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气囊装置

文档序号:36337403发布日期:2023-12-13 11:2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气囊装置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被动安全性(见汽车安全性能)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

2、然而,现有的安全气囊存在不能有效保护的时刻,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气囊并不能打开。尤其是在侧向碰撞中,如未配置侧安全气囊,主副安全气囊由于不能达到起爆条件不能引爆。

3、现有的安全气囊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因此,如果安全气囊弹出的角度、力度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酿出一场“悲剧”。

4、现有安全气囊是受到碰撞即可打开,然而碰撞时也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发生,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

5、现有的安全气囊的启动会也存在对乘员造成伤害。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气囊装置,能够在危险时对驾驶员进行及时保护,提高驾驶员驾驶的安全性。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气囊装置,包括:

3、充气泵,设置在汽车的座椅靠背内,所述座椅靠背上设有进气孔;

4、第一弹出机构,设置在座椅靠背的顶部;

5、第一气囊,设置在第一弹出机构内,第一气囊用于对驾驶员的头部进行防护;

6、第二弹出机构,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侧面;

7、第二气囊,设置在第二弹出机构内,第二气囊用于对驾驶员的胸腹部进行防护;

8、控制器,设置在座椅靠背上;

9、所述充气泵通过第一气管与第一气囊相连通,第一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充气泵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二气囊相连通,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充气泵、第一弹出机构、第二弹出机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通过控制开关组件连接控制器。

10、进一步地,所述座椅靠背内还设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通过第一气管与第一气囊相连通,抽气泵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二气囊相连通,所述抽气泵通过控制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出机构包括:

12、第一电动推杆,设置在座椅靠背内;

13、第一套筒,上端开口且侧壁设有第一限位槽,底部与第一电动推杆的推头固定连接,第一套筒内设有:

14、第一微型电机,固定在第一套筒的内侧底部;

15、第一丝杠,下端与第一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16、第一丝杠螺母,套设在第一丝杠上;

17、第一微型舵机,固定在第一丝杠螺母上;

18、第二套筒,上端开口且侧壁设有第二限位槽,下部与第一微型舵机的舵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内设有:

19、第二微型电机,固定在第二套筒的内侧底部;

20、第二丝杠,下端与第二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21、第二丝杠螺母,套设在第二丝杠上;

22、第二微型舵机,固定在第二丝杠螺母上;

23、第一支撑架,固定在第二微型舵机上;

24、所述第一气囊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

25、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微型电机、第一微型舵机、第二微型电机和第二微型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出机构包括:

27、第三套筒,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侧面,远离座椅靠背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三套筒内设有:

28、第二电动推杆,固定在的第三套筒内靠近座椅靠背的一端,

29、第四套筒,靠近座椅靠背的一端与第一电动推杆的推头固定连接,远离座椅靠背的一端伸出第三套筒,远离座椅靠背的一端设有开口,且侧壁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四套筒内设有:

30、第三微型电机,固定设置在第四套筒内靠近座椅靠背的一端;

31、第三丝杠,靠近座椅靠背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32、第三丝杠螺母,套设在第三丝杠上;

33、第三微型舵机,固定在第三丝杠螺母上;

34、第二支撑架,固定在第三微型舵机上;

35、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

36、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第三微型电机和第三微型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套筒通过转轴设置在座椅靠背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

3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出机构为两组,对称设置在座椅靠背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为中间设有观察口的环形气囊。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囊为条形波纹状,第二气囊内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囊的两端固定连接。

41、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碰撞传感器,设置在周向车身及车身的顶部,所述多个碰撞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43、本发明在驾驶员遇到危险时,能够通过控制开关组件启动控制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气囊上的第一电磁阀、第二气囊上的第二电磁阀和充气泵开启,充气泵快速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能够对驾驶员的头部和胸腹部进行防护。

44、本发明通过设置抽气泵,在危险解除后,能够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抽气,使得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能够重复使用,对驾驶员进行保护,降低防护成本。

45、本发明通过第一电动推杆推动第一套筒将第一套筒从座椅靠背的顶部推出,然后通过第一微型电机带动第一丝杠转动,使得第二套筒跟随第一丝杠螺母沿第一丝杠运动到设定位置,然后通过第一微型舵机带动第二套筒顺时针转动90度,使得第二套筒水平,同时,第二微型电机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使得第一气囊跟随第二丝杠螺母沿第二丝杠运动到设定位置,然后通过第二微型舵机带动第一支撑架顺时针转动90度,使得位于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气囊位于驾驶员的正前方,能够从前方和上方对驾驶员的头部进行一定的保护。

46、本发明通过第二电动推杆推动第四套筒伸出第三套筒,同时通过第三微型电机带动第三丝杠转动,使得第二支撑架跟随第三丝杠螺母沿第三丝杠运动,到达设定位置后,第三微型舵机带动第二支撑架逆时针转动90度,使得第二气囊能够位于驾驶员的胸腹部的正前方,对驾驶员的胸腹部进行保护。

47、本发明通过转轴能够使得第三套筒转动一定角度,能够根据不同驾驶人员的胸腹部位置进行调节,使用方便。

48、本发明能够设置两组第二弹出机构对驾驶员的左右两侧胸腹部进行保护,保护效果更好。

49、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气囊的中间设置观察口使得危险时,不影响驾驶员观察前方。

50、本发明通过第二气囊为条形波纹状,能够增加第二气囊的长度,同时设置伸缩杆,能够增强第二气囊对外部压力的阻挡,提高对驾驶员的保护力度。

51、本发明通过在周向车身和车身顶部设置多个碰撞传感器,能够在车身碰撞后,自动启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对驾驶员进行防护,使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