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11096发布日期:2023-09-09 22:1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载系统,特别是涉及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整车的轻量化需求不断提升,整车总重越来越低。悬架系统作为车辆的承载系统,其作用是传递车架与车桥之间的力和力矩,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力,并衰减振动。悬架系统包括弹性元件,导向元件和阻尼元件。弹性元件包括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等。

2、其中,钢板弹簧包括若干弹簧片,若干合金弹簧片组合形成板簧总成。传统技术中的弹簧片采用合金或金属制成,通常结构复杂且较为笨重,不利于悬架系统的降重设计,对整车轻量化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提供一种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满足车辆承载需求的同时,轻量化设计实现悬架系统降重。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包括:

3、主簧,所述主簧包括若干层叠的板簧,所述主簧的两端分别用于与车架连接,所述主簧设置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4、辅簧,所述辅簧设置于所述主簧下方,所述辅簧采用复合材料制成;

5、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主簧中部和所述辅簧中部;

6、其中,所述主簧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主簧两端处与所述辅簧的两端处之间均设置有形变间隙,所述主簧构造出第一承载结构;

7、所述主簧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主簧的两端处由于承载受力产生形变,所述主簧两端处与所述辅簧的两端处抵接,所述主簧和所述辅簧共同构造出第二承载结构。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悬架系统,当整车空载或半载时,主簧承受压力较小,主簧的两端处与辅簧的两端处不接触,仅主簧构造的第一承载结构起到作用;当整车满载时,主簧的两端处下弯产生形变,与下方的辅簧的两端处接触,主簧和辅簧共同构造的第二承载结构起到作用,为车辆提供更好的承载能力。辅簧采用复合材料,质量较轻,能够满足轻量化的设计需求,满足车辆承载需求的同时,轻量化设计实现悬架系统降重。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选自非金属材料。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金属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时,所述辅簧配置为单片簧结构。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簧包括三片所述板簧,三片所述板簧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

12、第一片簧,所述第一片簧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卷耳结构,所述上卷耳结构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

13、第二片簧,所述第二片簧的端头设置有上包耳结构,所述上包耳结构包覆在所述上卷耳机构外侧;以及

14、第三片簧。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簧还包括:

16、第一减磨垫,所述第一减磨垫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板簧的端部之间;和/或

17、第二减磨垫,所述第二减磨垫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板簧的中部之间。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簧和所述辅簧之间设置有非金属减磨垫,所述非金属减磨垫设置于所述辅簧表面。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簧还包括:

20、前主簧支架,所述前主簧支架设置于所述板簧的一端,所述前主簧支架用于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21、后主簧支架,所述后主簧支架设置于所述板簧的另一端,所述后主簧支架用于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还包括减振器,所述减振器一端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车架,另一端用于转动连接后桥总成;和/或

23、所述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还包括横向稳定杆和吊臂,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两端分别用于转动连接所述后桥总成,所述吊臂两端分别与所述横向稳定杆、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设置于所述车架内部,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内侧纵梁连接。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还包括桥下托板,所述桥下托板用于与所述后桥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器和/或所述横向稳定杆通过桥下托板与所述后桥总成连接。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桥总成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方;所述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还包括:

27、后桥总成,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方,所述后桥总成与所述车架之间连接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悬架系统;

28、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29、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30、限位缓冲块,所述限位缓冲块安装于所述限位支架上;

31、其中,所述后桥总成上跳极限时,所述限位缓冲块用于与所述后桥总成抵接。

32、上述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质量较轻,结构简单,能够满足轻量化的设计需求,满足车辆的承载能力需求,实现整体板簧结构轻量化设计。



技术特征:

1.一种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选自非金属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时,所述辅簧配置为单片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簧包括三片所述板簧,三片所述板簧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簧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簧和所述辅簧之间设置有非金属减磨垫,所述非金属减磨垫设置于所述辅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簧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还包括减振器,所述减振器一端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车架,另一端用于转动连接后桥总成;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设置于所述车架内部,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内侧纵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还包括桥下托板,所述桥下托板用于与所述后桥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器和/或所述横向稳定杆通过桥下托板与所述后桥总成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后桥总成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方;所述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包括主簧、辅簧以及连接件,主簧的两端分别用于与车架连接,辅簧设置于主簧下方,辅簧采用复合材料制成;连接件连接主簧中部和辅簧中部;其中,主簧在第一位置时,主簧两端处与辅簧的两端处之间均设置有形变间隙,主簧构造出第一承载结构;主簧在第二位置时,主簧的两端处产生形变,主簧两端处与辅簧的两端处抵接,主簧和辅簧共同构造出第二承载结构。连接主辅一体板簧的支架,仅有前主簧支架和后主簧支架,无辅簧支架,结构简化进一步实现降重。主辅一体板簧悬架系统满足轻量化设计需求,为车辆提供较好的承载能力。匹配减振器和横向稳定杆,提升整车舒适性和侧倾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琳婧,陈琳,李英杰,孟光熙,刘伟,刘艺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