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7972发布日期:2023-04-21 19:2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保险杠导风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再只对汽车整车造型美观性、舒适性、可靠性、可操作方便性等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对汽车空气动力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汽车零部件进行空气动力学的应用,不但能是车漆外观更加美观、汽车重量更轻,还能起到降低成本、降低油耗/增加电池续航的作用;

2、而在空气动力学普遍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设计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汽车前保险杠也作出了改变,其中就包括了在前车前保险杠上增加导风板,而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汽车前保险杠作为汽车的最前端,经过前保险杠导风板的导向,将汽车正面的风进行分散和引流能够有效减少汽车行进过程中所受阻力,从而实现上述的各种优点;

3、但现有汽车前保险杠的导风板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便是其角度和位置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整,而又由于每辆汽车行驶的环境都是不同,因此会受到的风向和风阻也各不相同,而无法调节的导风板也常因此起不到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这便导致现有技术众汽车前保险杠的导风板环境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熨斗的汽车前保险杠的导风板无法调节其位置和角度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包括:

3、保险杠本体;

4、导风板组,所述导风板组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的保险杠本体上;

5、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导风板组相连接,从而带动所述导风板组相对于所述的保险杠本体进行旋转;

6、所述导风板组若干个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所组成;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的导风板组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杆,所述连杆包括主干和从主干延伸出的若干个枝干,所述连杆的主干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而所述的枝干则分别与所述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相铰接,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推动所述的连杆,实现带动所述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相对于所述的保险杠本体进行旋转。

7、进一步,所述保险杠本体上还分别开设有通风孔和通风缺口,所述通风孔和通风缺口均贯通所述保险杠本体的内外两侧;而所述导风板组相对于所述的保险杠本体至少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

8、当所述导风板组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将所述的通风孔和通风缺口遮挡;

9、当所述导风板组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对于所述的通风孔和通风缺口的遮挡解除。

10、再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为一电缸,所述电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连杆相连接;所述电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所述的连杆后移,使得所述导风板组相对于所述保险杠本体由第二位置状态切换至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电缸的活塞杆缩回带动所述的连杆前移,使得所述导风板组相对于所述保险杠本体由第一位置状态切换至第二位置状态。

11、进一步,所述保险杠本体的外侧面上向内凹设有一通风槽,所述的上导风板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的通风槽内,而所述的通风孔则开设在所述通风槽的内壁上;所述导风板组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的上导风板盖合于所述通风槽的槽口处,从而将所述的通风孔遮挡;当所述导风板组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的上导风板向所述通风槽内翻转,从而解除对所述通风孔的遮挡。

12、进一步,所述上导风板的两侧分别铰接在所述通风槽的左右两侧壁上,而所述的通风孔则开设在所述通风槽的下侧壁上,所述通风槽的槽底还开设有一贯通孔,所述连杆的枝干穿过所述的贯通孔伸入至所述的通风槽内,并与所述的上导风板相铰接。

13、再进一步,所述连杆的枝干铰接在所述的上导风板上端的内侧面,从而实现当所述枝干推动上导风板使其上端前翘,而下端后翘,进而使位于通风槽下侧壁上的通风孔得以露出。

14、进一步,所述通风缺口开设在所述保险杠本体的底部,而所述下导风板亦铰接在所述保险杠本体的底部;所述导风板组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的下导风板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的底部相平行贴合,从而将所述的通风缺口遮挡;当所述导风板组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的下导风板向下方翻转,从而解除对所述通风缺口的遮挡。

15、再进一步,所述连杆的枝干连接在所述下导风板的上侧面,从而实现枝干推动所述上导风板能够使其绕铰接点向下翻转,进而使得所述通风缺口得以露出。

16、进一步,所述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道导风槽。

17、再进一步,所述导风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上导风板的外侧面和下导风板的上侧面。

18、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方式:

19、当在风阻较小的环境下行驶时,可以通过控制驱动装置使其活塞杆伸出,从而带动连杆后移,从而令导风板组切换至第一位置状态,此时上导风板盖合于通风槽的槽口处,并将通风孔阻挡,而下导风板则平行贴合在保险杠本体下端并将通风缺口遮挡,此时由于上导风板与下导风板均未相对于保险杠本体倾斜,且通风孔和通风缺口均被遮挡,因此此时本导风装置未起到明显导风作用;

20、而当在风阻较大的环境下行驶时,可以通过控制驱动装置使其活塞杆缩回,从而带动连杆前移,从而令导风板组切换至第二位置状态,此时上导风板相对于通风槽翻转,上导风板的上端前翘下端后翘,从而使得通风孔露出,而此时下导风板相对于保险杠本体向下翻转,从而使得通风缺口露出,而此时从汽车正面吹来的气流便会顺着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被引导至通风孔和通风缺口,并通过通风孔和通风缺口将这些气流引导至前保险杠后方并被排至汽车下方,进而起到导风作用减小汽车形式中所受风阻。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设置有驱动装置和连杆,依靠驱动装置驱动连杆,再有连杆带动导向板组进行翻转,从而使得导向板组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能够相对于驱动装置旋转发生位置变化,从而实现对于导风板的调节,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有效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23、2、在保险杠本体上还分别开设有通风孔和通风缺口,使得保险杠本体前方的风经过导风板组的引导后能够通过通风孔和通风缺口排至汽车的下方,再进一步减小风阻的同时使得本装置更符合空气动力学,进一步提升了对于节省油耗或者提高电池续航的效果;

24、3、在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上均开设有导风槽,从而使得当上下导风板将风朝向通风孔和通风缺口方向引导时,引导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1)上还分别开设有通风孔(9)和通风缺口(10),所述通风孔(9)和通风缺口(10)均贯通所述保险杠本体(1)的内外两侧;而所述导风板组(2)相对于所述的保险杠本体(1)至少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1)的外侧面上向内凹设有一通风槽(11),所述的上导风板(4)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的通风槽(11)内,而所述的通风孔(9)则开设在所述通风槽(11)的内壁上;所述导风板组(2)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的上导风板(4)盖合于所述通风槽(11)的槽口处,从而将所述的通风孔(9)遮挡;当所述导风板组(2)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的上导风板(4)向所述通风槽(11)内翻转,从而解除对所述通风孔(9)的遮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4)的两侧分别铰接在所述通风槽(11)的左右两侧壁上,而所述的通风孔(9)则开设在所述通风槽(11)的下侧壁上,所述通风槽(11)的槽底还开设有一贯通孔(12),所述连杆(6)的枝干(8)穿过所述的贯通孔(12)伸入至所述的通风槽(11)内,并与所述的上导风板(4)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缺口(10)开设在所述保险杠本体(1)的底部,而所述下导风板(5)亦铰接在所述保险杠本体(1)的底部;所述导风板组(2)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的下导风板(5)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的底部相平行贴合,从而将所述的通风缺口(10)遮挡;当所述导风板组(2)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的下导风板(5)向下方翻转,从而解除对所述通风缺口(10)的遮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4)和下导风板(5)上均开设有若干道导风槽(13)。


技术总结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新型导风板装置,包括保险杠本体、导风板组和驱动装置;导风板组可转动连接在保险杠本体上;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导风板组相连接,从而带动导风板组相对于保险杠本体进行旋转;导风板组若干个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所组成;驱动装置与导风板组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杆,连杆包括主干和从主干延伸出的若干个枝干,连杆的主干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而枝干则分别与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相铰接,驱动装置通过推动连杆,实现带动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相对于保险杠本体进行旋转;本技术能够实现对于导风板的调节,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有效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士平,刘福辉,吴建庆,魏伟,阮湖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星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