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模制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714186发布日期:2023-10-12 18:1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带模制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带模制件。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类型的带模制件,其中,长的带模制件本体的一端装接有端帽。这种带模制件所装接的对象的示例包括车辆的前门和后门。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涉及一种包括长的模制件本体和模制端帽的车辆模制件本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接模制端帽的方法(参见第0001和0002段)。根据该文献的图9至图14以及第0036至0045段,在装接方法中,在将超声焊头40设置为面向模制件本体10和模制端帽20之后,利用经受了超声振动的超声焊头40将模制端帽的帽支撑部22朝向模制件本体10加压(图10和11)。然后,由于超声振动的摩擦热,模制件本体10的一部分和帽支撑部22的一部分熔融,并且超声焊头的接触部43沿着压力施加方向被推入帽支撑部22中(图12)。与接触部43的推动相关联地,帽支撑部22的熔融部分以熔融或软化状态嵌入模制件本体10中(图13中的嵌入部22a)。然后,通过这种嵌入,完成将模制端帽20超声焊接到模制件本体10(图14)。

2、引用列表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jp5909959b2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还具有以下限制(制约)和担心。

3、首先,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第0016段,为了将模制端帽焊接到模制件本体,模制件本体和模制端帽优选地由具有相对接近的熔点的不同树脂材料形成。也就是说,在用于模制件本体10和模制端帽20的材料选择中存在不可避免的限制(制约)。其次,在专利文献1中,采用了利用经受了超声振动的超声焊头40对模制端帽20的帽支撑部22施加压力的方法,因此当模制端帽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轻微脆性树脂形成时,通过超声焊头施加的压力可能使模制端帽破裂(出现裂纹)。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端帽固定到模制件本体而不过度限制对用于模制件本体和端帽的材料的选择的带模制件以及用于制造该带模制件的方法。

5、解决问题的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带模制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带模制件被构造为沿着车门的门板的上边缘装接,所述带模制件包括长的模制件本体和端帽,该模制件本体由热塑性树脂制成,该端帽被构造为装接到所述模制件本体的一个端部,

7、所述方法包括:

8、制备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步骤,其中,所述模制件本体包括:彼此对置的车外侧侧壁部和车内侧侧壁部;以及一体地连接所述两个侧壁部的顶壁部,所述车内侧侧壁部包括通过在所述模制件本体的端部附近移除所述车内侧侧壁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侧壁保留部;

9、制备端帽的步骤,其中,所述端帽包括盖部和插入部,该盖部被构造为封闭所述模制件本体的开口端,该插入部从所述盖部延伸并且被构造为插入至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车外侧侧壁部与所述侧壁保留部之间,所述插入部包括沿着所述端帽的插入方向在车内侧上延伸的车内侧表面,在所述插入部上形成有被设置为与所述车内侧表面交叉的钩挂表面;

10、插入步骤,将所述端帽的所述插入部插入至所述模制件本体中,使得所述端帽的所述插入部被设置成与所述模制件本体的一部分对置,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一部分(下文称为“对置部”)相对于所述插入部定位在车内侧并且与所述插入部对置;以及

11、在所述模制件本体中形成突出部的突出部形成步骤,其中,所述突出部通过使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对置部的一部分变形而相对于所述端帽的所述插入部的所述车内侧表面向车外侧突出,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对置部的所述一部分相对于所述钩挂表面更靠近所述端帽的所述盖部,

12、其中,所述端帽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够基于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端帽的所述钩挂表面之间的卡合而被阻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通过使模制件本体的对置部的一部分变形而形成的突出部相对于端帽的插入部的车内部侧表面向车外侧突出,且因此基于突出部与端帽的插入部的钩挂表面之间的卡合(即,机械干涉)防止端帽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并且能够防止端帽从模制件本体脱落。在该方法中,模制件本体和端帽不相互焊接,因此模制件本体和端帽不需要由熔点相近的材料形成,并且几乎不对材料的选择进行限制(材料选择的自由度较高)。在突出部形成步骤中,使模制件本体变形,并且不需要使端帽变形,因此即使端帽由易于断裂的材料制成,端帽也可以不被破坏。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模制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突出部形成步骤中,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对置部的一部分被熔融并变形以形成所述突出部。

15、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除了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呈现出以下效果。即,通过使用熔融作为变形方法,能够容易地将模制件本体的对置部的一部分变形,并且能够容易地形成突出部。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模制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突出部形成步骤中,使超声焊头与所述模制件本体的对置部接触,以熔融所述对置部的一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除了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呈现出以下效果。即,通过使用超声焊头,能够以精确定位的方式加热并熔融对置部的一部分,并且因此突出部能够形成在有限的位置或范围内。通过停止超声焊头的振动,能够立即停止(在短时间内完成)树脂的熔融,并且能够容易地控制由于熔融引起的变形。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模制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超声焊头包括形成在所述超声焊头的顶端处的顶端突出部和形成在所述顶端突出部的外周边缘处的环形凹陷部。

19、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明,除了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呈现出以下效果。即,当使用超声焊头时,在与顶端突出部接触的部分被熔融的同时,过量的熔融树脂能够被收容在环形凹陷部中并且在环形凹陷部中固化。因此,能够防止过量的熔融树脂意外地泄漏到突出部的周边,并且能够防止外观损害(外观劣化)。

20、根据权利要求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带模制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突出部形成步骤中,随着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对置部的所述一部分熔融,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在所述突出部周围进入所述对置部与所述插入部之间并填充间隙,然后固化。

21、根据权利要求5的发明,除了根据权利要求2、3或4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呈现出以下效果。即,当端帽插入至模制件本体时,在模制件本体的对置部与端帽的插入部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轻微的间隙。在这方面,根据该方法,通过熔融用于形成突出部的对置部的一部分而获得的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在突出部周围进入对置部与插入部之间的间隙,并且在填充该间隙的状态下固化。因此,能够防止或控制模制件本体与端帽之间的晃动。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模制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已制备的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侧壁保留部上形成被卡合部,并且在已制备的所述端帽的所述插入部上形成被构造为与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并且在所述插入步骤中,基于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之间的相互卡合,所述端帽相对于所述模制件本体临时定位。

2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除了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呈现出以下效果。即,根据该方法,在插入步骤中,基于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之间的相互卡合,端帽能够相对于模制件本体临时定位,并且因此,能够平滑地执行随后的突出部形成步骤。

2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模制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完成所述突出部的形成之后,所述突出部和所述钩挂表面被设置为在所述带模制件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邻接并且彼此接触。

2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除了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呈现出以下效果。即,能够通过模制件本体的突出部与端帽的钩挂表面之间的相互接触来防止或控制模制件本体与端帽之间的晃动。

2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带模制件,该带模制件被构造为沿着车门的门板的上边缘装接,所述带模制件包括:

27、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长的模制件本体;以及

28、端帽,所述端帽被配置为装接到所述模制件本体的一个端部,

29、其中,所述模制件本体包括:彼此对置的车外侧侧壁部和车内侧侧壁部;以及一体地连接所述两个侧壁部的顶壁部,所述车内侧侧壁部包括通过将在所述模制件本体的端部附近的所述车内侧侧壁部的一部分移除而形成的侧壁保留部,

30、所述端帽包括盖部,该盖部被构造为封闭所述模制件本体的开口端;以及插入部,该插入部从所述盖部延伸并且被构造为插入至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车外侧侧壁部与所述侧壁保留部之间,

31、所述端帽的所述插入部包括沿着所述端帽的插入方向在车内侧上延伸的车内侧表面,在所述插入部上形成有被设置为与所述车内侧表面交叉的钩挂表面,

32、所述模制件本体包括对置部,所述对置部相对于所述端帽的所述插入部定位在所述车内侧上并且在所述端帽装接到所述模制件本体时与所述插入部对置,并且

33、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对置部的一部分形成有突出部,所述模制件本体的所述对置部的所述一部分相对于所述钩挂表面更靠近所述端帽的所述盖部,该突出部通过使所述对置部的一部分变形而形成,并且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端帽的所述插入部的所述车内侧表面在车外侧上突出,使得能够基于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钩挂表面的卡合来阻止所述端帽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

3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通过使模制件本体的对置部的一部分变形而形成的突出部相对于端帽的插入部的车内部侧表面在车外侧上突出,且因此基于突出部与端帽的插入部的钩挂表面之间的卡合(即,机械干涉)防止端帽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并且能够防止端帽从模制件本体脱落。在该方法中,模制件本体和端帽不相互焊接,因此模制件本体和端帽不需要由熔点相近的材料形成,并且几乎不对材料的选择进行的限制(材料选择的自由度较高)。

35、根据权利要求9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模制件,其中,当端帽装接到模制件本体时,突出部和钩挂表面在带模制件的纵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地设置并且彼此接触。

3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除了根据权利要求8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呈现出以下效果。即,根据该构造,能够通过模制件本体的突出部与端帽的钩挂表面之间的相互接触来防止或控制模制件本体与端帽之间的晃动。

3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带模制件,其中,所述突出部通过将所述对置部的一部分熔融并变形而形成;通过熔融所述对置部的一部分而获得的热塑性树脂在所述突出部周围进入所述对置部与所述插入部之间并且填充间隙。

3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除了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表现出以下效果。即,当端帽装接到模制件本体时,在模制件本体的对置部与端帽的插入部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轻微的间隙。在这方面,根据该构造,通过熔融用于形成突出部的对置部的一部分而获得的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在突出部周围进入对置部与插入部之间的间隙,并且填充间隙。因此,能够防止或控制模制件本体与端帽之间的晃动。

3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模制件,其中,所述对置部由所述车内侧壁部的侧壁保留部形成,并且所述突出部形成在所述侧壁保留部上。

4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除了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呈现出以下效果。即,在这种构造中,将形成突出部的对置部设置在车内侧侧壁部的(侧壁保留部)中,并且因此能够确保可用于形成突出部的对置部的区域(即,用作变形目标的对置部的范围)相对较大。因此,能够在必要的程度上确保通过对置部的变形获得的突出部的体积,并且能够将端帽通过突出部稳定地固定到模制件本体。

4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模制件,其中,突出部形成在两个以上的位置。

4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除了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呈现出以下效果。即,根据该构造,端帽能够通过多个突出部更牢固地固定到模制件本体。

43、发明的有益效果

44、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带模制及其制造方法,端帽能够固定到模制件本体上,而不过度限制对模制件本体和端帽的材料的选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