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泡棉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15019发布日期:2023-11-17 10:3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泡棉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及软座座椅元件,具体涉及一种座椅泡棉及座椅。


背景技术:

1、如今人们对汽车座椅柔软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增加汽车座椅柔软度的方法普遍采用增加软发泡的形式;然而伴随汽车工业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泡棉靠近乘员侧设置人体占用传感器等电子元件已成为必需,由于汽车座椅中各元件之间连接或者某元件进行安装会形成功能区,该功能区会有两个面形成面面交界,该交界会有应力集中的现象,所以处于应力集中区域内的电子元件极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座椅泡棉及座椅。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泡棉,包括:

3、泡棉a面,所述泡棉a面为所述泡棉靠近乘员一面;

4、功能区,所述功能区设于所述泡棉a面,所述功能区具有至少一个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为与所述泡棉a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的小平面;

5、预设区,用于配置片状的乘员传感装置,所述预设区为片状的所述乘员传感装置在所述泡棉a面上的正投影区域;

6、应力集中区,所述应力集中区为所述功能区与所述预设区重叠的应力辐射区域;

7、去应力部,所述去应力部为配置在所述应力集中区内,位于所述预设区外侧的所述泡棉a面与所述过渡面交接处的切口,用于去除应力。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应力集中区内,位于所述预设区的两外侧均配置所述去应力部,用于双向去应力,两侧的所述去应力部之间的预设区形成回位块,所述回位块用于回位所述乘员传感装置。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回位块配置有倒圆角,用于增强边沿光滑度。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去应力部与所述预设区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3mm。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沿片状的所述乘员传感装置的长度方向,所述去应力部的长度为10-20mm,沿片状的所述乘员传感装置宽度方向,所述去应力部的宽度为0-3mm。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沿所述座椅泡棉的厚度方向,所述去应力部的高度h1与所述功能区的高度h2满足h1=k·h2,其中k的取值范围为0.3-1。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去应力部的切口截面为四边形或者是三角形。

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区为所述泡棉的沟槽,所述应力集中区中的沟槽两侧都配置有所述去应力部。

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区为软硬发泡的交界区或为乘员传感装置穿越口。

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包括上述所述的座椅泡棉、片状的乘员传感装置,片状的所述乘员传感装置配置在所述的预设区内。

17、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座椅泡棉及座椅,座椅泡棉包括泡棉a面,泡棉a面为泡棉靠近乘员一面;功能区设于泡棉a面,功能区具有至少一个过渡面,过渡面为与泡棉a面的夹角a大于或等于90度的小平面;预设区用于配置片状的乘员传感装置,预设区为片状的所述乘员传感装置在泡棉a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应力集中区为功能区与预设区重叠的应力辐射区域;去应力部为配置在应力集中区内,位于预设区外侧的泡棉a面与过渡面交接处的切口,用于去除应力,该方案提出设置去应力部的方式释放应力,从而减少应力对乘员传感装置的损伤,该方案采用切口释放应力的方式去除应力集中区的应力,不仅保证了座椅乘坐时的平整度,也可及时释放应力保护元件,兼顾了满足座椅设计需求及用户体验需求的双重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座椅泡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集中区(1012)内,位于所述预设区(1011)的两外侧均配置所述去应力部(13),用于双向去应力,两侧的所述去应力部(13)之间的所述预设区形成回位块(15),所述回位块(15)用于回位所述乘员传感装置(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块(15)的边沿配置有倒圆角,用于增强边沿光滑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应力部(13)与所述预设区(1011)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泡棉,其特征在于:沿片状的所述乘员传感装置(2)的长度方向,所述去应力部(13)的长度为10-20mm,沿片状的所述乘员传感装置宽度方向,所述去应力部(13)的宽度为0-3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泡棉,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座椅泡棉的厚度方向,所述去应力部(13)的高度h1与所述功能区(11)的高度h2满足h1=k·h2,其中k的取值范围为0.3-1。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椅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应力部(13)的切口截面呈四边形或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11)为所述泡棉的沟槽(1101),所述应力集中区(1012)中的沟槽(1101)两侧都配置有所述去应力部(1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11)为软硬发泡的交界区(1103)或为乘员传感装置穿越口(1102)。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泡棉(1)、片状的乘员传感装置(2),片状的所述乘员传感装置(2)配置在所述的预设区内(101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泡棉及座椅,座椅泡棉包括泡棉A面,泡棉A面为泡棉靠近乘员一面;功能区设于泡棉A面,功能区具有至少一个过渡面,过渡面为与泡棉A面的夹角A大于或等于90度的小平面;预设区用于配置片状的乘员传感装置,预设区为片状的所述乘员传感装置在泡棉A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应力集中区为功能区与预设区重叠的应力辐射区域;去应力部为配置在应力集中区内,位于预设区外侧泡棉A面与过渡面交接处的切口,用于去除应力,该方案该方案采用切口释放应力的方式去除应力集中区的应力,不仅保证了座椅乘坐时的平整度,也可及时释放应力保护元件,兼顾了满足座椅设计需求及用户体验需求的双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宇,张海涛,刘宝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安闻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