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78468发布日期:2023-12-25 04:4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儿童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乘坐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1、儿童座椅作为儿童出行的乘坐工具,对儿童具有保护作用。而对于不同体型的儿童,或者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在儿童座椅上的安全乘坐姿态会产生不同,因此儿童安全座椅多设置为座椅角度是可调整的,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体形的儿童使用需求,但目前现有儿童安全座椅角度调整结构复杂,功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儿童座椅,所述儿童座椅能够调整座椅整体的角度,能够提高儿童座椅的通用性。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儿童座椅,包括:底座;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相对所述底座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所述滑动座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角度调整件,所述角度调整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动座并与所述底座卡接配合,或者,所述角度调整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滑动座卡接配合;座椅,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滑动座;其中,所述角度调整件具有卡合位和释放位,所述角度调整件在所述卡合位和所述释放位之间可移动,当所述角度调整件位于所述卡合位时,所述滑动座相对所述底座的位置限定;当所述角度调整件位于所述释放位时,所述滑动座相对所述底座的位置可调。

3、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座椅,通过角度调整件控制滑动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从而带动座椅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变化,且座椅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的倾斜角度不同。同时,通过控制角度调整件在卡合位和释放位之间移动,使滑动座能够相对底座固定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从而能够根据儿童在儿童座椅内的乘坐姿态将座椅整体调整并固定于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的位置,使儿童座椅能够适配于不同体型的儿童或者不同的儿童乘坐姿态,提高儿童座椅的通用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整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动座或底座;卡合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当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部带动所述卡合端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不平行;其中,当所述角度调整件位于所述卡合位时,所述卡合端沿所述第三方向同时卡接于所述滑动座和所述底座;当所述角度调整件位于所述释放位时,若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座,则所述卡合端沿所述第三方向脱离所述底座,或者,若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底座,则所述卡合端沿所述第三方向脱离所述滑动座。由此,当角度调整件位于卡合位时,滑动座和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卡合端的位置固定,即滑动座和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固定;当角度调整件位于释放位时,卡合端只卡接于底座和滑动座中的最多一个,即滑动座和底座其中一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卡合端的位置可变,即滑动座和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5、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端设置为中空结构。由此,相对于将卡合端设置为实心结构,能够减少在卡合端处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减少或避免卡合端为实心结构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缩水问题,从而保证卡合端的尺寸稳定性,保证卡合端与底座或滑动座卡接配合的稳固性。从而当角度调整件位于卡合位时,卡合端能够稳定且可靠地与滑动座及底座卡接,减少或避免滑动座和底座产生相对移动,保证儿童座椅的安全性。

6、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端的形状至少部分设置为非回转体。由此,能够减少或避免卡合端以第三方向为轴线产生扭转,从而减少或避免角度调整件在卡合端与连接部之间产生扭转变形,提高角度调整件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整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角度调整件从所述释放位朝向所述卡合位移动。由此,角度调整件在复位件的驱动下具有朝向卡合为移动的趋势,当角度调整件位于卡合位时,复位件能够驱动角度调整件保持位于卡合位,从而保证角度调整件对滑动座和底座相对位置具有限位效果,且提高限位效果的稳定性。当角度调整件从释放位移动至卡合位时,复位件能够驱动,角度调整件从释放位朝向卡合位移动,以实现角度调整件从释放位至卡合位的自动移动。

8、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为弹性形变件,所述弹性形变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形变件沿靠近所述卡合位方向的一端止抵于所述角度调整件;当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座时,所述弹性形变件沿远离所述卡合位方向的一端止抵于所述滑动座;当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时,所述弹性形变件沿远离所述卡合位方向的一端止抵于所述底座。由此,弹性形变件沿第二方向处于压缩状态,且弹性形变件具有压缩量减小的趋势,而当弹性形变件压缩量减小时,弹性形变件驱动角度调整件朝向卡合位移动,及角度调整件在弹性形变件的驱动下具有朝向卡合为移动的趋势。

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形变件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弹性形变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弹性形变件的一端止抵于所述定位槽的内表面,所述弹性形变件的另一端止抵于所述定位块;当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座时,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上,且所述定位块插入至所述定位槽内;当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时,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定位块插入至所述定位槽内。由此,通过将弹性形变件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内,能够将弹性形变件的形变方向限定位第二方向,同时减少或避免弹性形变件产生处第二方向以外方向的移动,而定位块插入至定位槽内,使定位块和定位槽的内表面分别位于弹性形变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且弹性形变件的两端分别止抵于定位块和定位槽的内表面能够提高弹性形变件两端位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弹性形变件的形变稳定性,即提高弹性形变件驱动滑动座相对底座移动的稳定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整件还包括挠性段,所述挠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卡合端和所述连接部;当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座时,所述滑动座设有定向通道,所述挠性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向通道内;当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时,所述底座设有定向通道,所述挠性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向通道内;其中,所述定向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出口和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二出口,所述连接部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出口处的一侧,所述卡合端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出口处的一侧。由此,通过设置挠性段,挠性段在受力形变后不会恢复至原有形状,通过对挠性段进行弯折,使卡合端与连接部的相对朝向能够产生改变。当连接部沿第二方向移动时,通过弯折挠性段使卡合端朝向第三方向,能够使卡合端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卡合端和连接部之间移动方向的转换。此外,将挠性段设置于定向通道内,能够对挠性段的形状进行限位,提高挠性段的形状稳定性,保证挠性段的两端移动方向分别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从而当连接部沿第二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卡合端沿第三方向稳定移动。

11、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整件包括两个所述挠性段和两个所述卡合端,两个所述挠性段在同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两个所述卡合端分别位于所述挠性段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当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座时,所述底座设置有两个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卡合孔,所述卡合孔的轴线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卡合端沿所述第三方向卡接配合于所述卡合孔;当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时,所述滑动座设置有两个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卡合孔,所述卡合孔的轴线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卡合端沿所述第三方向卡接配合于所述卡合孔;其中,两个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角度调整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由此,当角度调整件位于卡合位时,两个卡合端在沿第三方向的两侧配合于卡合孔,即能够在角度调整件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对滑动座和底座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从而能够提高滑动座和底座之间相对位置固定的稳定性。

12、进一步地,所述定向通道包括第一定向通道和第二定向通道,两个所述挠性段分别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向通道和所述第二定向通道内,且所述第一定向通道和所述第二定向通道具有交点;当所述定向通道设置于所述滑动座时,所述滑动座表面设置沿所述第一定向通道延伸的凸条,所述凸条避开所述交点设置,所述第二定向通道设置于所述滑动座的表面;当所述定向通道设置于所述底座时,所述底座表面设置沿所述第一定向通道延伸的凸条,所述凸条避开所述交点设置,所述第二定向通道设置于所述底座的表面。由此,第一定向通道和第二定向通道设置具有交点,能够减少第一定向通道和第二定向通道占用的空间。同时,第一定向通道和第二定向通道能够分别容纳两个挠性段,以对两个挠性段分别进行限位。通过设置沿第一定向通道延伸的凸条,且凸条避开第一定向通道和第二定向通道的交点设置,使第一定向通道和第二定向通道能够在滑动座或底座表面的高度方向上错开设置,从而减少或避免两个挠性段彼此摩擦接触,提高角度调整件的移动顺畅性,且避免或减少两个挠性段彼此摩擦接触而产生磨损,影响挠性段的结构稳定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座时,所述滑动座设置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通道的两端,所述挠性段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所述挠性段位于所述滑动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卡合端位于所述滑动座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当所述角度调整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时,所述底座设置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通道的两端,所述挠性段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所述挠性段位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滑动座的一侧,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卡合端位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滑动座的一侧。由此,通过设置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且挠性段同时穿过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能够减少或避免挠性段与底座或滑动座的摩擦接触,且能够便于卡合端与底座或滑动座的卡接配合,还能够提高角度调整件在滑动座设置位置的稳定性,以及角度调整件相对于滑动座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稳定性。

1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结构。由此,能够提高滑动座和底座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的稳定性。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