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53254发布日期:2024-04-08 14:0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即ctc技术)即将电池包和底盘集成在一起的技术,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行研发的主要技术领域。但是,集成式设计使电池包拆装操作复杂,不利于售后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便于电池总成的维修和更换。

2、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车体,下车体包括:前舱总成、电池总成和后舱总成,前舱总成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一上车体连接部位,后舱总成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位和第二上车体连接部位,前舱总成、后舱总成和电池总成配置成:通过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二连接部位与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允许电池总成能够以远离上车体的方式被独立拆卸。

3、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下车体包括前舱总成、电池总成和后舱总成,使电池总成集成于下车体,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下车体的总重量,并且通过设置电池总成相对于前舱总成和后舱总成可独立拆卸,允许电池总成能够以远离上车体的方式被独立拆卸,从而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不拆解上车体的情况下,单独拆卸电池总成以进行维修和更换,进而提高了拆装便捷性,有利于提高更换维修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位包括前侧部固定部位和前顶部固定部位,前顶部固定部位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前侧部固定部位,前侧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前顶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位包括前侧部固定部位和前顶部固定部位,以在第一连接部位与电池总成相连时,可通过前侧部固定部位、前顶部固定部位分别与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从而增强前舱总成与电池总成的连接面积,以增强前舱总成与电池总成的连接稳定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一部分位于电池总成的内侧;下车体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穿过电池总成固定至第一部分,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一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一部分位于电池总成的内侧,以使得电池总成位于第一部分的外侧,即前侧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分布,这样,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第一部分的外侧直接移动以与第一部分分离,以避免第一部分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

8、其中,第一紧固件穿过电池总成固定至第一部分,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一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即第一紧固件大致沿左右方向由外向内穿设以实现第一部分与电池总成的连接,第二紧固件大致沿左右方向由内向外穿设以实现第一部分与电池总成的固定,从而在增强第一部分和电池总成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上车身对第一紧固件或第二紧固件的紧固位置造成遮挡,以提高电池总成与第一部分的拆装便利性。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为多个,其中一部分第一紧固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另一部分第一紧固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一部分第一紧固件和另一部分第一紧固件沿不同的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得多个第一紧固件能够在两个方向上实现对第一部分和电池总成的固定,从而增强第一部分和电池总成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其连接稳定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二部分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下车体还包括第三紧固件,第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二部分设置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从而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第二部分的下方直接向下移动以与第二部分分离,以避免第二部分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其中,第三紧固件穿设于第二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即第三紧固件的固定方向大概为上下方向,从而增强第二部分与电池总成在上下方向上的连接稳定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顶部固定部位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下车体还包括第四紧固件,第四紧固件穿过前顶部固定部位固定至电池总成。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前顶部固定部位设置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从而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前顶部固定部位的下方直接向下移动以与前顶部固定部位分离,以避免前顶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其中,第四紧固件穿设于前顶部固定部位固定至电池总成,即第四紧固件的固定方向大概为上下方向,从而增强前顶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在上下方向上的连接稳定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位包括后侧部固定部位,后侧部固定部位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位于第四部分的上方,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均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下车体还包括多个第五紧固件,一部分第五紧固件穿过第三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另一部分第五紧固件穿过第四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均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从而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下方直接向下移动以与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离,以避免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

17、其中,一部分第五紧固件和另一部分第五紧固件分别穿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且第三部分位于第四部分的上方,以使得多个第五紧固件能够在两个高度处上实现对后侧部固定部位和电池总成的固定,从而增强后侧部固定部位和电池总成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其连接稳定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后侧部固定部位还包括第五部分,第五部分位于电池总成的内侧;下车体还包括第六紧固件,第六紧固件穿过第五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五部分位于电池总成的内侧,以使得电池总成位于第五部分的外侧,即第五部分与电池总成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分布,这样,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第五部分的外侧直接移动以与第五部分分离,以避免第五部分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其中,第六紧固件穿过第五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即第六紧固件大致沿左右方向由内向外穿设以实现第五部分与电池总成的固定,从而在增强第五部分和电池总成在左右方向上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上车身对第六紧固件的紧固位置造成遮挡,以提高电池总成与第五部分的拆装便利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位还包括后顶部固定部位,后顶部固定部位的两侧均设有后侧部固定部位;后顶部固定部位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下车体还包括第七紧固件,第七紧固件穿过后顶部固定部位固定至电池总成。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后顶部固定部位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以使得电池总成位于后顶部固定部位的下方,即后顶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分布,这样,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后顶部固定部位的下方直接向下移动以与后顶部固定部位分离,以避免后顶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其中,第七紧固件穿过后顶部固定部位固定至电池总成,即第七紧固件大致沿上下方向由上向下穿设以实现后顶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的固定,从而在增强后顶部固定部位和电池总成在上下方向上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上车身对第七紧固件的紧固位置造成遮挡,以提高电池总成与后顶部固定部位的拆装便利性。

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车体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密封前舱总成与电池总成之间间隙,第二密封件密封后舱总成与电池总成之间间隙。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件的设置可以提高前舱总成与电池总成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密封件的设置可以提高后舱总成与电池总成之间的密封性。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为胶粘件,胶粘件用于与电池总成配合。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件为胶粘件,能够在保证前舱总成和电池总成的连接处的密封效果的同时,增强前舱总成和电池总成的连接可靠性,和/或第二密封件为胶粘件,能够在保证后舱总成和电池总成的连接处的密封效果的同时,增强后舱总成和电池总成的连接可靠性,且结构更加简单,利于降低成本。

2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总成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电池单体,箱体包括门槛梁,前舱总成、后舱总成和上车体分别与箱体可拆卸连接。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箱体能够对电池单体提供遮挡和防护,其箱体包括门槛梁,且前舱总成、后舱总成和上车体分别与箱体可拆卸连接,以将箱体作为车身地板与前舱总成、后舱总成集成设置为下车体,从而实现箱体集成于下车体的设计。

2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包括上车体和下车体,下车体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下车体,上车体避让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二连接部位。

29、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密封电池总成和上车体之间间隙。

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密封件,能够提高上车体与电池总成的连接处的密封性。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左右方向,电池总成的一部分与上车体可拆卸连接。

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池总成的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与上车体可拆卸连接,从而在装卸电池总成时,能够避免上车体阻碍电池总成的拆卸过程,且能够避免与前舱总成或后舱总成干涉,以降低电池总成的装卸难度。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左右方向,电池总成的一部分和前舱总成可拆卸连接,电池总成的一部分与后舱总成可拆卸连接。

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池总成的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与前舱总成可拆卸连接且一部分与后舱总成可拆卸连接,从而在装卸电池总成时,能够避免前舱总成和后舱总成阻碍电池总成的拆卸过程,且能够避免与上车体干涉,以降低电池总成的装卸难度。

3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车身结构。

3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