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3296发布日期:2023-06-15 12:46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车辆的传动系统主要通过差速器将电机的扭矩通过齿轮传递到车轮,差速器向两个输出轴分配扭矩,保证两个输出轴可以以不同的角速度转动,然而,车轮打滑时,差速器会将全部动力传递给打滑车轮,使车辆无法获得任何牵引力驶出打滑路面。

2、限滑差速器虽然可以通过限制左右车轮的相对转动,将部分扭矩传递到不打滑的车轮上,但由于传递的扭矩有限,车辆获得的牵引力不足以使车辆驶出打滑路面。

3、差速锁虽然可以锁止差速器,但必须停车才能开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并不能及时开启差速器控制车轮扭矩以降低车轮侧滑几率。

4、两组电机可以实现分别控制左右车轮扭矩,但是成本高,驱动系统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第二离合部件和第三离合部件通过与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分配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分配人为可控,并且控制方便,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传动系统的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用于车辆,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第一离合部件,所述第一离合部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上设置有第二离合部件,所述第二半轴上设置有第三离合部件,所述第二离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所述第三离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驱动装置提供动力并通过输出端输出动力;第一离合部件通过与输出端连接,切断或传递驱动装置输出的动力;通过在第一半轴上设置第二离合部件,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的接合状态决定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一半轴的动力大小,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配合控制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一半轴的动力;通过在第二半轴上设置第三离合部件,第三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第三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的接合状态决定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二半轴的动力大小,第三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配合控制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二半轴的动力。第二离合部件和第三离合部件通过与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分配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分配人为可控,并且控制方便,成本低。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包括: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输出端联动;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离合部件包括:第一内壳体,所述第一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半轴连接,所述第一内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摩擦片,所述第三摩擦片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摩擦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部件包括:第二内壳体,所述第二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半轴连接,所述第二内壳体上设置有第四摩擦片,所述第四摩擦片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摩擦片接合。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传动系统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主动轮或所述外壳体,所述驱动件可选择地驱动所述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三摩擦片与所述第四摩擦片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摩擦片构造为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三摩擦片构造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第三摩擦片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摩擦片之间;所述第二摩擦片构造为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四摩擦片构造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第四摩擦片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壳体,所述第一活塞可选择地在所述第一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摩擦片与所述第三摩擦片接合;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壳体,所述第二活塞可选择地在所述第二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摩擦片与所述第四摩擦片接合。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第一内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内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路,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油路。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内壳体之间或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内壳体之间或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啮合,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构造为驱动电机、发动机或电动发电机。

13、下面简单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系统。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系统,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分别连接车辆两侧的驱动轮,当一侧车轮打滑时,可以通过减小驱动装置传递给打滑车轮的扭矩,从而增大驱动装置传递给非打滑车轮的扭矩,保证车轮具有足够的牵引力驶出打滑路面;并且车辆在高速行驶工况下,两侧车轮的扭矩分配依然可控。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1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123)构造为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三摩擦片(1312)构造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第三摩擦片(131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摩擦片(123)之间;所述第二摩擦片(124)构造为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四摩擦片(1412)构造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第四摩擦片(141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12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5)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22)与所述第一内壳体(1311)之间形成有第一内腔,所述外壳体(122)与所述第二内壳体(1411)之间形成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一活塞(151)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路(132),所述第二活塞(152)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油路(1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复位件(133),所述第一复位件(133)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151)与所述第一内壳体(1311)之间或所述第一活塞(151)与所述外壳体(12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机构(16),所述减速机构(16)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啮合,所述减速机构(1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1)构造为驱动电机、发动机或电动发电机。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动系统(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第一离合部件、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第一离合部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半轴上设置有第二离合部件,所述第二半轴上设置有第三离合部件,所述第二离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所述第三离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根据本技术的传动系统,第二离合部件和第三离合部件通过与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分配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分配人为可控,并且控制方便,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申权,张浩,李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