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移动接触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48755发布日期:2023-10-06 10:33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升降式移动接触网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气化铁路移动接触网,尤其涉及升降式移动接触网。


背景技术:

1、常见的接触网是固定式接触网,比如架设在高铁线路铁轨上方的就是固定接触网,为高铁、货运列车提供输电线路。还有一种接触网为移动接触网,通常使用在大型的货运装卸站场,当货运列车驶入或者驶出货运装卸站场时,移动接触网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需要位于铁轨上方,方便货运列车的受电弓抬起后能够取电;当货运列车停靠在货运装卸站场时,需要采用叉车、吊装设备等进行装卸作业,所以需要将铁轨上方的接触网移开让出铁轨上方的空间,以便方便装卸作业;故此将这种能够移动到铁路侧边的接触网叫做移动接触网。

2、现有的移动接触网在腕臂结构转动到铁路侧边时,立柱还是位于铁路的侧边,没法从货运列车的两侧进行货物装卸作业;另外,目前可移动式的接触网主要是直摆式的腕臂结构,现有直摆式的腕臂结构在回缩的过程中存在不能完全摆动到铁路侧边情况,影响货运列车吊装装卸作业。

3、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开发一款能够将整体的立柱都下降到至少低于货运列车的上端面,同时还能够从铁路的两侧进行货物装卸作业移动接触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升降式移动接触网,至少包括升降移动段接触网,所述升降移动段接触网包括设置的若干可升降立柱;每一根可升降立柱上至少设置有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推拉机构、承力索和接触线;

3、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的根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可升降立柱上,所述承力索和所述接触线直接或者间接的固定在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的自由端;

4、所述推拉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可升降立柱上,所述推拉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推出带动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伸展开,从而推动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所述推拉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回收带动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折弯回收,从而带动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到非工作位。

5、进一步的,每一根可升降立柱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的根部通过所述转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可升降立柱上;其中,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位状态;

6、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从工作位状态向非工作位状态转动时,所述推拉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回收带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向靠近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的方向运动呈折弯靠拢形态;

7、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从非工作位状态向工作位状态转动时,所述推拉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推出带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向远离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的方向运动呈伸展状态。

8、进一步的,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包括第一腕臂本体和第二腕臂本体,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承力索和所述接触线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的另一端。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腕臂本体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以及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二腕臂本体包括第三横杆、第四横杆以及第二加强杆;

10、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加强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二横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加强杆的第二端。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转动关节和第二转动关节;

12、所述第一转动关节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一端位置处,所述第二转动关节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二端位置处;

13、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关节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第二端连接。

14、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绝缘子、第二绝缘子和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子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子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15、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所述升降移动段接触网两侧的第一张紧装置和第二张紧装置,;

16、所述第一张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可升降支架和第一坠砣;

17、所述第二张紧装置至少包括第二可升降支架和第二坠砣;

18、所述承力索和所述接触线贯穿设置在每一根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的自由端上后,所述承力索和所述接触线的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坠砣上;所述承力索和所述接触线的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在所述第二坠砣上。

19、进一步的,还包括承力索夹持座和接触线夹持座,所述承力索安装在所述承力索夹持座上,所述接触线安装在所述接触线夹持座。

20、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1、1、本发明中采用两段腕臂本体以活动连接的形式构成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在伸出状态时能够满足承力索和接触线位于工作位状态,在回缩时,采用折弯以活动连接的方式构成的腕臂相对于现有的直摆式移动接触网,折弯方式构成的腕臂具有能够进一步折弯的移动量,能够相对有效的克服直摆式的阻力将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到铁路侧边;

22、2、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直摆式腕臂,提供的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在位于非工作位状态时,两段腕臂本体是以活动的方式连接,且存在转动余量;相对于直摆式本发明提供的伸缩式弯臂型腕臂装置被承力索和接触线拉动时,更有利于将承力索和接触线带动移动到铁路侧边,间接的提升了腕臂本体的使用年限;

23、3、本发明采用的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构成的移动接触网,能够有效的将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到铁路侧边,有效的让出铁路上方的空间,保障了货运列车采用吊装设备进行装卸作业的安全;

24、4、本发明的移动接触网承力索、接触线受力均匀,且工期短,受天气、温差等因素影响小,可广泛应用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



技术特征:

1.升降式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升降移动段接触网,所述升降移动段接触网包括设置的若干可升降立柱;每一根可升降立柱上至少设置有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推拉机构、承力索和接触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式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每一根可升降立柱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的根部通过所述转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可升降立柱上;其中,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升降式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包括第一腕臂本体和第二腕臂本体,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承力索和所述接触线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升降式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以及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二腕臂本体包括第三横杆、第四横杆以及第二加强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升降式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动关节和第二转动关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升降式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子、第二绝缘子和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子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子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式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升降移动段接触网两侧的第一张紧装置和第二张紧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式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力索夹持座和接触线夹持座,所述承力索安装在所述承力索夹持座上,所述接触线安装在所述接触线夹持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升降式移动接触网,其至少包括升降移动段接触网以及位于所述升降移动段接触网两侧的第一张紧装置和第二张紧装置,所述升降移动段接触网包括设置的若干可升降立柱;每一根可升降立柱上至少设置有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推拉机构,承力索和接触线;所述推拉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可升降立柱上,所述推拉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推出带动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伸展开,从而推动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所述推拉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回收带动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折弯回收,从而带动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到非工作位;两段腕臂本体是以活动的方式连接,且存在转动余量,更有利于将承力索和接触线带动移动到铁路侧边。

技术研发人员:罗健,何常红,邓洪,崔艳龙,李彦华,王国梁,古晓东,王建东,李国胜,李洪生,张德玉,赵琨,王敬磊,王卓,晋壮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