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02626发布日期:2023-12-28 06:2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特种车辆减振,具体涉及一种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1、对于两栖装甲车辆而言,车辆在海水工况下发动机散热量较多,需要借用海水对发动机直接冷却,发动机海水需要通过海水泵吸入不锈钢管路,通过动力舱隔板流入发动机经冷却发动机后,在通过另一路穿舱管路流出动力舱并排出车外。将大部分管路及连接头布置在动力舱以外,可以有效避免因密封导致的管路渗漏,海水进入动力舱破坏发动机。

2、海水管路一端连接发动机,另一端穿舱连接,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以及发动机自身工作过程中均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如果海水管路不设计减振装置,振动严重时会到导致海水管路撕裂。另一方面,由于动力舱室结构限制,舱内管路密封处一旦破坏,重新拆装再更换非常麻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改进冷却管路结构,以满足其减振、快捷安装及使用寿命需求,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进冷却管路结构,避免海水管路撕裂,并满足其减振、快捷安装及使用寿命需求。

3、(二)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所述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包括:动力舱隔板1、网孔支撑板2、动力舱内的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动力舱外的第二不锈钢海水管4、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波纹密封橡胶管6、第一密封圈7a、第二密封圈7b;

5、其中,所述第二不锈钢海水管4与网孔支撑板2均设置在动力舱隔板1的左侧,处于动力舱外部;所述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波纹密封橡胶管6均设置在动力舱隔板1的右侧,处于动力舱内部;设置第一密封圈7a、第二密封圈7b,用于从两端对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分别与两个不锈钢钢管的连接结合位置进行密封;

6、两个不锈钢管用于海水介质的流通,引流海水流进动力舱冷却发动机并流出动力舱;

7、所述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用于动力舱内部与外部海水管路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

8、所述波纹密封橡胶管6起密封及减振作用,包裹在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的外部;

9、所述网孔支撑板2用于支撑和泄流。

10、其中,所述动力舱隔板1包括任意形式的动力舱隔板或腔壁面,用于海水管路穿舱与支撑的附着点。

11、其中,所述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设置为:中间为一体贯通结合的双球型橡胶结构,两侧为设有安装通孔的金属法兰盘;

12、所述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中间的双球型橡胶结构采用具有耐腐蚀、耐酸碱、耐低温的橡胶材质,包括三元乙丙橡胶epdm材质。

13、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7a、第二密封圈7b由聚四氟乙烯材质组成,具有防止海水腐蚀效果。

14、其中,包括连接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与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的螺栓,以及连接第二不锈钢海水管4与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的螺栓在内的,所有紧固件螺栓采用表面镀达克罗方式进行防腐。

15、其中,所述第二不锈钢海水管4、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均由316l不锈钢材质构成;

16、所述第二不锈钢海水管4通过螺栓依次将网孔支撑板2、第二密封圈7b连接在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的一侧;

17、所述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的另一侧通过螺栓依次连接第一密封圈7a、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上述结构组合组成了基本的海水流通管路。

18、其中,通过螺栓将上述基本海水管路中的网孔支撑板2固定在动力舱隔板1上,使基本海水管路支撑在动力舱壁上,避免悬空穿舱。

19、其中,所述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外沿具有两排安装孔,内圈安装孔用于与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连接,外圈安装孔用于与波纹密封橡胶管6连接。

20、其中,通过螺栓将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外圈通孔与波纹密封橡胶管6一侧连接,波纹密封橡胶管6套设到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外围之后,通过螺栓将波纹密封橡胶管6另一侧固定在动力舱隔板1上。即波纹密封橡胶管6将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包裹在内部,既能够起密封作用,防止密封处海水流入动力舱,又能够起到减振作用,将发动机侧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的高频振动消除一部分后传递到第二不锈钢海水管4。

21、其中,所述网孔支撑板2设置位于波纹密封橡胶管6与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之间的位置,网孔支撑板2上设置有大量的泄流孔,当发生密封失效海水流入波纹密封橡胶管6时,海水能够通过泄流孔流出,避免流入动力舱内部。

22、(三)有益效果

2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包括动力舱隔板、网孔支撑板、动力舱内不锈钢海水管、动力舱外不锈钢海水管、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波纹密封橡胶管、密封圈。不锈钢管主要用于海水介质的流通,引流海水流进动力舱冷却发动机并流出动力舱;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用于动力舱内部与外部海水管路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波纹密封橡胶管起密封及减振作用,包裹在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的外部;带网孔的支撑板用于支撑和泄流。本发明集成度高,兼顾了减震、防漏以及保证密封性等要素。



技术特征:

1.一种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包括:动力舱隔板(1)、网孔支撑板(2)、动力舱内的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动力舱外的第二不锈钢海水管(4)、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波纹密封橡胶管(6)、第一密封圈(7a)、第二密封圈(7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隔板(1)包括任意形式的动力舱隔板或腔壁面,用于海水管路穿舱与支撑的附着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设置为:中间为一体贯通结合的双球型橡胶结构,两侧为设有安装通孔的金属法兰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7a)、第二密封圈(7b)由聚四氟乙烯材质组成,具有防止海水腐蚀效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与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的螺栓,以及连接第二不锈钢海水管(4)与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的螺栓在内的,所有紧固件螺栓采用表面镀达克罗方式进行防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不锈钢海水管(4)、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均由316l不锈钢材质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螺栓将上述基本海水管路中的网孔支撑板(2)固定在动力舱隔板(1)上,使基本海水管路支撑在动力舱壁上,避免悬空穿舱。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外沿具有两排安装孔,内圈安装孔用于与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连接,外圈安装孔用于与波纹密封橡胶管(6)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螺栓将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外圈通孔与波纹密封橡胶管(6)一侧连接,波纹密封橡胶管(6)套设到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外围之后,通过螺栓将波纹密封橡胶管(6)另一侧固定在动力舱隔板(1)上。即波纹密封橡胶管(6)将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包裹在内部,既能够起密封作用,防止密封处海水流入动力舱,又能够起到减振作用,将发动机侧第一不锈钢海水管(3)的高频振动消除一部分后传递到第二不锈钢海水管(4)。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支撑板(2)设置位于波纹密封橡胶管(6)与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5)之间的位置,网孔支撑板(2)上设置有大量的泄流孔,当发生密封失效海水流入波纹密封橡胶管(6)时,海水能够通过泄流孔流出,避免流入动力舱内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特种车辆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栖车辆用海水冷却管路穿舱减振结构,包括动力舱隔板、网孔支撑板、动力舱内不锈钢海水管、动力舱外不锈钢海水管、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波纹密封橡胶管、密封圈。不锈钢管主要用于海水介质的流通,引流海水流进动力舱冷却发动机并流出动力舱;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用于动力舱内部与外部海水管路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波纹密封橡胶管起密封及减振作用,包裹在双球型挠性橡胶减振器的外部;带网孔的支撑板用于支撑和泄流。本发明集成度高,兼顾了减震、防漏以及保证密封性等要素。

技术研发人员:徐广龙,张涛,陈启迪,舒成龙,赵宁,高泽鹏,崔华盛,李玉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