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篷布及自动篷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19802发布日期:2024-03-25 19:07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篷布及自动篷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运输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篷布及自动篷布系统。


背景技术:

1、在货物运输或贮藏过程中,为了防止货箱内的货物被风吹起,或者货箱内可能存在的粉尘等污染物进入空气中,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亦或者为了对货物进行保护,通常使用篷布对货物进行包裹覆盖。

2、目前,常见的篷布多为单层结构,且对于那些具有框架的货车(如仓栅式货车等)而言,篷布通常搭设在框架的外侧,因而对于该种类型的货车而言,篷布主要起到遮盖车厢的作用。此外,当车厢中满载货物时,框架还能够起到紧固货物的作用。而当车厢中未满载货物时,无论是框架还是篷布均无法直接对货物进行紧固,从而不利于确保货物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尤其是车厢中载有玻璃制品、陶瓷制品等易碎的货物时,为了尽可能避免该类货物受损,一般会通过限位装置对车厢中的货物进行固定。

3、但是,限位装置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货物运输成本,还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劳动负担,不利于运输效率的提升。并且,当工作人员未能正确操作限位装置时,仍然会使货物具有较大的受损风险,不利于改善货物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篷布及自动篷布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2、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篷布,包括外罩和位于外罩下方的内罩,内罩具有用于容纳填充介质的缓冲腔,且内罩与外罩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填充介质能够进入或排出缓冲腔,以使内罩具有与外罩相分离的填充状态或具有附着于外罩的收纳状态。

3、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罩设置有第一磁性件,外罩设置有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配合,以实现外罩与内罩的可拆卸连接;或者,内罩朝向外罩的一侧设置有贴合部,外罩朝向内罩的一侧设置有粘接部,贴合部与粘接部相配合,以实现外罩与内罩的可拆卸连接。

4、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篷布还包括布设于外罩的柔性支撑件,柔性支撑件开设有用于容纳填充介质的支撑腔。

5、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介质为空气或液体。

6、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篷布系统,包括框架和如上的复合篷布,框架位于外罩和内罩之间;框架开设有导向部,外罩边缘设置有第一卷布器,内罩边缘设置有第二卷布器,且第二卷布器具有与导向部相配合的连接部;随着第一卷布器和第二卷布器的运动,外罩能够沿框架的轮廓被卷收于框架的外侧,内罩能够沿连接部的运动方向被卷收于框架的内侧。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卷布器包括第一卷布杆和设置于第一卷布杆端部的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第一卷布杆相连接,以驱动第一卷布杆转动;第二卷布器包括第二卷布杆和设置于第二卷布杆端部的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第二卷布杆相连接,以驱动第二卷布杆转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由磁性材料制成,第一卷布杆和第二卷布杆内部分别设置有磁吸件;外罩和内罩处于展开状态时,在磁吸件与框架的磁力作用下,第一卷布杆和第二卷布杆能够分别吸附于框架的表面。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卷布杆和第二卷布杆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部和第二加热部,缓冲腔内设置有第三加热部,外罩具有支撑腔,支撑腔内设置有第四加热部;系统还包括电源,电源分别与第一加热部、第二加热部、第三加热部和第四加热部电性连接,以实现对于内罩和外罩的均匀加热。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包括顶梁和与顶梁相连接的侧梁;内罩包括顶衬和侧衬,顶衬位于顶梁下方,侧衬位于侧梁内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为沿框架的轮廓开设于的导向槽,连接部为与导向槽相配合的滑块。

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3、首先,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篷布包括外罩和内罩,其中,内罩具有缓冲腔,且内罩和外罩之间可拆连接。具体地,由于缓冲腔能够容纳缓冲介质(如空气、液体等),因而当货车车厢采用该种复合篷布时,即使车厢未满载货物而存在空隙,内罩也能够在缓冲介质的作用下,将空隙填满,从而对车厢中的货物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限位装置而言,本发明仅通过内罩的设置即能够解决无法高效紧固车厢货物的问题,产品成本更低。并且,填充介质可在鼓风机或驱动泵的驱动下迅速进入缓冲腔,大大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负担,从而利于货物运输效率的提升。并且,借由该种复合篷布对货物进行限位固定的方式,工作人员不需要进行复杂、繁重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利于改善货物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再者,内罩与外罩之间可拆连接的方式,能够使得复合篷布在填充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便于复合篷布的展收。

14、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篷布系统,包括框架和如上的复合篷布,且外罩设置有第一卷布器,内罩设置有第二卷布器。在第一卷布器和第二卷布器的作用下,内罩和外罩能够分别被卷收于框架的内侧和外侧,从而实现对于复合篷布的自动卷收,进而使得自动篷布系统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篷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和位于所述外罩下方的内罩,所述内罩具有用于容纳填充介质的缓冲腔,且所述内罩与所述外罩之间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外罩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配合,以实现所述外罩与所述内罩的可拆卸连接;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篷布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外罩的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支撑件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填充介质的支撑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介质为空气或液体。

5.一种自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篷布,所述框架位于所述外罩和所述内罩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布器包括第一卷布杆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卷布杆端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卷布杆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卷布杆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卷布杆和所述第二卷布杆内部分别设置有磁吸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布杆和所述第二卷布杆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部和第二加热部,所述缓冲腔内设置有第三加热部,所述外罩具有支撑腔,所述支撑腔内设置有第四加热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顶梁和与所述顶梁相连接的侧梁;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为沿所述框架的轮廓开设于的导向槽,所述连接部为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滑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篷布及自动篷布系统,复合篷布包括外罩和位于外罩下方的内罩,内罩具有用于容纳填充介质的缓冲腔,且内罩与外罩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填充介质能够进入或排出缓冲腔,以使内罩具有与外罩相分离的填充状态或具有附着于外罩的收纳状态。本申请的缓冲腔能够容纳缓冲介质(如空气、液体等),因而当货车车厢采用该种复合篷布时,即使车厢未满载货物而存在空隙,内罩也能够在缓冲介质的作用下,将空隙填满,从而对车厢中的货物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林存才,林亚琪,郭妮妮,陈培松,郭俊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云东万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