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82214发布日期:2023-04-26 23:3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换电站,具体涉及一种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有直接充电和电池换电两种,目前,换电模式具有更换方便快捷、延长电池寿命、减少对电网冲击、且方便对电池箱统一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换电模式为大多数电动汽车所采用。因此,在换电站内,通常会存放许多电池箱,特别是营运车辆换电站,电池箱的重量在200-600公斤不等,而且电池箱因长时间使用其外部形态有可能变形。

2、而现在通常使用的电池箱装载仓的设计,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大,取放不方便,不能适应多种规格的电池箱的存放需求。而且现有的电池装载仓对电池箱的放置缺少较好的限位处理,导致电池箱不易保持水平放置,容易发生倾斜滑落等问题,对电池箱的电连接器插拔影响很大,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因此,设计一种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通过设置带有定位柱、定位销以及万向支撑组件的电池箱仓架,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使得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级纠偏实现对电池箱存放时的精准定位,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电池箱,不仅解决了电池箱取放不便以及存放时易倾斜等问题,还提高电池箱取放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包括顶部支撑梁、支撑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梁上的定位柱、定位销、承重支架和万向支撑组件;所述顶部支撑梁与所述支撑腿相互垂直设置成一体结构,所述顶部支撑梁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侧梁,所述前横梁之间设置有电池箱取放口,所述侧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槽,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能拆卸的固定柱,多个所述电池箱仓架通过所述插槽与固定柱配合上下叠加形成电池箱仓架组;所述定位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后横梁和侧梁的内侧;所述定位销对称设置在所述后横梁的内侧且位于所述定位柱之间;所述承重支架设置于所述电池箱取放口两侧,且所述承重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万向支撑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承重支架上,所述万向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体、上支撑盖和下固定盖,所述支撑体的上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支撑盖和下固定盖之间,所述支撑体的下部与所述承重支架固定连接。

4、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顶部为倾斜结构,且倾斜方向均朝向所述电池箱仓架的内部。

5、优选地,所述定位销的顶部为锥形结构,且所述定位销的位置与电池箱底部的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

6、优选地,所述定位销顶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定位柱顶端的高度且高于所述万向支撑组件的上支撑盖上平面的高度。

7、优选地,所述支撑体包括球体和杆体,所述上支撑盖和下固定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将所述球体包裹其中,所述杆体中部为螺纹结构并通过上螺帽和下螺帽与所述承重支架螺纹连接,所述杆体的底部为方形结构。

8、优选地,所述上支撑盖的上部设有支撑台,所述上支撑盖的底部和所述下固定盖的上部均设有与所述球体的表面相匹配的凹槽,所述上支撑盖的凹槽高度等于所述球体的半径,所述下固定盖的凹槽高度等于所述球体半径的二分之一。

9、优选地,所述支撑腿的高度大于电池箱的高度。

10、优选地,所述前横梁与所述支撑腿之间设置有加强支撑杆。

11、优选地,所述承重支架与所述侧梁相互平行。

12、优选地,所述电池箱仓架组并列设置,且相邻的所述电池箱仓架组之间设置有用于电池箱转运车行走的轨道。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倾斜结构的定位柱,能对缓慢下落的电池箱进行初始阶段的位置纠偏。

15、2、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锥形结构的定位销,且与电池箱底部的定位孔位置相对应的设计,能对缓慢下落的电池箱进行第二级纠偏精确定位,保证电池箱在平面上的定位,利于电池箱换电连接器定位插拔。

16、3、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靠四个万向支撑组件承托,带球形结构的支撑体能实现周向旋转倾斜以保证与电池箱底面充分接触,不悬空且紧密贴合,实现了对电池箱的放置工作的第三级纠偏精准定位功能。

17、4、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仓架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以下的空间是为伸缩货叉预留的行程空间,便于电池箱的取放工作。

18、5、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柱、定位销以及万向支撑组件实现了三级纠偏功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电池箱以及变形的电池箱,避免了电池箱易于倾斜滑落的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部支撑梁、支撑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梁上的定位柱、定位销、承重支架和万向支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顶部为倾斜结构,且倾斜方向均朝向所述电池箱仓架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的顶部为锥形结构,且所述定位销的位置与电池箱底部的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顶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定位柱顶端的高度且高于所述万向支撑组件的上支撑盖上平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球体和杆体,所述上支撑盖和下固定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将所述球体包裹其中,所述杆体中部为螺纹结构并通过上螺帽和下螺帽与所述承重支架螺纹连接,所述杆体的底部为方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盖的上部设有支撑台,所述上支撑盖的底部和所述下固定盖的上部均设有与所述球体的表面相匹配的凹槽,所述上支撑盖的凹槽高度等于所述球体的半径,所述下固定盖的凹槽高度等于所述球体半径的二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的高度大于电池箱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与所述支撑腿之间设置有加强支撑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架与所述侧梁相互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仓架组并列设置,且相邻的所述电池箱仓架组之间设置有用于电池箱转运车行走的轨道。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电站电池箱仓架装置,其包括顶部支撑梁、支撑腿、定位柱、定位销、承重支架和万向支撑组件;顶部支撑梁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侧梁,前横梁之间设有电池箱取放口,多个电池箱仓架通过插槽与固定柱配合固定连接;定位柱对称设置在后横梁和侧梁内侧;定位销对称设置在后横梁内侧;承重支架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和后横梁固定连接;万向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体、上支撑盖和下固定盖,支撑体的上部固定设置在上支撑盖和下固定盖之间,支撑体的下部与承重支架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多级纠偏来实现对电池箱存放时的精准定位,解决了电池箱取放不便以及存放时易倾斜等问题,提高电池箱取放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柳建学,李珂,郝战铎,于国鼎,杨昌富,李许鹏,刘正豪,袁国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优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