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结构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30467发布日期:2023-10-25 04:4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结构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门,具体涉及一种车门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车辆在日常使用中,总避免不了开关车门,对于常见的平开式车门,当夜间用车进行开门时,由于光线较暗,车门的下部尤其是下边缘部位,极易与路牙石或其他障碍物发生刮擦或磕碰。目前车门的外侧面大都是一体式的外钣金结构,钣金面上涂有漆膜,刮擦和磕碰都会对漆膜产生损伤,影响车门外观品质,并且对于损伤较深的划痕,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车门外钣金主体生锈,进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另外,对于车门下边缘部位的刮擦,由于其位置的局限性,维修十分不便,而且维修时需要去掉较大一块的漆膜,然后补漆,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门结构及安装方法,该车门结构安装方便,并能够减少车门下部的刮擦或磕碰损伤,且发生损伤后,维修方便、成本低。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结构,包括车门外钣金,所述车门外钣金的底部边缘区域向车身内侧凹陷,并在凹陷部位设置有侧饰板,所述车门外钣金除去凹陷部位的部分与所述侧饰板与构成车门外侧面,所述侧饰板底边向车身内侧延伸形成底饰板,所述车门外钣金与所述侧饰板之间设置有车灯,所述车灯位于车门前端的底角部位,所述侧饰板上开有用于射出所述车灯灯光的开孔,所述车灯在车门打开时候开启,并在车门关闭时熄灭。

3、优选的,所述底饰板底面低于所述车门外钣金的底边。底饰板的底面一般为非平面,但该底面上的各个位置的高度均低于车门外钣金底边上的高度最低点。

4、在上述车门结构中,通过在车门外钣金的底部安装侧饰板以及底饰板,对车门外侧底边形成类似包边的饰板保护结构,使车门底部的刮擦和磕碰主要发生在侧饰板和底饰板上,对车门外钣金的漆面损伤较少,无需进行大面积的漆面修补,而且侧饰板和底饰板这些饰板结构维修更换的成本低,从而使得车门底部的损伤维修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另外,这些损伤不及时处理对车门结构也不会产生影响。通过在车门底部外侧设置车灯,能够在开门时提供一定的明亮视野,使开门者充分查看车门打开环境,及时发现障碍物,从而减少车门底部损伤的产生。通过将车灯集成在车门外钣金的凹陷部位,由侧饰板罩护,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现了门外灯在车门上安装集成,使车门和车辆造型新颖,也具有迎宾效果。

5、作为本发明车门结构的改进,所述侧饰板和所述底饰板由聚丙烯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可以整体拆装,塑料材料成本低,进一步的减少维修成本;而且塑料饰板结构耐磨性好,对于轻微的刮擦,可以不进行处理,对车身整体外观影响较小。

6、作为本发明车门结构的另一种改进,所述侧饰板呈从车门前端延伸到后端的长条状,且顶部边缘、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均与所述车门外钣金凹陷部位对应边缘嵌合,所述侧饰板沿车身长度方向分为第一侧饰板和第二侧饰板两个部分,所述第一侧饰板与所述车门外钣金凹陷部位之间设置有所述车灯。

7、侧饰板呈长条板状,位于车门底部边缘处,通过将其一分为二,可以分段进行安装,便于后期维修更换,避免小的损伤就一次性将全部的饰板更换,避免浪费,也进一步减小维修成本。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饰板的内侧设置有灯架,所述灯架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车灯,所述灯架与所述车门外钣金凹陷部位、所述第一侧饰板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灯架与所述车门外钣金凹陷部位通过卡扣和/或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灯架与所述第一侧饰板通过螺钉紧固连接,便于第一侧饰板的维修拆卸与安装。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饰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饰板。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饰板底边长度为车门外侧面底边长度的1/5~3/10,第一侧饰板的底边和第二侧饰板的底边共同组成车门外侧面的底边,且三者的底边均是沿车身长度方向。

11、需要说明的是:在车门装配线上,通常在车门钣金结构的底部包边上设置支撑块,实现竖直放置,然后完成将车门相关零部件装配到车门钣金结构上。为了车门装配线安装的稳定性,一般车门钣金底部两侧要有支撑块支撑,该支撑块的布置需满足在车门钣金本体(空门)重心线和车门总成(完成门)重心线的两侧各有一个,来保持车门稳定。设车门外侧面底边的长度为d,车门重心线和空门重心线对应在车门外侧面底边上的位置在0.45~0.55d处。

12、一般第一侧饰板和车灯的安装较为复杂,为了使集成有车灯的第一侧饰板能在车门装配线上安装,通过将第一侧饰板的底边尺寸设计较小,避开车门支撑块,即可实现在车门装配线安装。另外,集成车灯的第一侧饰板成本较高,尺寸小可以减小了刮伤损坏的概率,使得后期维修成本更低。

13、进一步的,所述底饰板由所述侧饰板的底边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饰板对应的第一底饰板和与所述第二侧饰板对应的第二底饰板。第一底饰板与第一侧饰板一体成型,第二底饰板与第二侧饰板一体成型,加工制造、安装和拆卸均较为容易。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饰板的表面向车身外侧隆起,且形成一条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的隆起脊线,所述隆起脊线上的点距离车辆中心对称面的距离大于车门外侧面上的其他点,所述隆起脊线位于所述第二侧饰板的底部,所述第二侧饰板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车门外钣金凹陷部位上。

15、优选的,所述隆起脊线在竖直方向高出所述第二侧饰板底边4~8cm。隆起脊线的高度越低,能够预防高度更低的障碍物,从而起到更佳的防护效果。

16、通过将第二侧饰板向车身外侧隆起,使第二侧饰板在隆起脊线部位凸出于其他的车门外侧面,这样在车门底部发生侧面碰撞时,将大概率优先与隆起脊线部位进行碰撞,减少对车门外钣金以及第一侧饰板的碰撞损伤,保护了车灯结构。另外,第二侧饰板通过卡扣安装,拆装更换容易,维修方便。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饰板由两两相交的第一型面板、第二型面板和第三型面板构成,所述第一型面板的顶边构成所述第二侧饰板的顶边,所述第二型面板的底边构成所述第二侧饰板的底边,所述第一型面板和所述第二型面板相交形成所述隆起脊线,所述第三型面板位于靠近所述第一侧饰板的端部。造型独特新颖,隆起结构强度也较高,美观又实用。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饰板板体呈钝角三角形状,且一钝角边为底边,另一钝角边为与所述第二侧饰板的分界边,所述开孔呈与所述第一侧饰板相似的的钝角三角形状。

19、通过将第一侧饰板和开孔设计为相似的钝角三角形结构,一方面使第二侧饰板上的隆起脊线能够更长,防碰撞效果更佳;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车灯在车身长度方向具有较大的照亮长度范围,使光线黑暗时的照亮视野更宽,进一步减少磕碰发生概率。

2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车门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1、步骤一:将车门外钣金和车门内钣金合装成钣金整体;

22、步骤二:在钣金整体的底部包边上安装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并将钣金整体竖直支撑在车门装配线上;其中,第一支撑块设于第一侧饰板底边与车门底边中点之间,第二支撑块设于车门底边中点远离第一侧饰板的一侧;

23、步骤三:在车门装配线上装配车灯和第一侧饰板;

24、步骤四:在整车装配线上装配完车门总成后,安装第二侧饰板。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饰板底边长度为车门外侧面底边长度的1/5~3/10。

26、进一步的,在车身方向上,设车门外侧面底边的长度为d,则第一支撑块与车门外侧面底边中点的距离为0.1~0.2d;第二支撑块与车门外侧面底边中点的距离为0.1~0.4d。

27、进一步的,车灯安装在灯架上,灯架与车门外钣金凹陷部位通过卡扣和/或螺栓固定连接,灯架与第一侧饰板通过螺钉紧固连接。

28、优选的,所述步骤三包括:先将安装有车灯的灯架与第一侧饰板螺钉固定连接,然后将灯架与第一侧饰板整体通过卡扣和/或螺栓装配到车门外钣金凹陷部位。螺栓可以是固定在灯架上,穿过车门外钣金和车门内钣金,在车门内侧可以通过螺母固定的结构。

29、进一步的,第二侧饰板通过卡扣与车门外钣金凹陷部位固定连接。

30、在上述安装方法中,将安装复杂的第一侧饰板以及车灯,在车门装配线上完成装配,将安装简单的第二侧饰板推迟到整车装配线上,在车门装配到车身上后进行装配,从而巧妙避免了第二侧饰板对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布置的影响,且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可以沿用常规的无灯车门使用件。

31、采用上述车门结构及安装方法,通过设置车灯,能够照亮车门外侧区域,使开门者自己小心注意,减少车门下部的刮擦或磕碰损伤;通过在车门外侧面的底边处设置侧饰板和底饰板,对车门底部易发生刮擦和磕碰的部位进行针对性防护,发生损伤后,往往只需要更换这些饰板结构,使维修方便、成本低。另外,侧饰板使车门造型新颖美观,而且将车灯集成在内部,结构设计巧妙,也具有迎宾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