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6047发布日期:2023-03-22 05:5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品质的上升,用户驱车前往户外场地进行野餐、露营或垂钓的需求越来越普遍,但难免会因户外环境的炎热或寒冷而感到不舒适,例如在炎炎夏日下垂钓,或在气温骤降的深夜露营,用户均可能会感受到明显不舒适。为了提升用户的户外体验,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便携式户外空调器,能够借助车辆上的220v电源工作,或者是自身配置有蓄电池而工作,以向用户提供制冷气流或制暖气流。
3.可以理解地,这类便携式户外空调器为了能独立完成制冷和制暖工作,其结构会较为复杂而导致其生产成本高,并导致其售价较为高昂,这对于用户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购置成本,并且还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及保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旨在让用户能以较低的成本在户外体验到空气调节功能,从而提升户外体验。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车辆包括:
6.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的外侧面设有供外风口;和
7.车载空调系统,设于所述车辆本体,所述车载空调系统包括车载空调器和连通于所述车载空调器的风道总成,所述风道总成包括供外风道,所述供外风道连通于所述供外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
8.可选地,所述车辆本体具有乘员舱,所述车载空调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乘员舱内的车内出风口,所述风道总成还包括供内风道,所述供内风道连通于所述车内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所述供外风道连通于所述供内风道。
9.可选地,所述车辆本体包括车身a柱,所述供外风口设于所述车身a柱,所述车内出风口包括仪表板出风口,所述仪表板出风口包括前排侧出风口,所述供内风道包括前排吹面风道,所述前排吹面风道包括侧吹面风道,所述侧吹面风道连通于所述前排侧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所述供外风道连通于所述侧吹面风道。
10.可选地,所述车辆本体包括车身b柱,所述供外风口设于所述车身b柱。
11.可选地,所述供内风道包括后排吹脚风道,所述供外风道连通于所述后排吹脚风道,所述供外风口设于所述车身b柱的下侧缘。
12.可选地,所述车内出风口包括副仪表板出风口,所述供内风道包括后排吹面风道,所述后排吹面风道连通于所述副仪表板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所述供外风道连通于所述后排吹面风道,所述供外风口设于所述车身b柱的下侧缘。
13.可选地,所述车内出风口包括设于所述车身b柱的b柱出风口,所述供内风道包括设于所述车身b柱的b柱风道,所述b柱风道连通于所述b柱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
所述供外风道连通于所述b柱风道,所述供外风口设于所述车身b柱的下侧缘。
14.可选地,所述车内出风口包括顶棚出风口,所述供内风道包括设于所述车辆本体的顶部的顶棚风道,所述顶棚风道连通于所述顶棚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所述供外风道连通于所述顶棚风道,所述供外风口设于所述车身b柱的上侧缘。
15.可选地,所述车辆本体包括后斗,所述后斗的开口朝上并用以承载货物,所述供外风口设于所述后斗的前端面。
16.可选地,所述车辆本体具有乘员舱,所述乘员舱内设有副仪表板出风口,所述风道总成还包括后排吹面风道,所述后排吹面风道连通于所述副仪表板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所述供外风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由前朝后延伸并设于所述乘员舱的车身地板,所述第二管段由下朝上延伸并设于所述乘员舱的后端板上,所述第二管段的上端连通于所述供外风口,所述第一管段的前端连通于所述后排吹面风道。
17.可选地,所述车辆本体包括车身c柱,所述供外风口设于所述车身c柱,所述车内出风口包括设于所述车身c柱的c柱出风口,所述供内风道包括设于所述车身c柱的c柱风道,所述c柱风道连通于所述c柱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所述供外风道连通于所述c柱风道。
18.可选地,所述供外风口包括相连通的安装腔段和收纳腔段,所述收纳腔段连通车外侧设置,所述供外风道的外端口设于所述安装腔段;所述车辆还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具有内端和外端,所述通风管的内端连通于所述供外风道的外端口,所述通风管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通风管能够收纳在所述收纳腔段内;于所述使用状态,所述通风管的外端伸出所述收纳腔段。
19.可选地,所述通风管设有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伸缩软管和设于所述伸缩软管的多个支撑框架,多个所述支撑框架沿所述伸缩软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20.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封盖板,所述封盖板活动连接于所述收纳腔段,以遮盖或显露所述收纳腔段。
21.可选地,所述封盖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收纳腔段,另一侧卡接于所述收纳腔段。
22.可选地,所述封盖板的朝向收纳腔段的一侧凸设有外螺纹柱面,所述收纳腔段的内壁面对应所述外螺纹柱面设有适配的螺纹孔段。
23.可选地,所述封盖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收纳腔段。
24.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能够拆卸连接于所述供外风道的外端口,或者,所述通风管能够拆卸连接于所述供外风口。
25.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供外风道将车载空调器所产生的气流(例如制冷气流或制暖气流)引向供外风口,并引导至车外以实现对车外的局部空间进行吹风或温度调节,也即实现车辆的车外吹风功能,从而能够提高户外活动的舒适性及便捷性;并利用车载空调器来代替独立的便携式户外空调器,能够节省便携式户外空调器的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且车外供风装置的自身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从而实现让用户能以较低的成本在户外体验到空气调节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发明车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车辆的风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车辆的供外风口、通风管及封盖板的一结构示意图,此时封盖板盖合且通风管处于收纳状态;
30.图4为图1中车辆的供外风口、通风管及封盖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此时封盖板开启且通风管处于使用状态。
31.附图标号说明:
3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车辆本体21b中央吹面风道10a车身a柱22后排吹面风道10b车身b柱23后排吹脚风道10c车身c柱30供外风道10d后斗31第一管段11供外风口32第二管段11a安装腔段40通风管11b收纳腔段41伸缩软管20供内风道42支撑框架21前排吹面风道50封盖板21a侧吹面风道
ꢀꢀ
33.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7.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8.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请参照图1至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车辆包括:
39.车辆本体10,所述车辆本体10的外侧面设有供外风口11;和
40.车载空调系统,设于所述车辆本体10,所述车载空调系统包括车载空调器和连通于所述车载空调器的风道总成,所述风道总成包括供外风道30,所述供外风道30连通于所述供外风口11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
41.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供外风道30将车载空调器所产生的气流(例如制冷气流或制暖气流)引向供外风口11,并引导至车外以实现对车外的局部空间进行吹风或温度调节,也即实现车辆的车外吹风功能,从而能够提高户外活动的舒适性及便捷性;并利用车载空调器来代替独立的便携式户外空调器,能够节省便携式户外空调器的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且车外供风装置的自身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从而实现让用户能以较低的成本在户外体验到空气调节功能的效果。
42.例如,当用户驱车行驶至露营、野餐或垂钓场地后,将车辆停放在场地旁边,并使供外风口11朝向用户所在场地区域,然后开启车载空调器,就能使车载空调器所产生的气流经由供外风道30及供外风口11吹向用户,以实现对用户所在区域进行制冷或制暖,当然,也可以仅仅使用车载空调器的常温吹风功能。当然,也可以利用通风管40连接在营地帐篷与供外风口11之间,以将车载空调器的气流导入帐篷内,实现帐篷内的温度调节。
43.需要说明的是,车辆本体10的外侧面包括车身钣金件、车身开闭件、及外饰件等零部件的外侧面,例如侧围外板、前门外板、c柱外饰板或皮卡车型的后斗10d(即货斗)等,也即,供外风口11可以设于上述任一种能够显露在车辆本体10外侧的零部件上,以便能将由供外风道30送来的气流导向车外空间。
4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本体10具有乘员舱,所述车载空调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乘员舱内的车内出风口,所述风道总成还包括供内风道20,所述供内风道20连通于所述车内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所述供外风道30连通于所述供内风道20。也即,利用现成的供内风道20结构作为供外风道30的一部分,换而言之,供外风道30作为供内风道20的新增分支管道,如此,能够简化风道总成的结构,进而能够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及整体重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专门为供外风口11配置独立的供外风道30结构,该供外风道30直接连接到车载空调器上,而不利用现成的供内风道20作为其导通气流的部分路径。
45.具体而言,以具有三排座椅的mvp(multi-purpose vehicle,多用途汽车)车型为例进行说明,车辆本体10包括车身a柱10a、车身b柱10b、车身c柱10c、车身地板,乘员舱内由车头朝车尾方向(即由前朝后方向)依次排布有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及三排座椅,其中,乘员舱内的出风口包括仪表板上的出风口(即仪表板出风口,通常用于前排吹面)、副仪表板上的出风口(即副仪表板出风口,通常用于后排吹面)、前门饰板上的出风口(即前门出风口,
通常用于车窗玻璃的除雾)、b柱内饰板上的出风口(即b柱出风口,通常用于后排吹面)、c柱内饰板上的出风口(即c柱出风口,通常用于三排吹面)、顶棚上的出风口(即顶棚出风口,通常用于后排吹面或三排吹面)、前排吹脚风道的出风口、及后排吹脚风道23的出风口(通常用于后排吹脚)等。相对应地,车身b柱10b内设有b柱风道,b柱风道连通于所述b柱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车身c柱10c内设有c柱风道,c柱风道连通于所述c柱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乘员舱的顶部设有顶棚风道,所述顶棚风道连通于所述顶棚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当然,容易理解地,上述车内出风口及供内风道20的结构配置不限于mvp车型,还可以是轿车、越野车或皮卡车型等。
46.不失一般性地,仪表板出风口通常包括前排侧出风口和前排中央出风口,前排侧出风口通常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主驾驶侧和副驾驶侧;前排中央出风口通常设于主驾驶侧和副驾驶侧之间。车载空调器通常设于仪表板内,供内风道20包括设于仪表板内的前排吹面风道21,前排吹面风道21包括侧吹面风道21a和中央吹面风道21b,所述侧吹面风道21a连通于所述前排侧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中央吹面风道21b连通于所述前排中央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副仪表板出风口通常设于副仪表板的后端盖上,供内风道20包括设于副仪表板内的后排吹面风道22,所述后排吹面风道22连通于所述副仪表板出风口与所述车载空调器之间。
47.供外风口11的布置位置具有多种选择,例如可以布置在车身a柱10a、车身b柱10b、车身c柱10c、皮卡后斗10d的前端面等。请参照图1和2,在车辆配置有侧吹面风道21a的实施例中,所述供外风口11设于所述车身a柱10a,所述供外风道30连通于所述侧吹面风道21a。具体可选地,如图2所示,供外风道30连接在侧吹面风道21a的靠近前排侧出风口的一端,供外风口11设在车身a柱10a的靠近前排侧出风口的位置,如此能够缩短供外风道30的长度,从而有利于简化风道总成的结构,并降低供外风道30对仪表板内部零件的布置方案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外风口11设于车身a柱10a的上端,供外风道30的一端连接于侧吹面风道21a,另一端在车身a柱10a内朝上延伸并连接于供外风口11。
48.在一些实施例中,供外风口11设于所述车身b柱10b。不失一般性地,车身b柱10b的结构尺寸通常较大,特别是其靠近车身地板的端部内部空间较大,如此,有利于供外风口11的安装布置。具体可选地,请参照图2,在车辆配置有后排吹面风道22和/或后排吹脚风道23的实施例中,供外风口11设于所述车身b柱10b的下侧缘,所述供外风道30连通于所述后排吹脚风道23或后排吹面风道22。也即,供外风道30沿车辆本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可以理解地,车身b柱10b的下侧缘邻近后排吹脚风道23的尾端,距离后排吹面风道22的尾端也较近,这有利于缩短供外风道30的长度尺寸。可选地,若车辆不具备后排吹脚风道23,则可以将供外风道30连接杂后排吹面风道22上。如此,借助后排吹面风道22或后排吹脚风道23作为供外气流的流通路径的一部分,能够简化风道总成的结构并降低整车成本。
49.可选地,在车辆配置有b柱风道的实施例中,所述供外风道30连通于所述b柱风道,所述供外风口11设于所述车身b柱10b的下侧缘。如此,也有利于缩短供外风道30的长度尺寸,并简化风道总成的结构。
50.可选地,在车辆配置有顶棚风道的实施例中,所述供外风道30连通于所述顶棚风道,所述供外风口11设于所述车身b柱10b的上侧缘。如此,也有利于缩短供外风道30的长度尺寸,并简化风道总成的结构。
51.需要说明的是,不失一般性地,车身b柱10b通常被关闭状态的前门和后门遮挡住,所以若供外风口11设于车身b柱10b,则可以是将前门和/或后门开启,以让供外风口11显露于外;也可以是前门和/或后门上对应供外风口11设有避让口,以便前门和后门均关闭时供外风口11也能显露于外。
52.可选地,在车辆配置有c柱风道的实施例中,所述供外风道30连通于所述c柱风道。如此,也有利于缩短供外风道30的长度尺寸,并简化风道总成的结构。
53.请参照图1,可选地,在车辆配置有后斗10d的实施例中,所述供外风口11设于所述后斗10d的前端面。不失一般性地,皮卡车型通常设有后斗10d,所述后斗10d的开口朝上并用以承载货物,后斗10d的前端面通常邻近或抵靠在乘员舱的后端板。需要说明的是,若供外风口11设在后斗10d的前端面,则乘员舱的后端板需对应供外风口11设有安装过孔,也即,乘员舱内的供外风道30能够穿过安装过孔并与供外风口11相连接。可以理解地,对于皮卡车型而言,后斗10d不仅可以用于装货,还能供用户在上面活动,例如用户将车辆停靠在河边,并坐在后斗10d上进行垂钓,如此,设在后斗10d前端面的供外风口11就能向用户提供吹风功能。当然,本实施例例中,进一步可选地,还可以配置与供外风口11可拆卸连接的通风管40,以便若用户利用通风管40将气流引向其他场地空间,例如,车旁的草地上。如此,能够提高车外吹风功能的使用便捷性。
54.当供外风口11设于后斗10d的前端面时,供外风道30既可以借助后排吹面风道22获取气流,也可以是借助顶棚风道获取气流。具体而言,请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供外风道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所述第一管段31由前朝后延伸并抵靠在所述车身地板,所述第二管段32由下朝上延伸并设于所述乘员舱的后端板,所述第二管段32的上端连通于所述供外风口11,所述第一管段31的前端连通于所述后排吹面风道22。如此,既有利于缩短供外风道30的长度,又能够将供外风道30良好藏匿起来,提升乘员舱内的整洁性。
55.需要说明的是,末排座椅指的是邻近乘员舱的后端板的那一排座椅,在只设有两排座椅的车型上,末排座椅即后排座椅,在设有三排座椅的车型上,末排座椅即第三排座椅。
56.值得一提的是,在供外风道30连接于供内风道20的实施例中,若车内无人则可以选择关闭其他的车内出风口,只保留供外风口11所要利用的供内风道20的气流能流通,例如当供外风道30连通于位于副驾驶侧的侧吹面风道21a时,则只开启前排吹面模式且将仪表板上的前排中央出风口和两个前排侧出风口均关闭,再将副仪表板出风口、b柱出风口等也关闭。如此,能够使供外风口11总成获得最大出风量,从而提高车外吹风效果。
57.当然,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外风口11设有至少两个,例如在车身a柱10a设有一个供外风口11,在车身b柱10b设有一个供外风口11,在后斗10d的前端面设有一个供外风口11。
58.为了提高车外吹风功能的使用便捷性,请参照图3和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供外风口11包括相连通的安装腔段11a和收纳腔段11b,所述收纳腔段11b连通车外侧设置,所述供外风道30的外端口设于所述安装腔段11a;所述车辆还包括通风管40,所述通风管40具有内端和外端,通风管40的内端连通于所述供外风道30的外端口,所述通风管40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通风管40能够收纳在所述收纳腔段11b内;于所述使用
状态,所述通风管40的外端伸出所述收纳腔段11b。如此,能够借助通风管40将车载空调器所产生的气流导向更远或更高的区域,例如车辆停靠在距离野餐场地较远的位置时,可以拉伸通风管40以使通风管40的外端尽量挨近野餐场地,从而提高车外吹风功能的使用效果及灵活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通风管40能够拆卸连接于所述供外风道30的外端口,或者,通风管40能够拆卸连接于所述供外风口11;如此,不需要使用通风管40时可将通风管40拆下单独收纳,从而能够简化供外风口11的结构。
59.在通风管40能够拆卸的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通风管40的内端设有第一磁吸部,所述供外风口11或供外风道30上对应设有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能够磁吸固定在所述第二磁吸部上。具体地,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至少有一者配置为磁体,另一者可以是磁性金属。如此,便于通风管40的安装和拆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通风管40的内端通过卡接结构、螺钉或魔术贴安装在供外风口11或供外风道30上。
60.通风管40的伸缩结构具有多种形式,例如,请参照图3和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40设有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伸缩软管41和设于所述伸缩软管41的多个支撑框架42,多个所述支撑框架42沿所述伸缩软管4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如此,通过支撑框架42既能够使伸缩软管41保持一定的形状,又能够方便伸缩软管41的折叠收纳,并且伸缩软管41还能够改变通风管40的整体延伸方向。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通风管40包括多个管段,相邻两管段之间能够相对滑动伸缩,从而改变其长度;其中,在通风管40可收纳在收纳腔段11b的实施例中,任一管段的长度均小于收纳腔段11b的长度,以保证其可收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通风管40配置为软管,例如帆布软管、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皮软管等,能够折叠收纳在收纳腔段11b内。
6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软管41的材质配置为帆布、pvc皮、pu(poly urethane,聚氨酯)皮及铝箔的其中一种。可选地,帆布选择防水帆布,既能够适用于雨雪天气,又具备耐剐蹭、耐磨损且成本低的优势。
6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42粘接固定在所述伸缩软管41的外侧面。如此,既能够方便支撑框架42与伸缩软管41的装配固定,又能够避免支撑框架42干扰伸缩软管41内的气体流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支撑框架42设在伸缩软管41的内侧面。
63.为了能保护供外风道30和供外风口11,请参照图3和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封盖板50,所述封盖板50活动连接于所述收纳腔段11b,以遮盖或显露所述收纳腔段11b。如此,能够保持车辆外造型的平整性,并能够保护供外风道30及供外风口11,起到防尘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车辆还包括盖板,盖板通过卡接或螺接等方式可拆卸安装在供外风道30的外端口上。
6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盖板50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收纳腔段11b,另一侧卡接于所述收纳腔段11b。如此,能够方便用户操作封盖板50的开启和关闭。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封盖板50的朝向收纳腔段11b的一侧凸设有外螺纹柱面,所述收纳腔段11b的内壁面对应所述外螺纹柱面设有适配的螺纹孔段,也即,封盖板50与收纳腔段11b螺纹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盖板50滑动连接于所述收纳腔段11b,例如可参照副仪表板上储物盒的活动卷帘结构,或者是参照车内遮阳板上用于盖合化妆镜的滑盖结构。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
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