流回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14、所述第一晶闸管包含至少一个晶闸管,及所述第二晶闸管至少一个晶闸管;

15、所述第一晶闸管与所述第二晶闸管串联形成的至少两个晶闸管的载流能力,与所述第一电流回路的载流能力相同。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17、第三晶闸管、第四晶闸管、充电主回路、以及充电桩;

18、所述第三晶闸管的阴极与所述充电主回路的一端连接,第三晶闸管的阳极与所述充电桩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晶闸管的门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9、所述第四晶闸管的阴极与所述充电桩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晶闸管的阳极与所述充电主回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晶闸管的门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晶闸管和第四晶闸管的门极第二驱动信号同步;

20、所述充电桩与所述电容并联,所述充电桩的一端与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桩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22、所述第三晶闸管包含至少一个晶闸管,及所述第四晶闸管至少一个晶闸管;

23、所述第三晶闸管与所述第四晶闸管串联形成的至少两个晶闸管的载流能力,与所述第二电流回路的载流能力相同。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25、在所述第二电流回路的充电电流达到所述晶闸管的擎柱电流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停止。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27、当所述第一电流回路预充电结束,所述第一电流回路的预充电电流下降到低于维持电流后,所述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自动截止,无需所述控制器发出关断信号。

28、当所述第二电流回路充电结束,所述第二电流回路的充电电流下降到低于维持电流后,所述第三晶闸管与第四晶闸管自动截止,无需所述控制器发出关断信号。

29、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

30、本公开提出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预充电电路及充电电路;所述预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并联,且所述预充电电路及所述充电电路导通时相互反向截止;控制器与所述预充电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分别至所述预充电电路中第一晶闸管的门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门极,控制所述第一晶闸管和所述第二晶闸管导通,从而使所述预充电电路导通形成第一电流回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二驱动信号分别至所述充电电路中第三晶闸管的门极和第四晶闸管的门极,控制所述第三晶闸管和所述第四晶闸管导通,从而使所述充电电路导通形成第二电流回路。与相关技术中,通过电磁继电器通过金属触点的接触使充电电路形成导电回路相比,基于半控型器件第一晶闸管及第二晶闸管设计的充电控制电路,在进行电路的控制导通时,只需在第一晶闸管、第二晶闸管的门极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在第三晶闸管及第四晶闸管的门极输入第二驱动信号,即可实现晶闸管的导通,进而实现通过晶闸管对电路的切换控制,因此,本公开采用了无金属触点的电路导通及切换方式,因此避免由于触点损伤而带来的充电电路无法导通的情况发生。

31、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充电电路及充电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电路包括:电容,电容的一端与所述预充电电路的一端连接,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充电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基于所述第一电流回路对所述电容预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电路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


技术总结
本公开公开了充电控制电路及车辆,包括:预充电电路及充电电路;预充电电路与充电电路并联,且预充电电路及充电电路导通时相互反向截止;控制器与预充电电路连接,控制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分别至预充电电路中第一晶闸管的门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门极,控制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导通,从而使预充电电路导通形成第一电流回路;控制器与充电电路连接,控制器输出第二驱动信号分别至充电电路中第三晶闸管的门极和第四晶闸管的门极,控制第三晶闸管和第四晶闸管导通,从而使充电电路导通形成第二电流回路。进而实现通过晶闸管对电路的切换控制,采用了无金属触点的电路导通及切换方式,因此避免由于触点损伤而带来的充电电路无法导通的情况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徐旭,王海龙,袁宝成,刘少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