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26507发布日期:2024-04-30 17:3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辆,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车辆。


背景技术:

1、根据现有国标要求,公交车上需配备空气悬架,一方面保证其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空气悬架系统的能量提供一方面是电能,另一方面则为气能(气能为空压机工作提供,空压机工作需要电能供给,故节省气能亦可以说为节省电能)。车辆在刹车、开关门、悬架自动调节过程中都会使用大量的气体,本方案通过对车辆震动产生的能量的回收,避免能量的浪费,实现能量的回收并利用。

2、相关专利公开利用苏格兰轭结构,通过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从而实现车辆震动能量的回收。但是其能量转化效率较低且不直观,在转化过程当中能量损耗也较大。其次,该装置安装位于车辆底盘下方,经过涉水路段,发电机极易损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相关专利还公开了通过较为复杂的结构进行能量的回收,导致能量回收效率不高。并采用临时储存电池条的方式来储存能量,其储存能量的较少且利用率不高。

4、本发明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低廉的成本、高效的能量转化效率,来实现能量的直接回收,其能量回收效率较高且不易产生能量的二次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能够解决现有车辆不能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身上下震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回收,造成能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包括:车桥、车架、储气罐、第一筒体组件和活塞组件,所述第一筒体组件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安装于所述车桥上,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的第一端延伸进所述第一筒体内,且所述活塞能够沿所述第一筒体滑动,所述第一筒体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储气罐连接,在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滑动的过程中,外部空气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口进入所述第一筒体内,并在所述第一筒体内被压缩升压后经由所述第一排气口储存于所述储气罐内。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活塞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车架连接。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口的进气路径上。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口的排气路径上。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压缩泵,所述第一压缩泵处于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第一压缩泵具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二筒体组件,所述第二筒体组件与所述车桥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组件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处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车架之间,所述活塞的第二端延伸进所述第二筒体内,且所述活塞还能够沿所述第二筒体滑动,所述第二筒体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储气罐连接,在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第二筒体滑动的过程中,外部空气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口进入所述第二筒体内,并在所述第二筒体内被压缩升压后经由所述第二排气口储存于所述储气罐内。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筒体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筒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车桥连接。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筒体组件还包括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气口的进气路径上;和/或,所述第二筒体组件还包括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口的排气路径上。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筒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压缩泵,所述第二压缩泵处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第二压缩泵具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阀。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车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申请通过将第一筒体安装在车桥上,将活塞组件与车架连接,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车身上下震动时,活塞组件的活塞便会在车架的带动下在第一筒体内跟随上下滑动,使得在活塞向下滑动过程中压缩进入第一筒体内的空气成为高压气体并通过第一管路储存于储气罐内,从而实现对车辆震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回收。当车辆上安装了空气悬架后,储气罐中存储的高压气体则可以被选择性输送至空气悬架内,被空气悬架利用,这样可以降低空压机工作的时长及启停频率,节省电能,由于本发明中直接利用车辆的上下震动形成高压气体,与现有技术中先将这部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后再驱动空压机运转产生高压气体的方式相比较,能够有效提升能量转化利用率,有效避免能量浪费,另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桥(1)、车架(2)、储气罐(3)、第一筒体组件(4)和活塞组件(5),所述第一筒体组件(4)包括第一筒体(41),所述第一筒体(41)安装于所述车桥(1)上,所述活塞组件(5)与所述车架(2)连接,所述活塞组件(5)包括活塞(51),所述活塞(51)的第一端延伸进所述第一筒体(41)内,且所述活塞(51)能够沿所述第一筒体(41)滑动,所述第一筒体(41)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储气罐(3)连接,在所述活塞(51)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41)滑动的过程中,外部空气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口进入所述第一筒体(41)内,并在所述第一筒体(41)内被压缩升压后经由所述第一排气口储存于所述储气罐(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5)还包括第一连接杆(52),所述活塞(5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52)与所述车架(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组件(4)还包括第一单向阀(42),所述第一单向阀(42)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口的进气路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组件(4)还包括第二单向阀(43),所述第二单向阀(43)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口的排气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组件(4)还包括第一压缩泵(44),所述第一压缩泵(44)处于所述第一筒体(41)内,所述第一压缩泵(44)具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4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筒体组件(7),所述第二筒体组件(7)与所述车桥(1)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组件(7)包括第二筒体(71),所述第二筒体(71)处于所述第一筒体(41)与所述车架(2)之间,所述活塞(51)的第二端延伸进所述第二筒体(71)内,且所述活塞(51)还能够沿所述第二筒体(71)滑动,所述第二筒体(71)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储气罐(3)连接,在所述活塞(51)相对于所述第二筒体(71)滑动的过程中,外部空气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口进入所述第二筒体(71)内,并在所述第二筒体(71)内被压缩升压后经由所述第二排气口储存于所述储气罐(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组件(7)还包括第二连接杆(72),所述第二筒体(7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72)与所述车桥(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组件(7)还包括第三单向阀(73),所述第三单向阀(73)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气口的进气路径上;和/或,所述第二筒体组件(7)还包括第四单向阀(74),所述第四单向阀(74)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口的排气路径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组件(7)还包括第二压缩泵(75),所述第二压缩泵(75)处于所述第二筒体(71)内,所述第二压缩泵(75)具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阀(74)。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车辆,其中的车辆压缩气体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组件和活塞组件,第一筒体组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安装于车桥上,活塞组件与车架连接,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活塞的第一端延伸进第一筒体内,第一筒体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连接至储气罐,在活塞相对于第一筒体滑动的过程中,外部空气能够经由第一吸气口进入第一筒体内,并在第一筒体内被压缩升压后经由第一排气口储存于储气罐内。根据本发明,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车身上下震动时,活塞便会在车架的带动下沿第一筒体滑动,使得第一筒体内的空气被压缩成高压气体储存于储气罐内,从而实现对车辆震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回收。

技术研发人员:史天旭,魏恒,邱东,张子奔,杨仕勋,张文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