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90820发布日期:2024-04-01 13:5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换电车辆除冰装置。


背景技术:

1、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采用可拆卸的电池包进行能源供应,解决了固定式电池包的充电时间长、充电不方便等缺点。具体需要在汽车底部上安装多个锁止机构,通过锁止机构与电池包上的配合件的锁止或解锁实现电池包的安装或拆卸。并且,针对这种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包的重量和体积都较大,需要专用的换电设备对电池包进行拆卸和安装。然而,在北方寒冷天气下,尤其是大雪或者大雨过后,车盘底部会覆盖很厚的冰层,尤其是锁止机构,导致电池包被冰层冻住在车辆底部,很难拆卸甚至无法拆卸。这样会大大增加车辆的换电时间,导致换电站拥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电车辆除冰装置,以解决寒冷天气时,换电车辆底部的冰层冻住电池包,造成电池包难以拆卸甚至无法拆卸,导致换电困难,换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换电车辆除冰装置,所述换电车辆底部通过锁止机构可拆装设置有电池包,换电车辆除冰装置包括可被移动至所述换电车辆底部的出风机构,所述出风机构形成有与所述电池包相匹配的除冰面,所述除冰面内形成有朝向换电车辆底部设置的出风孔,以朝向所述换电车辆底部输出热风从而对所述换电车辆底部进行除冰操作。

4、采用上述结构方案,向出风机构中通入热风,使得热风能够从除冰面的出风孔朝向换电车辆底部输出以对换电车辆底部进行加热,使换电车辆底部的冰层快速融化,从而快速除去冰层,使电池包能够快速从换电车辆底部上拆卸,提高换电效率。

5、作为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锁止机构与电池包上的配合件相匹配设置,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包的侧壁上或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电池包;所述出风孔包括与所述锁止机构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出风孔,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孔实现对所述锁止机构进行除冰操作;优选地,所述锁止机构数量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电池包底部或侧部,所述第一出风孔与所述锁止机构的排布一致。

6、采用上述结构方案,通过第一出风孔输出的热风能够除去锁止机构上的冰层,实现对锁止机构进行定点除冰操作,使锁止机构与配合件能够快速、顺利地解锁,便于将电池包从换电车辆上拆卸下来。

7、作为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出风孔包括与所述电池包的底面相对应设置的第二出风孔和/或与所述电池包的侧面相对应设置的第三出风孔,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的底面和/或侧面进行除冰操作。

8、采用上述结构方案,第二出风孔与电池包的底面对应设置,通过第二出风孔输出的热风能够除去电池包底面的冰层,实现对电池包底部进行除冰操作,便于换电设备与电池包的可靠接触与承载,防止电池包底部仍有冰层导致底部不平而对电池包的拆卸或转运造成干扰;第三出风孔与电池包的侧面对应设置,通过第三出风孔输出的热风能够除去电池包侧面的冰层,实现对电池包侧面进行除冰操作,确保电池包在换电车辆底部的容纳空间内留出一定空间,便于电池包进出或移动。

9、作为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出风机构的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换电车辆除冰装置还包括由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暖风机的吹风口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吹风口相适配设置以实现管路密封。

10、采用上述结构方案,出风机构的热风来源来自暖风机,保证通入进风口的高温气流的温度,提高除冰效率。

11、作为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出风机构呈矩形的盒状,内部为空腔且一侧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机构的顶面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孔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孔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孔。

12、采用上述结构方案,出风机构呈矩形的盒状,空腔内可聚集大量的热风,提高出风效果,结构稳定性高,盒状出风机构的顶面即为除冰面。

13、作为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进风口呈矩形,所述吹风口呈圆形,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为矩形端和圆形端,所述连接管包括由所述圆形端延伸的水平管、由所述水平管向下倾斜并弯折至所述进风口的折弯管,所述折弯管包括沿所述暖风机的热风流向上下逐渐收缩、两侧逐渐放大的聚风段以及密封连通所述水平管与所述聚风段的折弯段,所述聚风段低于所述水平管。

14、采用上述结构方案,热风从暖风机的吹风口输出后依次经过水平管和折弯管,然后在折弯管中依次经过折弯段和聚风段,接着经聚风段通入出风机构的进风口。其中,进风口呈矩形,有利于扩大进风口的面积尺寸,进风口的面积尺寸越大,进风量越大,能够提高除冰效率;吹风口呈圆形有利于聚集暖风机的热风,提高进风强度,提高除冰效率;连接管的矩形端用于与进风口连通,连接管的圆形端用于与暖风机的吹风口连接;折弯管的一端通过水平管与暖风机的吹风口连通,另一端与出风机构的进风口连通,折弯管具有向下倾斜的弯折形状,能够补偿出风机构移动至换电车辆底部时,车辆底部与暖风机之间的高度差;具体地,折弯管还包括聚风段和折弯段,聚风段沿暖风机的热风流向,在上下方向上逐渐收缩,在两侧方向上逐渐放大,聚风段与出风机构的进风口连通,聚风段能够扩大进风面积进而增大进风量,折弯段用于密封连通水平管和聚风段,聚风段低于水平管,使得折弯管整体具有向下倾斜的弯折形状,便于将热风导向至换电车辆底部。

15、作为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空腔内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包括横板,所述横板横对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横板端部向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延伸出侧板,侧板向出风机构的侧边倾斜。

16、采用上述结构方案,分流板可以用于对空腔中的高温气流进行导向,从而实现分流,使各个出风孔的出风均匀平稳,避免不同部位的出风孔的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具体地,一方面,热风沿横板和侧板流动,横板和侧板具有导流的作用;另一方面,横板将热风挡回到进风口周围,避免进风口周围的第一出风孔和/或第二出风孔和/或第三出风孔出风少甚至不出风,侧板将热风挡回到出风机构的侧边,避免出风机构的边缘的第一出风孔和/或第二出风孔和/或第三出风孔出风少甚至不出风。

17、作为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出风机构由横向或纵向连通设置的多个管道组成,多个所述管道的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管道的顶面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孔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孔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孔。

18、采用上述结构方案,出风机构由多个管道组成,成本较低,出风机构的管道的顶面即为除冰面。

19、作为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圆形,所述连接管包括由所述吹风口延伸的水平管、由所述水平管向下倾斜并弯折至所述进风口的折弯管以及连通多个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折弯管的多个分流管,所述折弯管靠近所述分流管的区域形成有聚风区。

20、采用上述结构方案,热风从暖风机的吹风口输出后依次经过水平管和折弯管,然后经过与折弯管连通的多个分流管,接着经过分流管通入出风机构的每个进风口。其中,弯折管具有沿水平管向下倾斜的弯折形状,能够补偿出风机构移动至换电车辆底部时,车辆底部与暖风机之间的高度差;聚风区能过扩大进风面积进而增大进风量。

21、作为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出风机构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22、采用上述结构方案,换电车辆底部的冰层融化后,融化水滴落在出风机构中,排水口方便从出风机构的底部排出融化水。

23、作为换电车辆除冰装置的优选的实现方式,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用于安装所述出风机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出风机构移动,和/或,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出风机构的一端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把持以推动所述底座移动。

24、采用上述结构方案,在底座的底部设置移动机构能够方便移动出风机构,使出风机构可以快速到达指定换电车辆,并且轻松移动至换电车辆的底部,提高使用的便捷度;设置把手可以方便人工把持,以方便推动底座进行移动,操作方便。

2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26、在本技术中,向出风机构中通入热风,使得热风能够从除冰面的出风孔朝向换电车辆底部输出以对换电车辆底部进行加热,使换电车辆底部的冰层快速融化,从而快速除去冰层,使电池包能够快速从换电车辆底部上拆卸,提高换电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