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减震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6032发布日期:2023-06-08 17:1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磁悬浮减震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磁悬浮减震车辆。


背景技术:

1、在磁悬浮减震车辆行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急加速或者急刹车等状况。当乘客在遇到上述状况时特别容易出现晕车等不适感。另外,当乘客在车上使用电子设备时,很容易产生疲倦,导致用户的乘车体验感不佳。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座舱与底盘之间设置弹簧、液压缸等减震装置,以对座舱的移动进行缓冲,但是上述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可以提高减震效果,且用户使用体验感较好的磁悬浮减震车辆。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包括: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组件内设有安装腔;座舱,所述座舱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为多组,部分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的顶壁与所述座舱的顶壁之间,另一部分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和所述座舱的底壁之间,每组所述减震组件均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座舱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车架组件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的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极方向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相反。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当座舱相对车架发生晃动时,可以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磁力对座舱的移动进行减震,使得座舱可以很好地隔离车架组件在运动过程产生的振动冲击。并且由于部分减震组件设于安装腔的顶壁与座舱的顶壁之间,另一部分减震组件设于安装腔的底壁和座舱的底壁之间,从而可以对座舱的上下两侧进行同步减震,使得座舱的减震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感。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组件包括底盘、侧板和顶板,所述顶板设于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侧板设于所述底盘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底盘、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围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和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均包括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底盘与所述座舱之间,所述第二减震组件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座舱之间。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设于所述座舱的前端。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朝向所述座舱的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座舱的下端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朝向所述凹槽的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且所述配合部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底盘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导向斜面,多个所述支撑件的导向斜面与所述底盘本体的上端面围成所述凹槽。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导向斜面的对应位置均设有配合面,多个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的第一磁性件分别设于所述配合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的第二磁性件分别设于所述导向斜面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均为电磁线圈,或者,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者为电磁线圈,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另一者为永磁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悬浮减震车辆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于所述座舱或所述车架组件上,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磁悬浮减震车辆的运行情况,调整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的通电功率。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悬浮减震车辆为自动驾驶车。



技术特征:

1.一种磁悬浮减震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包括底盘、侧板和顶板,所述顶板设于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侧板设于所述底盘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底盘、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围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和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均包括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底盘与所述座舱之间,所述第二减震组件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座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设于所述座舱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朝向所述座舱的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座舱的下端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朝向所述凹槽的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且所述配合部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底盘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导向斜面,多个所述支撑件的导向斜面与所述底盘本体的上端面围成所述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导向斜面的对应位置均设有配合面,多个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的第一磁性件分别设于所述配合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的第二磁性件分别设于所述导向斜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均为电磁线圈,或者,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者为电磁线圈,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另一者为永磁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于所述座舱或所述车架组件上,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磁悬浮减震车辆的运行情况,调整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的通电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减震车辆为自动驾驶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悬浮减震车辆,所述磁悬浮减震车辆包括:车架组件、座舱和减震组件,所述车架组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座舱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减震组件为多组,部分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的顶壁与所述座舱的顶壁之间,另一部分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和所述座舱的底壁之间,每组所述减震组件均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座舱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车架组件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的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极方向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相反。本技术的磁悬浮减震车辆可以提高减震效果,且用户使用体验感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任锐,梅芳,张彦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