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0327发布日期:2023-05-06 23:4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安全带导向环是车辆安全带组件中一个重要部件之一,安全带导向环位于座椅的头枕旁且通过紧固件安装在车辆侧柱上。

2、目前市场上设置在车辆侧柱上的固定孔,受车身材料及固定孔强度的影响,用以供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孔的孔壁抗拉强度低,且延伸率小,安全带导向环在受到碰撞冲击等情况下,固定孔的孔壁极易因应变超标而导致拉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旨在解决车身固定孔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固定孔孔壁开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和安全带导向环,所述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包括:

3、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于所述车身;

4、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及

5、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安全带导向环;

6、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安全带导向环固定于所述车身上。

7、可选地,所述车身包括开设所述螺纹孔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固定凸部,所述螺纹孔穿设于所述固定凸部。

8、可选地,所述固定凸部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配置为拔模斜面。

9、可选地,所述安装板具有靠近所述固定凸部的支撑段,所述支撑段加厚设置。

10、可选地,所述支撑段的厚度范围在4mm至7mm。

11、可选地,所述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与所述固定凸部的外周面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固定凸部的外周面间隔围设。

13、可选地,多个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安装板设有连接翻边、顶针柱,所述第一加强筋的远离所述固定凸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翻边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远离所述固定凸部的一端与所述顶针柱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安装板、所述固定凸部、所述加强筋配置为一体的压铸铝件。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

16、上述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车身的螺纹孔内设置螺纹套,当安全带导向环发生碰撞冲击时,螺纹套能有效分散螺栓扭矩,从而减少车身的螺纹孔的局部应力集中,进而避免螺纹孔因局部应变超标导致开裂。再者,该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首先在车身上加工出螺纹孔,再将螺纹套旋进螺纹孔内,最后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并旋入螺纹套的内螺纹内,即可将安全带导向环固定在车身上,而且此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生产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和安全带导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开设所述螺纹孔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固定凸部,所述螺纹孔穿设于所述固定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部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配置为拔模斜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具有靠近所述固定凸部的支撑段,所述支撑段加厚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的厚度范围在4mm至7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与所述固定凸部的外周面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固定凸部的外周面间隔围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安装板设有连接翻边、顶针柱,所述第一加强筋的远离所述固定凸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翻边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远离所述固定凸部的一端与所述顶针柱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固定凸部、所述加强筋配置为一体的压铸铝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和车辆,其中,安全带导向环的固定结构包括螺纹孔、螺纹套和安装孔,所述螺纹孔设于所述车身;所述螺纹套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安全带导向环;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安全带导向环固定于所述车身上。本技术技术方案可以减少车身的螺纹孔的局部应力集中,进而避免螺纹孔因局部应变超标导致开裂。

技术研发人员:覃银江,杨志刚,王聪,郭锦鹏,王少亚,林祥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