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2652发布日期:2024-03-28 18:35阅读:7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组件。


背景技术:

1、热管理系统包含若干功能部件,若干功能部件之间通过管路实现连接和连通,为减少管路,至少一部分功能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热管理组件。相关技术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与不同流道板固定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内腔和第二换热器的内腔通过流道板的流路连通,第一热交换器的内腔和流道板通过较长管路连通,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组件,有利于减少第一热交换器和流道板之间的管路连接,减少换热介质泄露的风险,且减少占用空间。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基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基部固定连接;

4、所述基部包括连接桥和阀岛,所述连接桥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与所述连接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腔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腔通过连接桥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阀岛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内腔与所述阀岛的内腔连通,所述连接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阀岛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位于所述阀岛的旁侧,所述连接桥和所述阀岛固定连接。

5、本申请中,连接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一换热器的内腔和第二换热器的内腔通过连接桥的内腔连通,第一热交换器的内腔与阀岛的内腔连通,连接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位于阀岛的同一侧,第一热交换器位于阀岛的旁侧,连接桥和阀岛固定连接,有利于减少第一热交换器和阀岛之间的管路连接,减少换热介质泄露的风险,且减小占用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基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基部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组件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基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腔和所述储液器的内腔通过所述基部的内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与所述连接桥的相反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储液器分别与所述阀岛的不同侧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岛具有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第三通道口、第四通道口、第五通道口、第六通道口和第七通道口,所述第二通道口、所述第四通道口、所述第五通道口和所述第六通道口位于所述阀岛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通道口、所述第二通道口、所述第三通道口和所述第七通道口分别位于所述阀岛的不同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具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第四连通口、第五连通口、第六连通口、第七连通口、第八连通口和第九连通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岛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阀岛中隔离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阀岛的同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连接桥和所述阀岛分别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分别沿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底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槽口的边沿和所述第二凹槽槽口的边沿与所述底板的一侧密封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岛还具有缺口部,所述缺口部与所述阀岛的所有内部通道隔离设置,所述缺口部大致呈u形。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基部,第一热交换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与基部固定连接。基部包括连接桥和阀岛,连接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与连接桥固定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内腔和第二换热器的内腔通过连接桥的内腔连通,第一热交换器与阀岛固定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内腔与阀岛的内腔连通,连接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位于阀岛的同一侧,第一热交换器位于阀岛的旁侧,连接桥和阀岛固定连接,有利于减少第一热交换器和阀岛之间的管路连接,减少换热介质泄露的风险,且减小占用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贾明雨,叶奇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绿能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