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板组件、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72930发布日期:2023-11-09 14:3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遮阳板组件、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遮阳板组件、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每个车型因车内造型不同,遮阳板需根据造型进行匹配设计,不能完全沿用,导致造车成本增加,因车内结构空间限制,遮阳板尺寸受限,不能满足遮光需求尺寸,且目前结构遮阳板仅能单面遮阳,不能同时兼顾前面及侧面的阳光照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遮阳板组件,所述遮阳板组件可以依据用户的需要定制不同的遮阳板组件,可以实现前侧挡光、侧面挡光或前侧与侧面同时挡光的不同的挡光需求。同时使得遮阳板组件在车辆中布置灵活,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适应性广。

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遮阳板组件。

3、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车辆为上述的车辆。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遮阳板组件,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设于车身上;人脸识别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用于识别驾驶员的人脸、人眼处光照区域;全息投影设备,所述全息投影设备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用于投射光线至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侧风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以改变前挡风玻璃或侧风窗玻璃的明暗。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遮阳板组件,通过设置人脸识别装置识别驾驶员的人脸、人眼处光照区域,设置全息投影设备用于投射光线至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侧风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以改变前挡风玻璃或侧风窗玻璃的明暗,可以依据用户的需要定制不同的遮阳板组件,可以实现前侧挡光、侧面挡光或前侧与侧面同时挡光的不同的挡光需求。同时使得遮阳板组件在车辆中布置灵活,遮阳板组件的尺寸受到的空间限制小,可以在不改变遮阳板组件的尺寸的情况下,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适应性广。

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上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和所述侧风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所述全息投影设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线通过所述开口射出。

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息投影设备包括多个投射灯,多个所述投射灯发射光线的角度和范围中的至少一个存在不同。

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脸识别装置为人脸识别摄像头。

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的朝向所述驾驶员的一侧具有嵌入槽,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嵌设在所述嵌入槽内。

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身的顶棚上,所述固定底座的转动轴线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

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阳板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车身的顶棚上,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1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线为紫外光线或波长位于380-475nm的可见光。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具有前挡风玻璃;前车门,所述前车门设于所述车身上,所述前车门具有侧风窗玻璃;上述的遮阳板组件,所述固定底座设于所述车身上,所述全息投影设备用于投射光线至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侧风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以改变前挡风玻璃或侧风窗玻璃的明暗。

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遮阳板组件,设置人脸识别装置识别驾驶员的人脸、人眼处光照区域,设置全息投影设备用于投射光线至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侧风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以改变前挡风玻璃或侧风窗玻璃的明暗,可以依据用户的需要定制不同的遮阳板组件,可以实现前侧挡光、侧面挡光或前侧与侧面同时挡光的不同的挡光需求。同时使得遮阳板组件在车辆中布置灵活,遮阳板组件的尺寸受到的空间限制小,可以在不改变遮阳板组件的尺寸的情况下,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适应性广。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的顶棚上具有安装槽,所述固定底座可转动地设于车身的顶棚上以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安装槽外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与所述车身的顶棚的下表面平齐。

1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阳光传感器,所述阳光传感器设于前挡风玻璃上,用于感知阳光强度,所述阳光传感器与所述全息投影设备和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通讯连接。

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阳板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车身上,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阳光传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通讯连接。

1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为上述的车辆,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阳光强度;确定所述阳光强度达到预设值;控制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识别驾驶员的人脸、人眼处光照区域;确定驾驶员的人脸、人眼处光照区域影响驾驶员驾驶;控制所述全息投影设备投射光线至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侧风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

2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车辆为上述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遮阳板组件,设置人脸识别装置识别驾驶员的人脸、人眼处光照区域,设置全息投影设备用于投射光线至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侧风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以改变前挡风玻璃或侧风窗玻璃的明暗,可以依据用户的需要定制不同的遮阳板组件,可以实现前侧挡光、侧面挡光或前侧与侧面同时挡光的不同的挡光需求。同时使得遮阳板组件在车辆中布置灵活,遮阳板组件的尺寸受到的空间限制小,可以在不改变遮阳板组件的尺寸的情况下,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适应性广。

2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的顶棚上具有安装槽,所述遮阳板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车身的顶棚上,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安装槽外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确定所述阳光强度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固定底座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

2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息投影设备包括多个投射灯,多个所述投射灯发射光线的角度和范围中的至少一个存在不同,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驾驶员的人脸、人眼处光照区域,控制多个所述投射灯的开闭。

23、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遮阳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上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和所述侧风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所述全息投影设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线通过所述开口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投影设备包括多个投射灯,多个所述投射灯发射光线的角度和范围中的至少一个存在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为人脸识别摄像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的朝向所述驾驶员的一侧具有嵌入槽,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嵌设在所述嵌入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身的顶棚上,所述固定底座的转动轴线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阳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组件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为紫外光线或波长位于380-475nm的可见光。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的顶棚上具有安装槽,所述固定底座可转动地设于车身的顶棚上以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安装槽外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与所述车身的顶棚的下表面平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车身上,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阳光传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通讯连接。

14.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的顶棚上具有安装槽,所述遮阳板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车身的顶棚上,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安装槽外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确定所述阳光强度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投影设备包括多个投射灯,多个所述投射灯发射光线的角度和范围中的至少一个存在不同,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阳板组件、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遮阳板组件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设于车身上;人脸识别装置,人脸识别装置设于固定底座上,用于识别驾驶员的人脸、人眼处光照区域;全息投影设备,全息投影设备设于固定底座上,用于投射光线至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侧风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以改变前挡风玻璃或侧风窗玻璃的明暗。根据本发明的遮阳板组件,可以依据用户的需要定制不同的遮阳板组件,可以实现前侧挡光、侧面挡光或前侧与侧面同时挡光的不同的挡光需求。同时使得遮阳板组件在车辆中布置灵活,遮阳板组件的尺寸受到的空间限制小,可以在不改变遮阳板组件的尺寸的情况下,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适应性广。

技术研发人员:康旭,史时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